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Firefly 萤火虫可能是当下市面上讨论话题最高的品牌,另一个知名品牌 MINI,在 4 月的焕新发布会上强调,2025 也是他们的「产品大年」,声称要加大攻势。
曾被认为是小众需求的「精品小车」市场,正在持续升温。
Firefly 萤火虫可能是当下市面上讨论话题最高的品牌,另一个知名品牌 MINI,在 4 月的焕新发布会上强调,2025 也是他们的「产品大年」,声称要加大攻势。
而提到「精品小车」,总是很难绕开 smart。
一方面是「精品小车」市场在逐渐升温,另一方面则是竞争对手的持续发力,smart 打算如何应对?
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TO 羊军、smart 中国营销公司 CEO 易寒在上海车展的群访活动中多次提到的「小步快跑」,是概括 smart 战略的最好词汇。
具体到产品定义、市场策略等多方面,smart 也有自己的方法论。
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产品思路,易寒认为,smart 需要坚持自己的特色。
易寒聊到了 smart 的品牌核心价值——灵感共创。简单来说,smart 是车圈中「玩跨界」的先驱也是佼佼者,来到电动化的时代,也基于 smart 精灵 #1 等一系列车型推出联名款,并得到不错的市场反响。
这给 smart 带来的启示是,「从营销角度来看,跨界是 smart 品牌的基石之一」。
羊军补充,smart 的跨界玩法将不限于营销层面,还会基于产品探索更深入的合作。在这里,羊军举了 smart 联手 BRABUS、Sennheiser 的例子,并透露「双方将该项目视为重要的合作,共同投入大量精力,体现了真正的跨界共创」。
Smart 另一个「打造差异化特色」的举措,其实是近期力推的 smart 精灵 #5。
明面上看,精灵 #5 是一款「违背祖训」的产品,对标的是 Model Y 这样的中型 SUV,而不再是归类到「精品小车」的范畴。
羊军解释,这款新车传递出来的,其实也是找寻差异化、制造特色的产品思路。
「在造型设计的方向上,我们还是决定保留一些smart品牌应有的个性与特色」,这里指的特色,是类似「方盒子」的造型轮廓,但精灵 #5 又保留了 smart 家族式的设计特征,显得「圆中带方、方中带圆」。
羊军坦诚,这样的个性设计会让设计显得小众,但 smart 团队相信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审美,认为这样的设计会「越看越有味道。」
能留在牌桌上的品牌总有自己的「坚持」,smart 也不例外。
「我们的产品在表达形式上或许不同,但核心始终一致。」
易寒以精灵 #1 和精灵 #5 举例,两款车虽然尺寸不同,受众群体的性别比例也有差异,但 smart 用户最深层次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对生活品质有较高的追求,价值观念也高度重合。
基于这些信息,易寒表示,smart 的品牌营销始终以「调新奢、灵感共创、温暖科技」为核心价值观,而产品层面的坚持,则是 smart 经常对外宣传的,「不要把 smart 想小了」。
换言之,smart 旗下的车型虽然并不以大尺寸为卖点,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车内空间实用性的关注。
这句宣传语其实还有其他的含义,smart 不希望旗下的车型是偏科的产品,「更代表着一种高度整合设计、科技与智能体验的产品哲学」。
易寒以 smart 在上海车展上展出的车型为例,其中的三款精灵 #5 既有四驱版也有 BRABUS 版。smart 希望传递的信息是,如果用户对高性能有追求,那么 smart 也能提供对应的选项。
羊军还在群访中,强调了「小步快跑」的产品迭代策略。
该策略会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整车智能的迭代升级,和产品线的调整上。
smart 为精灵 #5 配备了较为齐全的辅助驾驶功能,像座舱的用料材质、细节设计,也都会在用户的反馈下不断调整。同时,精灵 #5 这种大尺寸产品的出现,也是「小步快跑」思路的一部分,在得到不错的市场反馈后,smart 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面对对手,我们会加快改款节奏,快速补齐短板,实现产品整体进化。」
其他有关「战略定力」的话题,羊军还提到了 smart 的产品研发体系,表示不会追求「十个月造车」的极限速度,而是借鉴奔驰和吉利的相关体系,以更严谨的方式来开发车型。
归根到底,smart 希望能将自身打造成一个有底蕴的品牌,并以此来强化自身在「内卷」「价格战」等环境中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我认为品牌价值才是最核心的试金石。」易寒提到了奔驰宝马是如何兼顾新车的发布和长期口碑的建设,显然,smart 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奔驰、宝马那样的品牌。
不设限虽说过去的产品让 smart 品牌与「精品小车」等词汇进行捆绑,但从群访中羊军、易寒的发言来看,smart 内部并未因此而自我设限。
比如说,smart 可以有小车,也可以有大车;可以吸引女性用户,也可以吸引男性用户;可以灵动活泼,也可以高能硬核……
甚至,如果用户对辅助驾驶有需求,smart 也可以提供对应的产品。易寒透露,精灵 #5 上的激光雷达需要选配,但有超过 70% 的用户选配了这一配置。可见,smart 的辅助驾驶功能,也已经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smart 对市场环境的「主动适应」已经见到了一些成效,就如易寒介绍的那样,原来 smart 的用户群体主要以女性为主,精灵 #1 中女性用户占比超过 70%。
随着精灵 #5 的推出,smart 发现男性客户的比例创下新高。
但同时 smart 也发现,自己在宣传方面仍有不足,有很多客户到店才知道,原来「smart 还有这么大一台车」,指的就是精灵 #5。
对此,易寒提到了 smart 在营销上的三个未来方向。
第一,是「聚焦、坚定」地对精灵 #5 进行宣传,并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来探索更丰富的宣传路径。
第二,「精准定位数字化通路」。
第三,「渠道端需要强化在地化营销」,指的是针对线下门店曝光不足、宣传不足的情况,做加强。
或许从今往后,外界对 smart 的认知也该适时更新,而不是继续用「精品小车」这样的词汇来下定义。
保持个性但又乐于求变,能否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中的新变量?不妨拭目以待。
(完)
来源:电动星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