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金融服务的岗位上,温度与专业同样重要。作为首都重要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的近300家网点如星罗棋布,扎根在北京这座国际化都市的金融版图之上。青年,传递着服务的蓬勃朝气与创新活力。在这些网点中,有一群以“农情服务”为信念的青年劳动者,他们既是用专业抵
郭雅丹
农行北京海淀白石桥支行行长
钟东良
农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青年路支行客户经理
吴爱君
农行北京丰台支行营业室大堂经理
在金融服务的岗位上,温度与专业同样重要。作为首都重要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的近300家网点如星罗棋布,扎根在北京这座国际化都市的金融版图之上。青年,传递着服务的蓬勃朝气与创新活力。在这些网点中,有一群以“农情服务”为信念的青年劳动者,他们既是用专业抵御风险的金融卫士,也是以温度化解焦虑的心灵摆渡人,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工作串联起千家万户的财富安全与情感温度,他们的故事在柜台内外悄然生长,践行着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编织出金融服务与人文关怀交织的篇章。
郭雅丹:“暖心行长”练就“火眼金睛”
每天清晨,郭雅丹身着笔挺工装,穿梭在大堂的人群中,十五年的职业生涯,让她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精准捕捉客户欲言又止的困惑,也能瞬间察觉异常业务背后的风险。
2025年1月的一个工作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匆匆走进网点,坚持要将存了多年的大额定期存款提前转为活期并全额提现。面对郭雅丹充满关切的询问,老人眼神躲闪,支支吾吾地说“有急用”。看到这个反常的举动,郭雅丹立刻提高了警惕:从业十五年,她见过太多因轻信高收益诱惑而落入诈骗陷阱的案例,眼前老人紧张不安的神态与刻意回避的态度,与那些受害者如出一辙。
老人拿出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条“高息理财”短信。郭雅丹立刻意识到情况紧急,她一边稳住老人情绪,一边迅速联系属地民警和老人的家属。等待期间,她翻开手机里整理的反诈案例,结合老人收到的诈骗短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您看,这个短信连公司名称和产品编号都没有,正规理财怎么会这样?要是把钱转过去,就像把钥匙交给陌生人,您的这笔钱可就保不住了。”随着案例剖析层层深入,老人的态度慢慢从坚决变得犹豫。当民警和家属赶到,共同为老人分析利弊后,老人终于明白自己遭遇了诈骗。
这场持续近两个小时的“反诈阻击战”,最终以成功守住老人的养老钱告终。“要不是郭行长这么负责,我的养老钱就没了!”离开前,老人握着郭雅丹的手,声音颤抖地说。
而对郭雅丹来说,这样的场景早已不是第一次。作为农行北京海淀白石桥支行行长,她始终将客户财产安全扛在肩头,把每一次服务都当作与客户建立情感纽带的契机。
“服务不是简单的业务办理,而是与客户建立深厚情感联系的过程。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客户对银行的印象。”郭雅丹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践行着承诺。从帮助长辈客户识破电信诈骗,到为企业客户规避资金风险,她用专业的判断和温暖的关怀,织就了一张坚实的金融防护网,也因此荣获“农情服务最美服务明星”称号。在她的带领下,农行北京海淀白石桥支行不仅成为周边居民信赖的“金融港湾”,更成为守护民众财产安全的坚实堡垒。
吴爱君:她用暖贴捂热“异乡人”的心
坐落于丰台区东大街9号,农行北京丰台支行营业室周边居民楼林立。每天,既有周边居民前来办理日常业务,也有外地市民和新市民在此处理金融事务,熙攘的人流让网点从早到晚热闹非凡,也让大堂经理吴爱君的工作忙碌而充实。
2024年深冬,吴爱君穿梭在等候区与柜台之间,眼神时刻留意着每一位客户的需求。她注意到一位刚办完业务的中年男子迟迟没有离开,他佝偻着身子,双手紧紧捂住腹部,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苍白的脸色与周围喧闹的环境格格不入。
