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析:对偶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关。①“映阶碧草自春色”与“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对“隔叶”,“碧草”对“黄鹂”,“自春色”对“空好音”,对仗工整;②“人间几回伤往事”与“山形依旧枕寒流”,“人间”对“山形”,“几回”对“依旧”,“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判断50题
1、根据对偶的要求,下面四句诗的下句,依次应为
①映阶碧草自春色 ②人间几回伤往事 ③波上马嘶看棹去 ④疏检影落空坛静
A、细草香生小洞幽 B、柳边人歇待船归
C、隔叶黄鹂空好音 D、山形依旧枕寒流
A、cdba B、abcd C、cabd D、bacd
1.答案:A
解析:对偶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关。①“映阶碧草自春色”与“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对“隔叶”,“碧草”对“黄鹂”,“自春色”对“空好音”,对仗工整;②“人间几回伤往事”与“山形依旧枕寒流”,“人间”对“山形”,“几回”对“依旧”,“伤往事”对“枕寒流”;③“波上马嘶看棹去”与“柳边人歇待船归”,“波上”对“柳边”,“马嘶”对“人歇”,“看棹去”对“待船归”;④“疏影落空坛静”与“细草香生小洞幽”,“疏影”对“细草”,“落空坛”对“生小洞”,“静”对“幽” 。所以顺序为cdba,选A。
2、下面没有夸张的一句是
A、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滔滔长江水,奔流千里东入海。
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答案:C
解析:A项“离天三尺三”运用夸张,极言山之高;B项“黄河之水天上来”夸张地写出黄河水从天上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D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五岭比作细浪,乌蒙比作泥丸,运用夸张手法突出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C项“滔滔长江水,奔流千里东入海”是正常描写长江水流向大海的情景,没有夸张。
3、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设问的是
A、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B、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C、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国绿园飞蝴蝶。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答案:D
解析:设问是自问自答。A项“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先问卖炭得钱用来做什么,再回答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食物;B项“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先问清晨是谁把霜林染得如醉,再答是离人的眼泪;C项“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国绿园飞蝴蝶。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分别先问去年、今年的时间,再回答。D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只是向青天询问明月何时出现,没有回答,不是设问。
4、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反问的是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答案:B
解析: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A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意思是绝不能为了侍奉权贵而弯腰,让自己不开心,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C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意思是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没什么可怕的;D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意思是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出征打仗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呢,表达战争残酷。B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是自问自答,属于设问,不是反问。
5、下列诗句没使用借代的是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5.答案:B
解析:借代是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A项“万紫千红”代指春天的美景;C项“汗青”代指史册;D项“朱户”代指富贵人家。B项“一片冰心在玉壶”是用“冰心”“玉壶”比喻自己的纯洁和坚守,不是借代。
6、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喻的是
A、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D、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6.答案:D
解析:A项把十三四岁的少女比作二月初枝头的豆蔻;B项把瀑布比作银河;C项把“闲愁”比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D项“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没有使用比喻修辞。
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的是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百丈不断肠断绝,流水无情亦呜咽。
D、花近楼高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7.答案:D
解析: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A项“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把蜡烛当作有感情会流泪的人;B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把花当作能听懂话的对象;C项“百丈不断肠断绝,流水无情亦呜咽”把流水当作会呜咽的有情感之物。D项“花近楼高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只是借花表达内心的伤感,没有使用比拟。
8、下列诗句没使用排比的是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B、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C、诗成鬼神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
D、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8.答案:A
解析: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B项“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是排比;C项“诗成鬼神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是排比;D项“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把“延安的歌声”比作“火把”“煤炭”“甘霖”,是排比。A项“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只是对仗,不是排比。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有人说,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使文句整齐;使文意流动;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文章自会有活泼之趣;文会有古雅之风。
下列各项中填入上文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巧用口语②排比③多用些文言成分④散句⑤偶句⑥反复
A、②③⑤①⑥④ B、⑤③④⑥①② C、②④⑤①⑥③ D、⑤④②⑥①③
9.答案:D
解析:偶句使文句整齐;散句使文意流动;排比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反复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巧用口语文章自会有活泼之趣;多用些文言成分文会有古雅之风。所以顺序为⑤④②⑥①③,选D。
10、前人有首描绘江淮景色的词,词中描写“长江”、“淮山”、“江帆”、“山泉”,数量词准确,比喻贴切。现已将其抽出,请选出恰当的一组。
长江,淮山。江帆,山泉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A、①万里疾如箭②几片青如靛③数点白如练④千尺飞如电
B、①万里白如练②数点青如靛③几片疾如箭④千尺飞如电
C、①万里白如练②千尺青如靛③几片飞如电④数点疾如箭
D、①万里飞如电②数点青如靛③几片白如练④千尺疾如箭
10.答案:B
解析:“长江”宽阔,用“万里白如练”形容其长且颜色;“淮山”用“数点青如靛”体现其远看的状态;“江帆”用“几片疾如箭”突出其行驶速度快;“山泉”用“千尺飞如电”表现其从高处落下的迅疾。所以选B。
判断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11-50)
1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11.答案:夸张
解析:“白发三千丈”极言白发之长,现实中不可能有这么长的白发,运用夸张突出愁绪之深。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2.答案:夸张
