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通过创新高校社团活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文化活动,打造思政育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以“思想政治工作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通过创新高校社团活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文化活动,打造思政育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以“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为宗旨,以社团为载体深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为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营造良好环境。
——“思政社团”+“社团思政”,探索“大思政”理念,优化育人模式。高校学生社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构建师生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高新学院以党建带社团建设为引领,特别加强对社团思想政治相关理论学习,致力于实现“思政社团”+“社团思政”。充分发挥学院党支部、思政部、团委优势,致力于将思政教育与社团活动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新学院社团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一是开展主题专题讲座和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刘琳带头讲思政课,同时积极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邀请他们作为主讲嘉宾参与演讲或座谈会。有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加强思想理论的引领力量学生使他们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二是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读书分享会。读书分享会,旨在提升参与者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团队凝聚力,加强成员间的交流与学习。具体方式上选定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书籍,采取读书汇报的方式,邀请参与者自愿上台分享他们阅读的思想政治理论书籍,进行深入讨论、分享与交流,旨在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三是举办思政竞赛。定期举办思政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全院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竞赛形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图一)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党委书记刘琳带头讲思政课
——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实现“入脑入心”。一是联动构建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精神,有力推动思政课实践活动开展,达到实践育人、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目标,高新学院积极探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以联动共建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为契机,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助力学生不断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奉献社会。近几年来,陆续与陕北公学旬邑分校,陕西考古博物馆、聂河养老院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图二)聂河养老院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正式挂牌
二是开展大思政实践活动。近两年来,高新学院以高校社团为载体,以社会为大课堂,积极开展“红色育人”实践,积极联系社区和公益组织,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团成员参与社会实践、主题研讨活动。旨在让社团成员了解社会现状、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2025年以来出现了以“大学生讲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三下乡”等一系列优秀的思政实践教学成果。
——微信公众号“小”平台 做好思政育人“大”文章。高新学院为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打造“思政育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精准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需求,紧跟新媒体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微信公众号贯彻“服务同学,思政育人”,成为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的前沿阵地,积极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2024年以来,高新学院思政官方公众号围绕“青梨派”,“第七届大学生文化节”,创作了30多部新媒体优秀作品,使得学生对我们的党史、国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有了进一步了解,旨在鼓励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 END —
来源:考生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