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N 2025撷萃:新型生物制剂大放异彩,重症肌无力(MG)治疗未来可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2 20:33 1

摘要:近日(2025年4月5日-9日),全球瞩目的神经领域年度盛会——第77届美国神经病学会(AAN)年会在美国圣地亚哥隆重召开。全球超10000名神经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共飨盛宴,众多神经领域前沿进展惊艳亮相,其中重症肌无力(MG)的研究进展更是硕果累累。

近日(2025年4月5日-9日),全球瞩目的神经领域年度盛会——第77届美国神经病学会(AAN)年会在美国圣地亚哥隆重召开。全球超10000名神经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共飨盛宴,众多神经领域前沿进展惊艳亮相,其中重症肌无力(MG)的研究进展更是硕果累累。本文撷取AAN 2025公布的重症肌无力治疗新进展的部分精彩内容,以期为解决临床相关问题提供启发与帮助。

直面重症肌无力治疗现状,新型生物制剂是大势所趋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策略目前仍以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血浆置换(PLEX)及胸腺切除为主。尽管大部分MG患者通过以上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但仍有10%-20%的患者对常规免疫治疗药物反应有限,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易反复,难以达到症状缓解或微小状态的治疗目标[1,2]。因此,亟需更有针对性、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近年来,多种新型靶向生物制剂陆续涌现,推动MG的治疗进入分子免疫时代,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次AAN大会上,这些新型生物制剂将带来哪些精彩的表现?让我们一睹为快。

新型生物制剂大放异彩,重症肌无力治疗未来可期

[3,4]。那么,在MG长程管理中,新型生物制剂有着怎样的优势?依库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C5,并通过空间效应阻碍C5转化酶将C5裂解为C5a和C5b,进而发挥对MG患者的治疗作用[5]。本次AAN大会公布了一项来自日本的真实世界数据[6],旨在评估依库珠单抗治疗成人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gMG患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纳入的所有患者均来自日本上市后监测研究(PMS)。疗效性分析(n=254)结果显示:依库珠单抗治疗3年后,77.2%的患者MG-ADL改善2分,65.2%的患者QMG改善3分。依库珠单抗治疗后,患者的重症肌无力日常活动量表(MG-ADL)和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量表(QMG)总分持续下降,治疗3年后较基线时的平均 (SD) 变化分别为 -5.5 (±3.7) 和 -7.7 (±5.9)(图1)。此外,3年研究期间,与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临床分型(MGFA-CC)IIa-IVb患者相比,MGFA-CC V患者的MG-ADL和QMG总分降幅更大(图2)。

图1. 依库珠单抗治疗后MG-ADL和QMG总分变化及应答率

图2. 依库珠单抗治疗后不同MGFA-CC患者的MG-ADL和QMG总分变化

接受IVIg和PLEX治疗的患者比例在依库珠单抗治疗前6个月分别为65.4%和24.8%,治疗30-36个月后分别降至12.8%和2.1%;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从基线时的20.4/100 患者年减少到 2.0/100 患者年;伴随使用≤5mg/天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的患者比例从基线时的11.3% 增加到 34.2%。同期,OCS>15mg/天的患者比例从30.5%降至7.9%。

安全性分析(n=264)结果显示:治疗期间40.5%的患者报告了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前均已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未报告脑膜炎球菌感染(表1)。至截止时,60.2%的患者继续接受依库珠单抗治疗。在这项为期3年的分析中,无论MGFA-CC分类如何,依库珠单抗治疗均能持续有效改善症状严重程度、减少IVIg、PLEX和伴随OCS的使用。以上结果与既往报道的真实世界数据一致,表明依库珠单抗治疗成人AChR-Ab+ gMG患者具有持续有效性,且耐受性良好。

