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老百姓,都不愿意看新闻了,尤其不愿意看本地的新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7 20:36 2

摘要:在信息洪流奔涌的当下,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新闻,尤其是本地新闻的受众群体正悄然缩水,老百姓对其关注度持续下滑。这一现象背后,是复杂交织的时代因素在发挥作用。

在信息洪流奔涌的当下,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新闻,尤其是本地新闻的受众群体正悄然缩水,老百姓对其关注度持续下滑。这一现象背后,是复杂交织的时代因素在发挥作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信息传播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老百姓获取本地新闻主要依赖于本地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它们有着固定的播出和发行时间,信息更新速度相对迟缓 。而如今,新媒体平台凭借即时性和便捷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选择。打开手机,各类资讯类APP如潮水般涌来,国内外新闻瞬间就能呈现在眼前。在等公交的几分钟里,就能刷遍全球热点,相比之下,还需在固定时段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的本地新闻,自然就被冷落了。像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借助算法推荐,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用户沉浸在个性化的信息世界里,本地新闻更难突破“信息茧房”进入大众视野。

部分本地新闻内容缺乏吸引力,也成为老百姓不愿关注的重要原因。一些本地新闻报道形式陈旧,语言生硬刻板,多是会议报道、政策宣读,满是官话套话,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严重脱节。报道当地政府会议时,只是机械地罗列会议流程和领导讲话,却不提及这些内容对百姓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宣传政策时,没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老百姓听得一头雾水。反观新媒体上的内容,无论是社会民生的深度剖析,还是奇闻趣事的趣味分享,都以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还积极与用户互动,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和参与感,相比之下,本地新闻的劣势就更加明显。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的时间愈发碎片化,这也改变了大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忙碌一天后,人们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快速浏览新闻标题、短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放松身心。本地新闻节目却仍大多遵循传统的播出模式,有固定的时长和时段,观众需要抽出完整的时间来观看,这对于分秒必争的现代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时间负担”,导致很多人直接放弃。

此外,公信力问题也给本地新闻带来了冲击。个别本地新闻媒体曾出现过报道不实、片面的情况,或者在面对本地负面事件时遮遮掩掩、不敢如实报道,让老百姓对其信任大打折扣。一旦失去信任基础,即便后续报道真实可靠,也很难再赢回大众的关注。比如某本地媒体对当地一起环境污染事件轻描淡写,与民众实际感受相差甚远,从此民众便对这家媒体的报道持怀疑态度。

本地新闻若想重新赢得老百姓的青睐,就必须做出改变。在内容上,要更加贴近民生,聚焦老百姓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物价等问题,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为民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实用的建议;在形式上,积极拥抱新媒体,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实现新闻的即时传播和互动交流;同时,始终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重塑公信力。只有这样,本地新闻才能在激烈的信息竞争中脱颖而出,重新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窗口 。

来源:心学z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