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研究升级:新特征揭秘,八子补肾或破解皮肤年轻的关键问题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30 16:59 2

摘要: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加剧,衰老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议题。2025年,Cell杂志更新了衰老的生物学特征框架,从经典的“12大特征”扩展至14种,新增了细胞外基质(ECM)硬化和心理-社会隔离这两大关键机制【1】。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加剧,衰老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议题。2025年,Cell杂志更新了衰老的生物学特征框架,从经典的“12大特征”扩展至14种,新增了细胞外基质(ECM)硬化和心理-社会隔离这两大关键机制【1】。

衰老研究新纪元:从12到14大特征,ECM紊乱成重要挑战

其中,ECM的动态平衡是维持皮肤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的核心,其紊乱直接导致皮肤变薄、胶原流失及皱纹形成【2】。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是衰老的直观“显示器”,更通过释放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因子驱动全身性衰老【3】。

传统抗衰老研究多聚焦于氧化应激、端粒损耗等经典通路,而近年发现,衰老细胞在ECM重塑中的核心作用被低估。例如,COL17A1作为表皮干细胞标志物,其表达下降会破坏基底膜完整性,加速皮肤老化【4】。此外,凋亡与自噬失衡、SASP因子(如IL-6、MMPs)的异常释放,进一步加剧ECM降解与慢性炎症【5】。这些发现为多靶点干预提供了新方向。

中医药在抗衰老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八子补肾(Bazi Bushen,BZBS)作为经典补肾抗衰复方,前期研究证实其可通过调节DNA甲基化时钟逆转小鼠生理年龄【6】。然而,其对皮肤ECM稳态等新增衰老特征的影响尚未被阐释。

令人惊喜:八子补肾让衰老皮肤“逆生长”?

在此背景下,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首次以加速衰老的SAMP6小鼠为模型,发现八子补肾能够通过促进ECM稳定性激活干细胞的功能,从而逆转皮肤衰老的新机制【7】。

研究以SAMP6早衰小鼠为模型,发现BZBS显著改善皮肤表型。治疗9周后,小鼠毛发恢复光泽,皮肤松弛减轻。组织学分析显示,BZBS组真皮层厚度增加23%,胶原纤维排列有序,羟脯氨酸(HYP)含量提升约29%,提示胶原合成增强。

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证实,BZBS上调整合素α6(ITGA6)和COL17A1表达,后者是维持表皮干细胞锚定于基底膜的关键蛋白,其增加直接促进ECM稳定性。

SA-β-gal染色显示,BZBS组衰老细胞数量减少42%。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衰老相关蛋白p16、p21和p53表达分别下降35%、28%和31%。同时,BZBS显著提升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水平,证实其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损伤。

ELISA检测显示,BZBS降低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达40%-50%,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活性。MMPs是降解胶原的核心酶类,其下调与VEGF水平升高(增加30%)共同促进微血管新生,改善皮肤营养供应。

BZBS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比值下降50%,并减少Cleaved caspase-3表达。自噬标志物LC3-II/LC3-I比值升高1.8倍,p62蛋白降低40%,表明自噬流恢复。此外,BZBS上调干细胞标志物OCT4、SOX2和NANOG表达,并通过COL17A1+表皮干细胞的扩增,重塑皮肤再生潜能。

未来抗衰新范式:从“修修补补”到“根源重塑”!

本研究首次揭示BZBS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改善皮肤ECM稳态,涵盖抗氧化、抗炎、调控干细胞等机制,尤其对新增衰老特征—ECM紊乱展现出显著干预效果。COL17A1的上调不仅延缓表皮干细胞耗竭,更为开发靶向ECM硬化的疗法提供了新思路。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解析BZBS中特定成分(如淫羊藿苷、五味子素)对ECM相关信号通路(如TGF-β、整合素-FAK)的调控作用,并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绘制皮肤细胞衰老的动态图谱。此外,探索BZBS与其他抗衰手段(如Senolytics、NAD+补充剂)的联合应用,或能实现“ECM修复-炎症抑制-干细胞激活”的三维抗衰策略,为皮肤老化及相关退行性疾病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3.011

【2】https://doi.org/10.1016/j.arr.2020.101036

【3】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8-0162-7

【4】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d4395

【5】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3.132733

【6】https://doi.org/10.1016/j.biopha.2023.114384

【7】https://doi.org/110.1111/jcmm.17833

来源:生活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