表1. 依库珠单抗治疗的安全性结局

MG患者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表现为波动性无力和易疲劳性,部分患者短期内可出现迅速进展,发生MC,危及生命[7]。研究显示,合并胸腺瘤、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阳性等是MC或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8]。一直以来,胸腺瘤相关的难治性MG治疗具有挑战性,基于此,本次AAN大会公布了一项病例报告旨在评价依库珠单抗在治疗难治性胸腺瘤相关AChR+ gMG的复杂病例中的潜在作用。患者女性、33岁、既往患有先天性主动脉狭窄且接受瓣膜置换术。结果显示:依库珠单抗治疗后,患者的MG-ADL 评分在前两周内改善到 8分,三个月后改善到 6分,并能够将泼尼松剂量减少到每天 15 mg。此外,依库珠单抗治疗后患者临床稳定性增强,使胸腺切除术成为可行选择[9]和传统免疫抑制剂的疗效比较,也是MG临床治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次AAN大会公布的“依库珠单抗治疗难治性MG的疗效和安全性: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纳入了4项研究共161例AChR-Ab+的难治性gMG患者,结果显示:依库珠单抗治疗后,患者的MG-ADL和QMG评分均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平均差异分别为18.117(95% CI:-12.882 至 49.117;P[10]Zilucoplan是一种皮下注射给药的大环肽类补体C5抑制剂[5],可抑制补体C5裂解,且可结合预先形成的C5b,阻断其与C6补体的相互作用[1]。为评价RAISE研究中zilucoplan对gMG患者MG-ADL和QMG量表子域评分的影响,研究纳入174例AChR-Ab+ gMG患者随机接受每日皮下注射zilucoplan 0.3mg/kg(n=86)或安慰剂(n=88)治疗,持续12周,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Zilucoplan治疗后,患者MG-ADL和QMG量表的所有子域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11]。

除补体C5抑制剂,本次大会也公布了新生儿Fc受体(FcRn)类药物和B细胞删除治疗药物的相关数据。

艾加莫德是一种经过修饰的人IgG1衍生Fc片段,与FcRn具有较高的亲和力[1]。为评估艾加莫德治疗难治性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的疗效,研究报道了一例AChR-Ab+ OMG患者经艾加莫德治疗后眼睑下垂明显改善的过程。该病例首次展示了艾加莫德在OMG患者中的成功治疗[12]。

伊奈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IgG1型抗体轻链蛋白,可消耗表达CD19的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1]。一项“伊奈利珠单抗治疗MG的III期试验 (MINT):gMG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伊奈利珠单抗治疗 AChR+或 MuSK+ gMG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与安慰剂组相比,伊奈利珠单抗组在26周时的MG-ADL评分和QMG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13]。

小结

本次AAN大会上,新型生物制剂大放异彩,展示了亮眼的数据,为MG患者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参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相信,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生物靶向药物的持续发展,将为MG患者带来更精确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该研究中依库珠单抗治疗人群为AChR-Ab+的难治性gMG成人患者。

参考文献:

[1] 崔慧慧,徐梓桐,王金萍,等.重症肌无力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49(12):88-94.

[2] 中国罕见病联盟神经罕见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罕见病联盟重症肌无力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国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 57(08):840-847.

[3] Morren J, Li Y. Maintenance immunosuppression in myasthenia gravis, an update. J Neurol Sci. 2020 Mar 15;410:116648.

[4] 盛昭园,沈洁,董云,等.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全程管理模式专家共识[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4,58(S1):55-61.

[5] 徐梓桐,孙静,王满侠.补体在重症肌无力发病及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4, 31(3)212-216.

[6] Hiroyuki Murai,Masanori Mizuno,Takayuki Kondo,et al. Long-term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Ecu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 (gMG): Real-world Data From Japan.AAN 2025.

[7]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常婷,李柱一,等.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1, 28(1):1-12.

[8] Nelke C, Stascheit F, Eckert C,et al.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myasthenic crisis and disease exacerbation i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of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 J Neuroinflammation. 2022 Apr 12;19(1):89.

[9] Divya Menghani,Lauren Williams,Nakul Katyal,et al. Eculizumab for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Thymomatous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 Positive 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AAN 2025.

[10] Haseeb Bin Najeeb, Aishwarya Koppanatham, Arman Amir,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culizumab in Refractory Myasthenia Gravis: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AAN 2025.

[11]Michael D. Weiss, Constantine Farmakidis, Miriam Freimer, et al. Effect of Zilucoplan on Myasthenia Gravis–Specific Outcome Subdomain Scores in RAISE: A Phase 3 Study.AAN 2025.

[12] Jing Lin, Yue Li, Mengcui Gui,et al.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Efgartigimod in a Refractory OMG Patient.AAN 2025.

[13] Richard J. Nowak, Kimiaki Utsugisawa, Michael Benatar,et al. Phase 3 Myasthenia Gravis Inebilizumab Trial (MINT):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MG.AAN 2025.

审批编号:CN-157838 有效期至:2025-7-11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旨在满足您的医学信息需求,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不用于推广目的。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神经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