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晓梅,32岁,是个小学美术老师,性格开朗,笑起来一口白牙特别亮眼。她有个习惯,每天早晚刷牙,牙膏挑得花里胡哨,广告上说“美白”“抗敏感”的她都买来试试。可最近俩月,她发现刷牙时牙龈老出血,牙齿还有点酸痛,嘴里偶尔有股怪味。她没当回事,心想:“可能是牙刷太硬,
李晓梅,32岁,是个小学美术老师,性格开朗,笑起来一口白牙特别亮眼。她有个习惯,每天早晚刷牙,牙膏挑得花里胡哨,广告上说“美白”“抗敏感”的她都买来试试。可最近俩月,她发现刷牙时牙龈老出血,牙齿还有点酸痛,嘴里偶尔有股怪味。她没当回事,心想:“可能是牙刷太硬,或者最近吃辣上火了,换个牙膏试试。”于是,她在网上买了款号称“超强美白”的牙膏,用了一周,牙龈出血更严重了,嘴里还长了几个小溃疡。
这天,小李刷朋友圈,刷到一篇热文,标题触目惊心:“牙膏选错可能致癌!3种牙膏别用,含潜在毒性成分!”文章说,某些牙膏成分可能刺激口腔黏膜,甚至与癌症风险有关。小李越看越慌,联想到自己的牙龈出血和溃疡,心跳得像擂鼓。她赶紧跟老公商量:“这牙膏不会真有毒吧?我牙龈老出血,不会是大事吧?得去医院查查!”老公也急了,催她第二天就去市里的口腔医院挂号。
在市口腔医院口腔科,接待小李的是一位五十出头的男医生,姓周,头发花白,眼神和蔼却透着专业。小李一坐下,就有点忐忑地开口:“周医生,我最近刷牙老出血,嘴里还长溃疡,用了个美白牙膏更严重了。网上说牙膏有毒,可能致癌,我这不会真是大病吧?”
周医生笑着推了推眼镜,安慰道:“小李,别急,咱们一步步来。你这牙龈出血和溃疡有多久了?除了这些,还有啥不舒服?平时用啥牙膏?刷牙习惯咋样?”小李红着脸答道:症状俩月了,牙齿酸痛,嘴里怪味,最近用了款美白牙膏,刷牙挺用力,牙膏换过好几种,广告上啥好就买啥。
周医生点点头,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严肃:“小李,你的症状得重视,牙龈出血、溃疡、牙齿酸痛,可能是牙周炎或牙膏刺激,也可能是口腔黏膜问题。网上说牙膏致癌,有点夸张,但选错牙膏确实可能伤口腔。咱们得检查一下,摸清底细。”他安排了口腔全面检查、牙周探诊、X光片和口腔黏膜活检(针对溃疡),还叮嘱:“检查结果出来前,别自己吓自己。网上那些文章,标题吓人,道理不一定全对,咱们得看科学数据。”小李点点头,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脑子里全是“癌症”两个字。
几天后,小李攥着检查报告,忐忑地走进周医生的诊室。她手心冒汗,生怕报告里写着“口腔癌”。周医生接过报告,仔细翻看了每一页,眉头微微皱起,眼神里透着一丝凝重。
“小李,你的检查结果我看完了,情况不算严重,但得注意。”周医生放下报告,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谨慎,“牙周探诊显示轻度牙周炎,牙龈红肿,牙结石较多。X光片提示牙龈退缩,牙齿无明显龋坏。口腔黏膜活检显示溃疡是炎症性改变,不是癌症。你的牙龈出血和溃疡,主要是牙周炎和牙膏刺激引起的,可能跟最近用的美白牙膏有关。”
小李一听,松了口气,但还是有点懵:“周医生,不是癌症就好,可我就是刷牙出血,咋就得了牙周炎?牙膏真有毒?我还敢不敢刷牙了?”她声音有点抖,作为一个爱美的老师,她最怕牙齿出问题。
周医生赶紧安慰:“小李,别慌!牙周炎很常见,80%的成年人都有些牙周问题,发现早完全能控制。你的美白牙膏可能含刺激成分,加重了牙龈炎症。牙膏没毒,但选不对会伤口腔。咱们现在发现是好事,能及时调理。”他安排了洗牙(超声波洁牙)、牙周冲洗和抗炎凝胶(甲硝唑)治疗,还开了温和型含氟牙膏,教她正确刷牙方法。
小李还是有点担心,眼眶红了:“周医生,我就是想牙白点,咋还刷出病了?网上说牙膏有致癌成分,是真的吗?我以后咋选牙膏?”她声音哽咽,悔恨自己乱买牙膏。
周医生拉过一张椅子,坐到小李对面,语气像老朋友聊天:“小李,牙周炎听起来吓人,但你这情况轻,治好了牙还能白白净净。网上说牙膏致癌,太夸张,但有些成分确实可能刺激口腔。咱们今天好好聊聊,牙膏咋选,3种牙膏为啥别用,帮你和家人以后多留个心眼。”
周医生拿出一张口腔解剖图,结合小李的检查结果,详细讲解了牙膏选择与口腔健康的关系,语言通俗,像在讲一个关于牙齿的探秘故事。
1. 牙膏会致癌?真相是啥?
