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俞先生刚离开诊室的时候,一个年轻的患者急忙走了进来,他的手被流浪猫给抓伤了。
随着气候回暖
动物们也开始躁动起来
较平日更容易伤人
此时也是狂犬病的高发期
有医院每天接诊200例
犬伤科门诊量大幅增加
↓
在浦南医院犬伤科
因猫狗伤而前来就诊的患者
近期呈上升趋势
目前每天的就诊人数
在200人次左右
市民俞先生不小心宠物狗咬伤了,由于伤口较深,便前来就诊。
医生为俞先生做了15分钟的伤口冲洗,并注射了疫苗。
就在俞先生刚离开诊室的时候,一个年轻的患者急忙走了进来,他的手被流浪猫给抓伤了。
还有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前来处理伤口,孩子和同学抚摸校园里的流浪猫,结果手背被抓伤。
医生介绍,当下天气转热
因猫狗伤前来就诊的患者
不断上升
记者了解到,上海已进入犬伤就诊高发期。多地医院数据显示,夏季门诊量较秋冬增长50%-100%。
一方面,高温导致宠物易烦躁,攻击性增强;
另一方面,消费者夏季衣着单薄,皮肤暴露面积大,更易被咬伤。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可忽视:随着城市宠物友好空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毛孩子”有了和“小伙伴”见面的机会,动物“聚会”时往往比较激动,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宠物“误伤”人的机会。
医生提醒:
狂犬病致死率几乎是百分百
一旦被猫狗等抓咬伤
要及时就医处理
记者了解到,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上海16区均有医疗机构设有犬伤门诊并提供24小时首诊服务。
【相关科普】
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导致死亡。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动物包括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等也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均可成为传染源,进而感染猪、牛、羊和马等家畜。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病毒。在我国,主要通过狗、猫传播给人类。
2、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动物咬伤:这是狂犬病传播给人类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被感染的狗咬伤。
密切接触:接触感染动物的唾液,如通过舔舐开放性伤口或黏膜(如眼睛、鼻子、嘴巴)。
罕见途径:理论上,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蝙蝠洞穴中的气溶胶也可能传播,但这些情况极为罕见。
3、狂犬病的症状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通常为2~3个月,但也可能短至几天或长达1年以上(极为少见)。症状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前驱期:以不适、厌食、疲劳、头痛和发热等不典型症状开始,50%~80%的患者会在原暴露部位出现特异性神经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如痒、麻及蚁行感等)还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焦虑、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
兴奋期:狂躁型患者出现极度兴奋、恐惧水声(恐水症)、吞咽困难、肌肉痉挛等症状。麻痹型患者无典型的兴奋期及恐水现象,而以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开始,继而出现肢体软弱、腹胀、共济失调、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麻痹期:肌肉逐渐瘫痪,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4、预防狂犬病
疫苗接种:人类在被可能感染的动物咬伤后,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
避免接触:正确与宠物相处,避免激惹动物。避免与未接种疫苗的动物接触,特别是流浪狗和野生动物。
及时处理伤口: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紧急联系方式:保存犬伤门诊或急诊室的紧急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
5、被宠物咬伤怎么办?
清洗伤口:立即用大量流动弱碱性液体或清水冲洗伤口,至少持续15分钟。避免用力搓揉伤口。
止血:如果伤口出血较重,用干净的布或绷带轻轻压迫止血后立即就医。不要试图用止血带紧勒伤口,以免导致组织损伤。
去除异物:小心去除伤口内的任何异物,如毛发、泥土等。使用镊子或戴手套的手指进行,避免进一步损伤。
就医:即使伤口看似轻微,没有明显肉眼出血,也应尽快就医,以便专业评估和处理。
专家提醒一旦狂犬病症状出现,几乎无法治愈。因此,预防至关重要。对于被咬伤的人,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等被动免疫制剂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发作。
本文综合自:新闻坊、东方网、上海疾控等
来源: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