“先生,您看起来不太舒服,需不需要我帮忙?”吴爱君快步上前,蹲下身与客户平视,目光中满是关切。男子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声音虚弱:“不用了,就是肚子突然疼得厉害,缓一缓就好。”吴爱君没有就此离开,她深知在这寒冷的冬日,一份及时的关怀或许能缓解客户的不适。她立刻小跑着返回更衣室,翻找出备用的暖宝宝,又倒了一杯温热的水,递到男子手中:“您把这个贴上,暖暖肚子,再喝点热乎的,可能会舒服些。我先扶您到这边的休息区,有任何需要随时叫我。”
搀扶男子在休息区坐下后,尽管大厅里业务繁忙,不断有新客户前来咨询,但吴爱君始终记挂着这位身体不适的客户。每处理完一项业务,她都会抽空过来询问情况。随着暖贴的温度渐渐渗入身体,男子脸上的痛苦神色慢慢舒缓。待他恢复精神,主动找到正在忙碌的吴爱君,语气中满是感激:“没想到银行的服务这么细致,连身体不适都能被关照到。真是太感谢了!” 吴爱君笑着摆摆手:“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身体没事就好。”
入行19年来,吴爱君服务过的客户不计其数,除了长辈客户外,新市民占了很大比例。吴爱君深知,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个小小的暖贴,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像冬日里的暖阳,驱散客户心头的寒意。她常说:“服务无小事,我们多一份用心,客户就能多一份安心。”
百余次客户表扬、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她用无数个温暖的瞬间,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农情服务”的真谛,也让每一位走进农行的客户,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钟东良:服务不分国界,用心就能相通
在农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下辖青年路支行明亮的大厅里,往来客户行色匆匆。电子叫号声、键盘敲击声与工作人员的指引声交织成日常协奏曲。网点大堂经理钟东良是一位“00后”,也是2024中国农业银行“网点最美服务明星”。
2024年夏天的一个午后,从韩国来到中国任教的金女士神色焦急地来到网点,在服务台前来回踱步。
“Can I help you?(您需要帮助吗?)”钟东良快步上前,微笑着用英语主动询问。了解到金女士因工作急需办理银行卡的情况,他立刻拿出手机打开翻译软件,一边用流畅的英文安抚金女士的情绪,一边将她引导至咨询台。“别担心,我会帮您解决。”屏幕上跳动的文字,配合着温和的语气,渐渐让金女士紧绷的肩膀放松下来。
为了确保沟通准确,钟东良将开户所需的住址登记、联系方式等信息,逐字通过翻译软件转化成韩语。遇到复杂的金融术语,他还会用简单易懂的比喻解释,随后,他从资料柜中取出中英双语版开户文件,用荧光笔仔细标注关键条款,并耐心地逐条确认金女士的理解程度。
历经细致服务后,金女士终于拿到崭新的银行卡。她激动地对钟东良说:“Thank you so much!(太感谢了)”
从柜员到大堂经理再到客户经理,岗位在变,职责在变,但钟东良对工作的热爱和使命从未改变。“金融服务的价值,不仅是办业务,更是搭建信任的桥梁。”钟东良说,每一次为客户服务,都是心与心的交流。尽管入行时间不长,但这位年轻人始终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农情服务”的温度与力量。
三位榜样的故事,折射出农行北京分行“以基层为本”的管理智慧。“只有为基层解压,才能让服务升温。”农行北京分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谷丰屹表示,银行服务的重点和压力都集中在基层。今年以来,农行北京分行将基层减负作为“服务升级”的突破口,通过业务流程优化等系统性改革举措为员工卸下“负重感”,注入“归属感”,让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能轻装上阵、专注服务。
农业银行的“农情”,是守护民众“钱袋子”的敏锐,是温暖异乡人的细腻,是连接世界的胸怀,更是刀刃向内改革的担当。从“微笑服务”到“农情服务”,从“客户至上”到“天天进步”,农行人正以更轻盈的步伐、更温暖的情怀,书写金融服务人民性的生动答卷。 文/李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