“小李,牙膏是日常用品,合格产品不会致癌。”周医生指着解剖图,“牙膏的主要作用是清洁牙齿、预防龋齿、缓解牙龈炎症。某些成分可能刺激口腔,但直接说‘致癌’太夸张。你的牙龈出血和溃疡,是牙周炎和刺激性牙膏共同作用,不是癌症。”
根据《美国牙科协会》(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ADA)2021年指南,合格牙膏需通过安全检测,常用成分如氟化物、磨料等在规定浓度下安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0年研究指出,长期使用刺激性牙膏可能加重牙龈炎症,但无直接证据证明牙膏成分致癌。
2. 3种牙膏不建议使用,伤口腔不自知
“你的美白牙膏可能含高磨料或刺激成分,加重了牙龈问题。”周医生翻出一张牙膏成分清单,“咱们来聊聊3种牙膏别用,避开了才能护口腔:
高磨料美白牙膏:含高浓度二氧化硅或碳酸钙,摩擦力强,短期美白效果好,但长期用伤牙釉质、刺激牙龈,引发出血和酸痛。《牙科研究杂志》(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2020年研究显示,高磨料牙膏增加20%的牙釉质磨损风险。含三氯生(Triclosan)的抗菌牙膏:三氯生有抗菌作用,但可能干扰内分泌,长期用可能诱发口腔菌群失调,加重溃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19年建议限制三氯生在牙膏中的使用。含高浓度漂白剂的牙膏:如过氧化氢,浓度过高刺激口腔黏膜,引发溃疡或过敏。《英国牙科学会》(British Dental Journal)2021年研究指出,漂白剂牙膏若超标使用,增加30%的黏膜炎症风险。”“你的美白牙膏磨料高,牙龈本来就敏感,刷得又用力,雪上加霜。”周医生说,“以后得选温和的。”
3. 牙周炎的“幕后推手”:生活习惯与牙膏误区
“小李,你的牙周炎,跟生活习惯和牙膏选错脱不了干系。”周医生语气严肃,“你刷牙用力,牙结石没清理,细菌堆积引发炎症。美白牙膏磨料高,又刺激了牙龈。加上你爱吃辣,口腔黏膜容易受伤,溃疡就来了。”
《美国牙周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2021年报告显示,牙周炎是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80%与牙结石和不良刷牙习惯有关。《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年研究指出,刺激性牙膏和用力刷牙增加30%的牙龈炎症风险。
“你的美术课忙,刷牙敷衍,牙结石越攒越多。”周医生说,“牙龈出血是牙齿的‘报警器’,咱们得听。”
4. 怎么选牙膏、护口腔?科学护理是关键
“牙膏选对,口腔才舒坦。”周医生语气坚定,“咱们来聊聊咋选、咋护:
选含氟牙膏:氟化物防龋齿,浓度1000-1500ppm最合适,温和不刺激。《ADA牙膏指南》2021年推荐含氟牙膏为首选。避免高刺激成分:选牙膏看成分表,避开三氯生、高浓度漂白剂和粗糙磨料。敏感牙龈用含硝酸钾的抗敏牙膏。正确刷牙:用软毛牙刷,巴氏刷牙法,每天刷两次,每次2分钟,别太用力。《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0年研究显示,正确刷牙降低50%的牙周炎风险。定期洗牙:每6-12个月洗牙,清除牙结石,预防牙周炎。健康生活:少吃辛辣和甜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口腔湿润。”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口腔健康指南建议,正确刷牙和定期检查可降低70%的牙周疾病风险。《美国牙科协会》2021年报告指出,含氟牙膏结合规范护理可将龋齿和牙龈炎症发生率降低50%。
“你的牙周炎能治好,换个温和牙膏,牙龈会慢慢恢复。”周医生说,“牙白不白,健康最重要。”
小李听完,肠子都悔青了:“周医生,我就是想牙白点,咋还刷出病了?网上说牙膏有毒,我以后咋敢随便买?”她声音哽咽,想到自己乱买牙膏,悔恨像刀子一样刺心。
周医生耐心地解释:“小李,牙周炎很常见,治疗后牙龈能恢复。牙膏没毒,但选不对会刺激口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年研究说,温和含氟牙膏对90%的牙周炎患者都安全。你现在洗牙、换牙膏、改刷牙习惯,牙龈会好起来。”
小李眼眶红了:“周医生,我怕牙齿保不住,学生们都爱看我笑,我不想笑得没底气。”周医生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小李,你这情况完全有希望。牙周炎治好了,牙还能白白净净,学生们还会被你的笑容迷住!网上那些‘牙膏致癌’的说法,太吓人了。你的牙龈出血帮咱们早发现了问题,是个好信号。”
小李终于松了口气,擦了擦眼角:“周医生,听您这么一说,我心里有底了。我得为学生们好好护牙!”
