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良田”:农芯智慧农业管控平台打造精准农业新范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7 10:41 2

摘要:“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啥时候浇水施肥、怎么防病虫害,手机上一目了然!”北京运河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漷县镇片区生产计划部负责人李国超说道。

当春风又吹绿了麦田,在通州区漷县镇黄厂铺村的田野上,正悄然发生着一场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的深刻变革。

“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啥时候浇水施肥、怎么防病虫害,手机上一目了然!”北京运河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漷县镇片区生产计划部负责人李国超说道。

李国超所说的平台,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牵头,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及农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倾力打造的农业大数据智慧管控平台。如今,平台已覆盖通州区黄厂铺村、西黄垡村等区域,实现两千多亩农田的云端数字化管理,以数据驱动的创新模式,重塑传统农业的管理方式。

“良田”邂逅“科技范”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蝶变为“良田”,智慧农业平台的融入,架起了传统农田与现代农业科技的桥梁。

平台以数据集成为核心、模型分析为驱动,依托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构建天空地三维立体监测感知体系,实现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预警、水肥智能调控决策等功能。在长势监测方面,通过遥感NDVI值实时评估小麦苗情等级;病虫害防治上,结合气象监测设备、气象预测数据与历史发生数据,生成科学防治建议;水肥管理则依据墒情数据动态调节灌溉方案,真正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田间来了“AI专家”

作为项目技术核心支撑单位,农芯科技在项目启动前,便深入田间开展为期 4 个月的调研。针对农民在灌溉效率、病虫害防治、数据盲区等环节的痛点,构建全方位数字平台保障体系。同时,联合北京市农技推广站、植保站等机构,对项目区土壤墒情、作物品种、农机设备等进行全面摸底,绘制出覆盖气候、作物、设备的 “三维需求图谱”。

同时,平台创新性接入 DeepSeek,开发农业大模型问答功能。深度整合本地专家库资源、生产实践经验与历史数据模型算法,兼具专业分析决策能力与智能模型优势,为种植户提供个性化农事指导。“现在浇地打药心里有底,拍个照就能识别病虫害,还能随时提问,有专家解答,比以前省心多了!” 种植户张大姐的使用体验,正是平台服务成效的生动体现。

打造数字农田发展“新样本”

“该智慧管控平台聚焦于北京市粮田生产管理现存信息化程度低、水肥药调控不足、单产徘徊等问题,通过系统集成、模式应用、平台服务等方式促进成果的示范应用,为北京市高标准农田‘新基建’提供技术方案,大幅提升了粮田生产智慧化管理水平,促进了北京市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提升。为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信息技术推广科科长芦天罡指出,平台通过精准作业调度与智能管控,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大模型分析和灾害预警,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规整划一的田畴、赏心悦目的沟渠、笔直延伸的机耕道……构成了一幅现代农业的生动画卷。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农业智慧管控平台正引领农田走向精准化、智能化——让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的“智慧管家”。

据了解,未来这一模式还将继续在北京市及全国范围内推广。农芯科技也将依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持续深耕农业数字化转型与科技成果转化,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武玥彤)

来源:光明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