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科学 圆梦科学——肃州区着力构建“精神引领、课程渗透、实践深化、文化浸润”的特色科学教育模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5 10:12 3

摘要:近年来,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肃州区依托毗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以载人航天精神为内核,构建起“精神引领、课程渗透、实践深化、文化浸润”的特色科学教育模式,为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创新发展蹚出了一条路子。

近年来,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肃州区依托毗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以载人航天精神为内核,构建起“精神引领、课程渗透、实践深化、文化浸润”的特色科学教育模式,为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创新发展蹚出了一条路子。

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

上课铃声响起,在酒泉市实验小学的“逐梦航天 强国有我”思政课上,学生通过模拟火箭发射实验理解力学原理。全区统一开发的《航天科技与创新实践》校本课程,结合航天文化和敦煌文化,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感受科技魅力。

据了解,肃州区承担酒泉市“五大精神”中“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课程的开发任务,形成“航天+学科”融合课程体系。2024年,肃州区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奖50余人次,“天宫课堂”“卫星测控模拟”等实践项目成为校园热门活动。

打造沉浸式科学课堂

在肃州区科技馆元宇宙航天体验馆内,学生戴上VR设备体验“火星漫步”,感受微弱的重力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在太空探索实验室,孩子们通过模拟火箭发射实验,了解火箭的构造和发射原理,见证模型火箭冲向天空的瞬间。

“哇!火箭发射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真正的航天员。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课程,不仅好玩,还学到了很多知识。”酒泉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任博宇说。

肃州区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市科技馆签订战略协议,建立科技副校长制度,并利用科普大篷车、流动科学课,将航天科普知识送到农村学校。校外实践基地成为课堂的延伸,每年2万余名学生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感受载人航天精神。

构建全域科学教育网络

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11协同组成员单位,肃州区联合上海虹口区、重庆南岸区等开展“共研、共培、共享”活动,推动东中西部科学教育资源互通。统筹科技馆、现代农业产业园、光伏基地等,开发“戈壁农业探秘”“清洁能源探索”等21门研学课程,构建“学校+基地+企业”的立体化育人网络。

在师资建设上,肃州区建立50余人的科技创新教育专家库,开辟青少年科创实践基地。酒泉市西大街小学“家长开放日”中,家长与学生共同制作航天模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肃州区经验被纳入全市“五大精神”思政课程体系,“航天+文化+教育”模式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会上作为典型进行交流。

“下一步,我们力争从实验区向示范区迈进,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科学梦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肃州区教育局局长王树东说。(酒泉融媒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赵睿 孙艳)

编辑:杨阳

见习编辑:石英

来源:酒泉日报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