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夏交接,正是野菜野果成熟的时期,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都晒出摘野果挖野菜的分享图,问地点的、找搭子的、分享攻略的,好不热闹!假期中,摘野果挖野菜也成了一项娱乐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贸然去了有螺的江滩,要小心感染血吸虫。
现代快报讯(记者 梅书华)春夏交接,正是野菜野果成熟的时期,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都晒出摘野果挖野菜的分享图,问地点的、找搭子的、分享攻略的,好不热闹!假期中,摘野果挖野菜也成了一项娱乐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贸然去了有螺的江滩,要小心感染血吸虫。
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或者哺乳动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寄生虫病,是一种呈全球流行的被忽视的热带寄生虫病。
我国流行的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属法定乙类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未治愈,发展到晚期,肝脏等器官会受损,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人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也被称为“大肚子病”。
血吸虫病是如何传播的?虫卵随病人、病畜粪便入水孵化,然后钻入钉螺体内发育,发育成尾蚴释放到水体(疫水),接着通过皮肤接触钻入人或动物体内,最后发育为成虫并产卵危害健康。感染血吸虫的直接原因是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因此,不接触可能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以及安全用水是避免感染的关键。
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假期游玩,避免直接接触江水,切勿在有螺通江水系,江边水塘边戏水、洗衣、洗菜等。同时,江滩芦苇、杂草、野菜等植物上的露水、雨滴同样可能会含有血吸虫尾蚴,皮肤接触也可能会感染血吸虫。
当生产和生活必须接触有螺地带水体时,可以通过穿戴防护用品(胶手套、胶鞋、胶衣、胶裤等)、涂抹防护霜(剂)来预防感染血吸虫。
据悉,目前卫生部门正在江滩开展药物灭螺,请市民注意安全,关注现场警示信息,不要进入灭螺区域,更不要在灭螺区域采摘野菜。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