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弗洛伊德说:人性包含着原始欲望和冲动,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该睡觉的时候,拼命打游戏,一直到深夜才恋恋不舍地睡去;
减肥期间,忍不住吃烧烤、喝奶茶,到最后白忙活一场;
面对工作,却总想刷短剧、看视频,以至于工作一拖再拖。
我们总是无法抗拒眼前快乐的诱惑,从而整日浑浑噩噩地生活。
弗洛伊德说:人性包含着原始欲望和冲动,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人性就如重力般,会牵引着每个人自然下坠。
若是一味顺从这种人性下坠的力量,一个人在悄无声息间就荒废了。
1
知名游戏设计公司UE,曾以高薪招聘游戏体验师,而且包吃包住,条件十分优渥。
体验师的工作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玩游戏。
很多人费解:为什么不直接让设计师玩,还能省下一大笔钱?
有人说了一句话,我才恍然大悟:
“游戏设计者的目的,是让玩的人上瘾,而不是自己。”
游戏公司产品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迎合人性。
越成功的游戏,越会使人上瘾,只要一旦接触,就再难轻易戒掉。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讲过一句话:
人性是贪图安逸,喜欢享受的,人们都喜欢让自己舒服的感觉。
短视频爽点不断,你就忍不住刷个不停;
打游戏刺激兴奋,你就恨不得玩个通宵。
却不知,一味顺从人性,你就会被扯进深渊,彻底废掉。
作家@柒公子曾在文章中分享往事。
多年前,她刚接触智能手机,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只要轻轻滑动手指,就有看不完的明星八卦、热点话题。
五花八门消息的刺激着她的神经,让她恨不得整个人都长在手机上。
时至午夜,她一边提醒自己“该睡觉了”,一边安慰自己“看完这个视频就睡”,结果根本停不下来,一直要刷到半夜两点多,困得不行了才入睡。
长期熬夜的状态,让她的工作效率急速下降,原先一小时完成的任务,她要拖一天才能做完。
井井有条的生活,就此变得糟乱不堪。
工作连连出错不说,她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
对手机的放纵,让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心理学家拉姆塞·布朗曾说:
“世界上如果存在控制所有人的代码,那一定就是多巴胺的代码。”
因为人性就是喜欢多巴胺带来的即时爽感。
它就如一款廉价的毒药,会让人在快乐中不断沉沦。
不懂得节制自己的人,终有一天,会在人性的拖拽下自毁前程。
2
文艺评论家崔卫平说:
比起贫穷,疾病,人性的下坠才是我们不幸的根源。
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向后拖拽我们向上的脚步。
你想拥有一副好身体,可一想到要早起运动,控制饮食,就宽慰自己说“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于是继续胡吃海喝,毁掉了身体。
你想成为职场精英,可面对复杂的专业知识,难缠的甲方客户,一次次劝说自己“算了吧,费这么大力,不如玩会手机”,于是错失机会,以至于一事无成。
在人性下坠力的拉扯下,哪怕你的心中萌生一点新追求,也会被迅速磨灭。
长此以往,人终究会沦为人性的奴隶。
所以人生变好的第一步,是从对抗人性开始的。
大风车前女主持周洲,在央视工作了21年。
几年前,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节目收视率急剧下滑。
她原来忙忙碌碌的生活,立刻闲了下来
按理说,捧着“铁饭碗”,躺平是绝大多数的人选择。一觉睡到三竿起,刷刷视频,聊聊天,别提多惬意。
但周洲意识到,若由着性子安逸下去,生活将毫无意义。
一番深思后,她果断辞去编制,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尝试直播卖书。
起初,她的直播根本没什么人看,一个人面对镜头也实在是乏味,才播半小时她就想休息。
周洲就劝自己:再播一个小时,说不定就有人关注。
每次下播后,她都累得瘫在沙发上,想痛痛快快刷会剧。
她又告诫自己:直播没起色,赶紧想想直播创意。
就这样,她逼着自己直播,搞创意。
苦熬一年后,她终于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还打造了直播秀,制作了儿童剧。
凭着这股子干劲,周洲迎来了新的人生高光。
很认可财经作家姜昧军的一句话:人能抵达的位置,取决于他对抗人性的程度。
在这个五光十色的时代,很多人痴迷于短暂的快乐。
然而任由人性释放,你就会放纵沉沦,日渐平庸。
懂得克己自制,你才能在苦熬中实现蜕变。
当一个人敢于跟人性作斗争,终能打破命运的壁垒,实现人生的逆袭。
3
《传习录》中,曾记载了一则小故事。
王阳明晚年在浙江老家传道,学生大都是一些年轻人。
为了磨炼他们的心性,王阳明就让他们静坐读书。
哪知道众人如热锅蚂蚁,心烦意乱,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学生陆澄就请教道:有没有好的办法,让我能静心读书。
王阳明答: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意思是说,越是懒得看书,反而越要强迫自己看书,这就是对症下药。
因为在他看来,人性下坠的地方,往往暗藏机会。
很多阻碍你前进的事,恰恰能给你提示和方向。
不想读书时,偏要逼自己翻开第一页;不想写字时,就逼着自己提起笔。
只有突破人性的束缚,才能迈出向上跃迁的第一步。
分享一个清华学子田桂平的经历。
刚上高中时,他的成绩在班里垫底。
但他不甘于平庸,就找到老师:我该怎么提升成绩?
