摘要:1929年大萧条前夕,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由大幅提高关税,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6%。2025年,美国政府以“保护制造业”“遏制中国竞争”等理由,对中国商品加征累计20%的关税(2月10%、3月10%),并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国采取类似
一、历史教训:关税战的相似性与风险
政策动机的雷同
1929年大萧条前夕,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由大幅提高关税,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6%。2025年,美国政府以“保护制造业”“遏制中国竞争”等理由,对中国商品加征累计20%的关税(2月10%、3月10%),并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国采取类似政策。两者均试图通过关税转移国内经济矛盾,但忽视了贸易战的连锁反应。
全球反制的必然性
19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引发34国抗议及报复性关税,加剧经济崩溃。当前,中国、欧盟、加拿大等经济体已宣布对等反制措施,可能导致全球贸易额损失1.5万亿美元,供应链断裂风险激增。例如,中国对美关税提高32%的举措直接回应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衰退的传导机制
历史显示,关税的短期保护作用常被长期代价抵消。1929年关税政策推高消费成本,加速企业倒闭;2025年美国消费者已因关税承担高通胀压力,制造业回流目标却未实现。此外,美国科技股暴跌(纳斯达克指数回调10%)、就业市场动荡(ADP数据低迷、大裁员)与消费者信心骤降(1978年以来最大跌幅)等迹象,均与1929年经济崩溃前的信号相似。
二、现代差异:为何大萧条或难重演
全球经济的韧性增强
与1929年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同,现代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显著提升。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全球央行迅速协同降息,当前各国亦可能通过货币与财政政策缓冲冲击。
国际合作与制度约束
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制为协调贸易争端提供了平台,降低了“以邻为壑”政策的破坏性。尽管特朗普政策挑战多边主义,但各国仍倾向于通过谈判而非全面对抗解决问题。
金融体系与社会保障的完善
现代金融监管(如资本充足率要求)降低了系统性风险,而失业救济、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机制可缓解经济下滑对民众的冲击,避免1929年式的社会崩溃。
三、结论:关联风险与关键变量
当前关税战的规模与1929年尚存差距,但其引发的贸易萎缩、供应链紊乱、市场信心崩塌等风险仍需警惕。若美国持续升级保护主义,且各国未能通过合作化解矛盾,局部经济危机可能扩散。然而,现代经济体系的制度韧性、国际合作基础及政策工具,降低了全面大萧条的可能性。正如巴菲特所言,关税战是“战争行为”,但其结局取决于政策制定者能否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胡佛的覆辙。
来源:给我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