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系亲属间可以输血,但不能直接输血。因供血者和受血者的造血细胞的HLA(白细胞抗原)相似,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把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当作“友军”。
大家好,我是沐阳,见字如面~
今天我们分享一下常见献血误区您了解几个
误区1:直系亲属能直接输血
直系亲属间可以输血,但不能直接输血。因供血者和受血者的造血细胞的HLA(白细胞抗原)相似,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把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当作“友军”。
在此基础上,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将会在受血者体内大量繁殖,并逐渐反客为主,对其进行攻击,从而严重破坏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引发致死率达90%以上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相对于非直系亲属献血来说,这种病在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的发病率高达10到20倍,且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严重,医生很难在第一时间诊断出病情。因此,即便是直系亲属相互输血,也需要在输血前将血液通过射线照射杀死有活性的淋巴细胞。
误区2:O型血是“万能血”
血液有A、B、AB、O四种基本血型,血型下有Rh+(阳性)和Rh-(阴性)两个分支。
在我国,Rh-(阴性血)人群极少,被视为“熊猫血”。
O型血浆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如果大量输入异型受者体内,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免疫性溶血反应。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少量使用O型血作为临时替代方案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长期或大量应用。
误区3:献血后血液可以直接用
刚采集出的血液需经过快速检验和血站二次检验,包括血型、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只有检验合格的血液才可以给患者输入。
小结:直系亲属不能直接献血;不能用O型血给其他血型大量输血;捐献的血液不一定能直接用。
具体到血液采集,也有采成分血和全血的区别。
重度贫血→输入红细胞
大面积烧伤→输入血浆
产后大出血→输入全血
……
我国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是无偿献血和自身输血。献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献血后用血等问题,以下简单谈一下。
1.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定期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在献血量的安全范围内,失去的血液成分会被快速补充。在捐献量较小的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持续造血,填补细胞空缺。
在我们的身体里,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诞生、死亡。其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血小板的寿命约为7至14天,淋巴细胞的寿命一般为3到4天。
2.用血收费?
用血后可以凭借献血证报销费用,相当于不收费(垫付后报销);无偿献血的血液需经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流程,后续可能还有运输(跨市、跨省输血)费用,公民用血时所支出的费用是经营成本。
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主要是指已履行无偿献血义务公民本人临床需要用血时,不需支付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凭本人的“无偿献血证”在医疗机构用血,免交费用程序由地方规定。如无偿献血者因病在其他省用血,临床用血的费用先垫付然后向献血所在地献血办公室结算。
无偿献血的“好处”在于预留了临床用血资源,为未来有需要的家庭分担了风险。每一位无偿献血者,都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欢迎指正、补充、留言、探讨~
编辑|沐阳同学
视图|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寄语|感谢关注、转发、点赞,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来源:沐阳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