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后姑娘陈婷把5元扫帚卖到298元,年销百万把,客户从特斯拉车主到英国贵族。她发现欧美人的特殊需求,包地种高粱,打造非遗潮玩,连故宫都定制婚庆扫把,最远卖到迪拜王室。"
"90后姑娘陈婷把5元扫帚卖到298元,年销百万把,客户从特斯拉车主到英国贵族。她发现欧美人的特殊需求,包地种高粱,打造非遗潮玩,连故宫都定制婚庆扫把,最远卖到迪拜王室。"
你可能想不到,现在最让年轻人抢破头的潮流单品,竟然是奶奶辈用的扫把。 山东90后姑娘陈婷,硬是把5块钱的扫帚卖到298元,一年狂销100万把,银行账户躺着2个亿。 更绝的是,她的客户既有开特斯拉的都市白领,也有住庄园的英国贵族,连故宫都找她定制婚礼扫把。
2014年陈婷辞职时,全村人都觉得她疯了。 放着上海外贸公司2万月薪不要,非要回村扎高粱杆。 当时国内根本没人专门做手工扫把,村里老人编扫帚也就是挣个买菜钱。
转机出现在她发现欧美人的特殊癖好。 老外打理自家草坪时,发现吸尘器根本吸不动湿树叶,超市卖的塑料扫把又容易折断。 陈婷寄去的样品让客户当场拍板:先来3万把!
接到订单那天,陈婷在村里挨家挨户收扫把。 结果老师傅们编的扫把十把里八把不合格——捆扎松了掉穗子,缝线歪了扫不干净。 她带着20个大妈连夜返工,指甲缝里全是高粱刺,最后踩着死线把货塞进集装箱。
真正让陈婷发愁的是原料。 东北运来的高粱杆粗细不均,扫把寿命差三倍。 她直接包下1500亩地自己种,像选美一样挑高粱:杆长必须1.2米,直径8毫米,晒足180天。 现在她的仓库像图书馆,不同年份的高粱杆分门别类码放。
2020年疫情差点要了命。 海外订单断崖式下跌,仓库里30万把扫把积灰。 转战淘宝才发现,9.9包邮的塑料扫把早把市场杀成红海。 直到有个福建宝妈找她定制满月扫把,陈婷才惊觉:扫把在闽南习俗里能辟邪,在北方婚俗要扫床,在西南地区要挂新车。
她立刻带着团队跑遍全国收集民俗。 三个月下来,笔记本记满132种扫把用法。 最绝的是湘西土家族的“扫魂”习俗,当地人搬家时要拿新扫把里外扫三遍,说是把祖宗的福气扫进新屋。
现在的爆款是手掌大的迷你扫把。 挂上中国结能当车饰,系上铃铛变成包挂,圣诞节老外买去当礼物。 有北京车主花888元定制特斯拉专属扫把,要求用染成星空蓝的高粱穗,配上激光雕刻的金属杆。
故宫文创找上门时,陈婷连夜改方案。 把婚庆扫把的握柄改成如意造型,穗子掺入金线,扫床时真的能扫出“金粉”。 这款扫把出现在《国家宝藏》节目后,三个月卖出5万把,最远卖到迪拜王室。
在山东农村的工厂里,60岁的王婶边直播边编扫把。 她手上正在做英国客户订的庄园扫把,橡木柄要刻家族徽章,穗子得喷防水涂层。 直播间老铁们看着扫把从原料变成精品,当场就能下单定制。
河北柳编匠人张万富的爆款更离谱。 他用三万根柳条编出1:1的哈雷摩托,龙头能转,车灯能亮,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 广西的芒编包直接杀进巴黎时装周,模特拎着菜篮子走秀,官网标价380欧元瞬间抢空。
这些手艺人都玩明白了新套路:给老物件装芯片,让扫把能连手机APP;在藤椅里嵌蓝牙音箱,边摇边听周杰伦;最火的是AR扫把,手机一扫就出现财神撒金币的动画。
专家说这叫“非遗数字化”,年轻人觉得这就是潮玩。 上海静安寺的白领们,午休时组团拼单生肖扫把——今年龙年限定款已经炒到1999元,还得配货三把普通款才能买。
在山东商河的扫把博物馆里,陈列着明朝的棕毛扫把和现在的镶钻扫把。 馆长说最近三个月接待了20批研学团,孩子们摸着220斤的巨型扫把拍照,根本不信这是清洁工具。
陈婷的车间最近在赶工一批特殊订单。 美国电影公司订了2000把魔幻扫把,要用在《哈利波特》衍生剧里。 道具师要求扫把穗子能发光,还得通过8米高空坠落测试——这单做完,好莱坞还有三部漫威电影在排队。
来源:头号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