老师只说了一句话:不做你立刻想做的事。
此后上课时,他想东瞅西望开小差,就铭记这句话,逼自己盯着黑板看,一直盯到注意力集中。
晚上回到寝室,想玩手机时,他就硬把手机锁进抽屉。
刷题刷累了,想休息一下,他就站起来捧着题读。
三年后,他考进了清华大学,就此改变命运。
谈及这段经历,他只解释了老师的那句话:
一个人想立刻做的事,大概率是简单的、轻松的、堕落的、让人舒服的。
因为这是人性使然。但只要你不做它,那么你就是在进步。
生活中,越是有大智慧的人,越能够洞悉人性的弱点。
他们以此为突破口,并牢牢抓住提升自己的契机。
所以无论做任何事情,请警惕人性下坠的引诱。
在逆人性带来的痛苦中修炼,那最终回报你的,必然是生活赐予的甜。
4
亚里士多德曾说:在追求快乐上,和动物相比,人追求的快乐应该更高级和伟大。
顺着人性纵欲确实爽,但久而久之只会消磨你的时间,让你的人生变得空洞乏味。
逆着人性虽然痛苦、难熬,却能为你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
如何有效地对抗人性下坠力呢?三个建议送给你。
1. 行为转移法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行为转移法,本质是用主动选择的分心,对抗被动的欲望牵引。
当人对某事的欲求达到巅峰时,就可以用另一行为来转移注意力。
比如想玩游戏时,你就出去跑步。
只要转移了那一瞬间的冲动,欲望就会很快消退。
像这样,经过长期训练,你就越来越能克制人性里的堕落性行为。
2. 正向奖励法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正向奖励机制。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奖励的方式,来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每当你控制住一次纵欲想念头,你就给自己一个奖励。
它可以是增加一点零花钱,也可以是多休息一点时间。
它不是追求奖赏的力度,而是产生鼓励作用。
当你奖赏了正确的行为,通过心理正反馈,久而久之,你下意识就能节制欲望,收敛本性。
3. 文字记录法
教育学中有个名词叫“元认知监控”。
简单说就是,当你想要放纵的时候,假设有第三方视角在记录自己的选择过程,你的大脑就会准确地审视这个决策过程,从而达到约束效果。
而最好的认知监控法,就是写文字记录。
在你记录自我放纵的心理活动时,无意中就会将自己拉到第三视角。
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当你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真实的内心,就如阅读旁人的故事。
这时,抽离了自我本身,你自然就会变得更加理性而克制。
▽
学者李敖在北大演讲时,曾说:
人要实现自由,必须反求诸己,对抗掉自己的本能。
只有对抗本性的诱惑,才不至于沦为本我的奴隶。
没有一种向上的生活方式,是不需要克服重力的。
对抗人性下坠力,就是让一个习惯走下坡的路人向高处攀登。
过程虽然痛苦,但你熬过去了,就会获得一种充实感、幸福感。
只有一次次地逼自己,去做枯燥、痛苦,但有价值的事,你才能将人生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点个赞吧,逆着人性生长,你终会变成你自己期待的模样。
来源:洞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