周医生为小李安排了超声波洗牙,清除牙结石和菌斑,用甲硝唑凝胶涂抹牙龈,缓解炎症和溃疡。牙膏换成含氟抗敏型(硝酸钾+氟化钠),叮嘱她用软毛牙刷,巴氏刷牙法,每天刷两次,每次2分钟。饮食上,建议她少吃辣和甜食,多吃苹果和胡萝卜,促进唾液分泌。生活上,提醒她保持心情愉悦,压力大容易加重口腔炎症。
治疗两周后,小李复查,牙龈出血停止,溃疡愈合,牙齿酸痛消失。她笑着对周医生说:“周医生,我现在刷牙不疼了,牙龈也不红了,嘴里清爽多了!学生说我的笑容更亮了!”她还特意买了个电动牙刷,严格按巴氏法刷牙,牙膏也只选含氟的。
三个月后,小李复查,牙周炎症状完全缓解,牙龈健康,牙结石无复发。她把花哨的美白牙膏全扔了,牙膏只买ADA认证的含氟款,刷牙成了每天的“仪式”。她开始在学校美术课上分享自己的“牙龈故事”,提醒学生和家长别乱买牙膏,定期洗牙最重要。每次说起那段“出血溃疡”的日子,她都感慨:“原来牙龈会说话,出血是在救命。幸亏遇上周医生,不然我还刷着‘毒’牙膏呢!”
有一次,小李特意给周医生送了幅自己画的水彩画,画的是颗闪亮的牙齿:“周医生,这牙没盐,挂着养口!谢谢您让我笑得自信!”周医生笑着接过,感慨道:“小李,健康是你自己争来的。我只是帮你听懂牙龈的语言。记住,牙龈红不红,身体会说话,听懂了,就能活得舒坦!”
小李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牙膏的误区与口腔的脆弱。牙龈出血、溃疡、牙齿酸痛,这些“小毛病”可能是牙周炎的低语,忽视它们,可能错过健康的机会。她的及时就医,抓住了笑容的转机;她的生活调整,换来了自信的笑脸。
周医生常拿小李的故事鼓励其他患者:“牙周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听牙龈的信号。早期发现、科学护理,笑容还能更灿烂。”他感慨:“医生的职责是治病,但患者的警觉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小李的故事告诉我们,牙膏是口腔的“卫兵”,选错了可能伤牙龈、害笑容。高磨料美白牙膏、三氯生抗菌牙膏、高浓度漂白剂牙膏,这些“问题牙膏”可能藏着隐患,牙龈出血、溃疡、酸痛可能是它们的“罪证”。牙周炎的凶险,在于它的隐匿与普遍,80%的成年人都可能中招,但早期干预能改写结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口腔健康指南,正确刷牙和定期洗牙可降低70%的牙周疾病风险。《美国牙科协会》(ADA)2021年报告指出,含氟牙膏结合规范护理可将龋齿和牙龈炎症发生率降低50%。
所以,当您发现牙龈出血、嘴里溃疡,或牙齿酸痛时,别急着换个“美白”牙膏,也别觉得“忍忍就过去”。找位靠谱的牙医聊聊,做个口腔检查,听听牙龈的声音。健康从牙膏开始,笑得自信才最重要!
来源:呵护健康卞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