解析:“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大了桃花潭水的深度,用夸张手法突出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厚。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3.答案:夸张、比喻
解析:“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地写出瀑布的高度;“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比作从天上落下的银河,运用比喻。
14.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
14.答案:夸张
解析:“燕山雪花大如席”把雪花夸张地形容得像席子一样大,突出雪花之大。
1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15.答案:夸张
解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万径”夸张地描绘出大雪天环境的孤寂,所有的山、路都不见鸟和人的踪迹。
16.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
16.答案:夸张
解析:“黄河之水天上来”夸张地表现黄河水从高空倾泻而下,仿佛来自天上,展现其磅礴气势。
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答案:比喻
解析:把雪花比作梨花,形象地描绘出雪花纷纷扬扬的样子,表现出雪景的美丽。
1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18.答案:对偶
解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对“烈士”,“伏枥”对“暮年”,“志在千里”对“壮心不已”,对仗工整,是对偶。
1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19.答案:设问、比喻
解析:先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再答“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设问;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是比喻,突出愁绪如江水般绵绵不绝。
2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李贺
20.答案:比喻
解析:把“大漠沙”比作“雪”,把“燕山月”比作“钩”,形象地描绘出沙漠和月亮的特点。
2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1.答案:比喻
解析:把“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风如剪刀裁剪出细柳,体现春天的创造力。
22.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忆江南》
22.答案:比喻
解析:把“江花”比作“火”,把“江水”比作“蓝草”,突出春天江水和江花的色彩鲜艳。
23.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燕 征夫所在地 秦 思妇所在地)
23.答案:比喻
解析:把“燕草”比作“丝”,形象地写出燕草纤细的样子。
24.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白居易 )
24.答案:比喻
解析:把“春雪”比作“鹅毛”“玉屑”,描绘出春雪的形态。
25.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5.答案:借代
解析:“金戈铁马”代指战争,用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和战马代表战争场景。
26.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作品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26.答案:借代
解析:“干戈”代指抗元战争,以武器代指战争。
2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27.答案:借代
解析:“丝竹”代指音乐,用乐器名称代指音乐。
28.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28.答案:借代、互文
解析:“管弦”代指音乐;“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 。
29.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白居易《对酒吟》
29.答案:借代
解析:“红袖”代指美女,用女子服饰特征代指女子。
30.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
30.答案:借代
解析:“红颜”代指美女,用女子容貌特征代指女子。
31.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行路难五首其三》 贺兰进明
31.答案:借代
解析:“蛾眉”代指美人,用女子眉毛特征代指女子。
3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32.答案:借代
解析:“粉黛”代指美女,用女子化妆品代指女子。
33.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曹雪芹《红楼梦》
33.答案:借代
解析:“须眉”代指男子,“裙钗”代指女子,用男子和女子的外貌或服饰特征代指相应人群。
3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4.答案:借代
解析:“桑麻”代指农事,用农作物代指农业生产活动。
3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5.答案:借代、对比
解析:“朱门”代指权贵豪门之家;将“朱门酒肉臭”和“路有冻死骨”进行对比,揭示社会贫富差距的巨大。
3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36.答案:借代、设问
解析:“杜康”代指酒;先问“何以解忧”,再答“唯有杜康”,是设问。
37.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37.答案:借代
解析:“桑梓地”代指故乡,“青山”代指坟墓,用相关事物代指特定的地点。
3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8.答案:双关、比喻
解析:“丝”谐音“思”,是双关;把自己的感情比作春蚕吐丝、蜡炬流泪,是比喻,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付出。
39.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探春》宋 黄庶
39.答案:拟人
解析:“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把东风当作人,赋予它用刀尺裁剪树叶和花朵的动作,是拟人。
40.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秦观
40.答案:拟人
解析:“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把芍药和蔷薇当作人,“含春泪”“卧”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动作,是拟人。
41.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新晴》刘颁
41.答案:拟人
解析:“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当作人,“旧相识”“偷开”“翻书”赋予南风人的情感和动作,是拟人。
42.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42.答案:拟人
解析:“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把白云、流水当作人,“笑我”“有情”赋予白云、流水人的动作和情感,是拟人。
4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3.答案:设问
解析:先问“问渠那得清如许”,再答“为有源头活水来”,自问自答,是设问。
4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4.答案:借代
解析:“孤帆”代指船。
45.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45.答案:设问
解析:先问“问人间谁是英雄”,再答“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自问自答,是设问。
4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46.答案:比喻
解析:把“心”比作“磁针石”,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爱国之心。
4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47.答案:反问
解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才有,人间很少能听到,用反问突出乐曲的美妙。
48.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忆江南》
48.答案:比喻
解析:把“江花”比作“火”,把“江水”比作“蓝草”,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江南景色的艳丽。
49.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9.答案:排比
解析:“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是排比,描绘出鱼在莲叶间四处游动的情景。
50.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50.答案:互文
解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意思是在东、西、南、北各个集市购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是互文,渲染出征前的准备工作。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