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一季度,全国新冠确诊超11万例,死亡12人。看似风平浪静,但暗潮涌动,病毒从未真正离开。这一次,健康防线,能否牢牢守住?
根据国家疾控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112,356例,死亡12例。整体疫情水平较低,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
细看这些数字,发现新冠病毒并未消失,只是潜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通报指出,即便在全球疫情趋缓的背景下,新冠病毒仍然在特定人群中引发严重后果,尤其是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患者。
国家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在一次公开讲座中强调:“新冠病毒不会彻底消失,它将转变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就像流感一样,长期与人类共存。”
重点提醒:即使整体感染水平较低,高危人群仍需格外注意防护,切莫因大环境而松懈。
在医学界,有一句常被引用的话:“最好的治疗,是预防。”这不仅适用于新冠病毒,也适用于所有传染病。
科学研究表明,常规防护措施,即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仍然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方法。
2024年12月,《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坚持佩戴口罩的人群感染风险下降了68%,而在密闭人群聚集场所佩戴N95口罩的人群,感染率降低达85%以上。
有一位在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工作的护士朋友分享了她的亲身经历。春节期间,亲友聚会频繁,她坚持佩戴口罩,勤洗手,结果所在小区多人感染,她却安然无恙。这个简单的例子再次印证了科学防护的重要性——小小口罩,大大保护。
除此之外,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仍是当前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新冠重症率降低了92%以上。
重点提醒:口罩、洗手、疫苗接种,是当前防控新冠的“三件套”,不可懈怠。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疫情还在,而症状似乎轻了很多?这里的关键在于新冠病毒的变异特性。
2025年1月,国家病毒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指出,目前国内流行的主要是“JN.1”变异株。这一毒株传播力更强,但致病力有所减弱,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咽痛、低热等,重症比例明显下降。
正如有句老话说的:“小病不医,大病难治。”虽然目前新冠症状普遍较轻,但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来说,即便是轻微感染,也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教授在采访中曾指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感染新冠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了2.5倍,糖尿病患者则更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导致病情恶化。
因此,重点提醒:患有基础疾病的朋友们,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及时就医,积极管理基础病,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危机。
感染新冠后,许多人第一个反应是“买药自救”,但乱吃药往往适得其反。
根据2025年《中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全国多中心调查,超过30%的新冠患者在感染初期自行服药,其中不少人使用了不必要的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结果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严重副作用。
医学界反复强调,新冠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发热超过38.5℃可适当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咳嗽剧烈可用止咳药物;鼻塞流涕可以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抗生素并不能治疗病毒感染,滥用只会损害身体。
一位广东省中医院的门诊医生分享了这样一则真实案例:一位中年男性感染新冠后,听信“小道消息”,自行服用多种抗生素,结果导致肝肾功能损害,不但病情未改善,还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
因此,重点提醒:感染新冠后,遵医嘱对症治疗,切勿擅自购药滥用,保护身体比盲目求快更重要。
除了防护、治疗,更重要的是平时就打好健康基础,增强自身免疫力。
研究表明,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良好心态,是提升免疫力的“四大法宝”。2025年1月,《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发布的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显示,长期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人群,感染新冠后的重症率降低了48%。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补品堆砌”,很多人一感染就猛吃保健品,殊不知,真正的免疫力,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健康生活方式,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锌、蛋白质的食物,如橙子、坚果、鸡蛋、鱼类,保持充足睡眠,减少焦虑不安,比任何保健品都来得实在管用。
重点提醒:健康生活不是一朝一夕,要像盖房子一样,一砖一瓦,日积月累,才能筑起牢不可破的免疫长城。
疫情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也暴露了许多应对不足。当前,虽然整体疫情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新冠病毒仍如影随形。
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传播科学,唤醒大众健康意识。未来的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健康不是运气,而是智慧与坚持的结果。愿每一个人,都能以科学为盾,以理性为矛,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通报[R]. 2025-04-10.
[2]张文宏. 新冠病毒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89-94.
[3]李太生. 新冠病毒感染与慢性病患者风险评估[J]. 中华内科杂志, 2025, 64(4): 301-306.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来源:路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