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贺岁片可谓打的火热,拥有百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当仁不让居贺岁片榜首,紧随而后的是大热IP前传电影《唐探1900》。引起全民关注的同时,影片中中医药元素与剧情的紧密结合也让不少观众大叹“中医药文化真是我们的瑰宝”。
今年贺岁片可谓打的火热,拥有百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当仁不让居贺岁片榜首,紧随而后的是大热IP前传电影《唐探1900》。引起全民关注的同时,影片中中医药元素与剧情的紧密结合也让不少观众大叹“中医药文化真是我们的瑰宝”。
《唐探1900》将“望闻问切” 贯穿破案始终,主角通过药渣认出桑寄生、黄芩、白术等药材,此外当归、连翘等药材名称还被转化为叙事隐喻。《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李靖列出的采购中药单子上有三七、冰片、血竭等活血化瘀药材,这份申公豹的药单被网友戏称为“医保友好型采购清单”,一些地方医保部门也据此结合电影片段科普中药报销范围。可见,中医药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医保如何托举中医药促进中医药创新传承发展也备受关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及国际化发展。
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中药高质量发展。国家医保局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那么,医保在中医中药领域工作重点有哪些?
准入:
中医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断扩大
医保目录调整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累计新增215种中成药,目前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为3159种,其中中成药1394种,另有中药饮片892种。
各省也不断提高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的医保覆盖度。 例如,江西省在2025年发布的医保新规中,新增218个中药饮片、20个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支付目录,并规定中药配方颗粒按通用名纳入,降低企业准入门槛,促进公平竞争;安徽省则新增25种医疗机构制剂和8种中药饮片纳入医保,如芪芍真武颗粒等,患者自付比例统一为30%,部分中药饮片甚至不设自付比例,显著降低患者负担。
此外,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多批中成药、中药饮片的全国联盟集采,有力地维护了中药市场的价格秩序,持续推进中成药集采。如湖北省牵头的第三批中成药全国联采落地执行,通过优化规则引导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同时,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发展,如改良型药品需体现临床价值,仿制药参考同类定价。
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山东在中药饮片集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牵头作用,有力推动了行业变革。2023 年山东牵头 15 个联盟地区完成 21 种中药饮片集采,为全国中药饮片联采积累了经验。2024 山东开展全国中药饮片联采覆盖黄芪、党参等 45 个临床常用品种。
集采背景下,能够为中药饮片与中成药产业的发展赋予更强劲的动力,提供丰富应用场景,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集采为道地药材标准化提供了落地场景,通过推动产地溯源与追溯码应用,实现从种植到流通的全链条监管,有效遏制中药饮片制假售假等乱象,促进道地药材分级管理与规范化种植。
同时,集采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采购规则和评价体系,对中成药原料的中药饮片质量进行严格监管,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同时要求建立追溯体系,推动企业实现从种植、采收、炮制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可追溯,有助于推动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将原料标准、生产流程等纳入规范化管理框架,提升行业质量共识。
集采通过 “以量换价” 带来的市场放量,可扩大中成药可及性和供给量,企业得以迅速扩大市场版图,产品能够更广泛地铺货至各级医疗机构,并且在政策引导下,企业会不断优化生产和供应流程,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供给量。从而提升企业总体需求与市场覆盖度,实现“降价不降利”的良性循环。
这种从标准化建设、质量监管到市场扩容的多维托举,既化解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隐患,也为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真正体现集采对中药饮片与中成药产业的深层赋能。
支付:
中医药传承发展与医保支付方式创新的
双向赋能
过去,医保支付方式多参照现代医学体系构建,未能充分考量中医药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特性。在这种支付模式下,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如针灸、推拿的技术劳务价值被低估,导致中医服务价格未能体现其真正价值。同时,由于缺乏对中医优势病种和诊疗方式的针对性支付政策,患者和医疗机构选择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而中医药在预防、康复以及慢性病治疗等方面具有简、便、验、廉的显著优势,对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有积极作用。因此,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医保支付方式迫在眉睫。这不仅能合理体现中医药的价值,激发患者和医疗机构使用、推广中医药服务的热情,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还能优化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推动医保制度与中医药事业的协同发展。
近些年,国家医保局统筹做好支付方式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已经实行付费改革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如安徽省专门设置了中医倾斜系数,规定将《国家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中中药饮片收入、住院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两项指标占住院医疗费用比例作为衡量某定点医疗机构中医加成系数参数。对康复医疗、安宁疗护等需长期住院治疗的中医优势病种,可按床日进行付费。如湖北省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对治疗周期长、风险可控、需持续治疗的中医病种,开展日间中医医疗服务。
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按病种付费制度,各地因地制宜展开实践探索。如北京市对脑梗死、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中医优势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付费标准。经过实践,这些病种的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得到更广泛应用,患者满意度提高;广东省部分地区在 DIP 付费实践中,对中医骨伤科、中医康复科等科室的病例进行单独分组,充分考虑中医药治疗的特点和价值,提高了中医科室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医药服务的发展;上海市、浙江省等对同病同效的中医治疗病例给予西医治疗病组相近的支付标准。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22个省份分批遴选了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比如内蒙、广西、上海、湖南等地,实施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现在已经达到了178种。
在按病种付费等方式下,医疗机构需要在规定的支付标准内提供医疗服务,这促使其优化诊疗流程,合理使用中医药资源,降低成本。同时,医保部门通过对费用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实现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
价格:
中医药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
据悉,近些年医保局在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上成效显著,出台了中医类、中医外治类、中医针法类、中医骨伤类、中医特殊疗法类5大类医药服务价格项目的立项指南。
3月28日,国家医保局在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直播解读中表示,在调价方面,国家医保局连续5年指导各省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将中医类优先纳入调价范围;在新增价格管理方面,国家医保局指导各省每年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加快审核进度,简化审核流程,支持临床突出的中医项目尽快实现临床转化;在改革试点方面,国家医保局指导地方试点,探索医疗服务价格的新机制;在立项指南编制方面,已累计印发27批立项指南,统筹谋划上优先研究安排中医类立项指南,意图通过规范价格项目,促进中医服务提质增效。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将推拿、针灸、针骨等中医主流服务项目纳入到医保支付范围,未来国家医保局将持续做好中医药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
立项指南使得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更好计价与执行,有利于推动中医药服务的现代化、标准化与规范管控。同时,更加符合中医药的发展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中医医疗机构创新,对中医药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看,医保部门通过目录调整、集中采购、支付改革、价格立项,提升了中医中药的可及性,激发了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促进了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据悉,国家医保局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也将围绕着目录的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等方面进行,结合医药服务管理、目前基本医保的功能定位,以及医保基金的近年来的收支压力的增大,接下来医保局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将越来越大,聚焦精细化管理,而不是盲目的支持。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对中医药的发展,特别是创新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中药类药品在进行医保目录申报时,更加深入进行临床研究,证明药品的临床价值,开发新的适应症等,都体现了中医药企业在创新发展方面的高要求。
医保改革之路虽充满挑战,任重道远,但中医药凭借数千年深厚的历史底蕴,历经岁月洗礼,愈发焕发生机。医保改革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全新契机,将助力中医药在新时代持续释放蓬勃活力 。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乔乔
编辑 | 崔秀娟 陈嘉蕾
• 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国家医保局这样做——
• 激活瑰宝的“金钥匙”,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有哪些亮点?这场直播告诉你——
• 助力医保中医中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医中药专业委员会成立!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