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认真贯彻落实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江西省援疆干部人才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示江西援疆人的风采,激励全体援疆干部人才见贤思齐、奋发有为,讲好新时代江西援疆故事,《援疆江西人》公众号推出“最美援疆人”专题,分享年度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的先进事例
为认真贯彻落实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江西省援疆干部人才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示江西援疆人的风采,激励全体援疆干部人才见贤思齐、奋发有为,讲好新时代江西援疆故事,《援疆江西人》公众号推出“最美援疆人”专题,分享年度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的先进事例,弘扬援疆精神,传递正能量,奋力谱写新时代江西对口援疆工作新篇章!
人物简介
于凌,男,中共党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鄱湖学校政教处主任,现任克州江西实验中学(阿克陶县雪松中学)语文教师。
从赣鄱大地到新疆热土,从青丝到白发,于凌用近三十年的教龄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以三次援疆的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谱写了一曲跨越山河的教育赞歌。
初心如磐,踏上援疆征程
在江西的三尺讲台上,于凌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同事们的认可。然而,他的心中一直怀揣着更大的梦想—为祖国边疆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当援疆的机会摆在面前时,于凌没有丝毫犹豫。他知道,新疆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如同一束光,召唤着他。尽管家人有所担忧、尽管要面对未知的困难,但他那颗炽热的初心战胜了一切。他告别家乡,踏上了那片广袤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初到新疆,气候的干燥、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教学环境的艰苦,都给于凌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他迅速调整状态,深入了解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将江西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新疆的实际相结合,开启了他的援疆教育之旅。
倾囊相授,助力教育发展
在新疆的课堂上,于凌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他精心备课,每一堂课都力求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针对当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如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通过引入丰富的课外素材、开展小组讨论和一对一辅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除了日常教学,于凌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当地教师。他组织公开课、示范课,与同事们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为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贡献力量。在他的带动下,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
于凌深知,要想真正改变新疆的教育现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他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工作,为当地教师带去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他的讲座和培训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大家纷纷表示,于凌老师的分享让他们受益匪浅,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爱学生,传递温暖与希望
在援疆期间,于凌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他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内心想法。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他慷慨解囊,资助他们学习和生活;对于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他耐心辅导,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班上有一位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性格十分内向,学习成绩也不理想。于凌老师发现后,主动与她沟通交流,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她辅导功课,还在生活上给予她关心关怀。后来,她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第一时间跑到于凌老师面前,激动地说:“老师,谢谢您!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像这样的故事,在于凌的援疆生涯中还有很多很多。他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希望之火,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作为一名援疆教师,于凌深知自己肩负着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他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将江西的传统文化介绍给新疆的师生和群众,让他们了解江西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他也深入学习新疆的民族文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与各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学校里,于凌老师组织开展了“赣疆文化交流节”等活动,通过诗词朗诵、书法绘画、民俗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他还带领学生们走进当地的社区和乡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传播知识和文明,促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三次援疆,于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情怀、责任和担当。如今,他依然坚守在教育一线,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