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期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已逐渐下降,但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餐饮场所等聚集性疫情仍时有发生”。对诺如病毒感染的防控仍不可松懈。”《通知》还指出“要做好‘一老一小’常
五一假期将至,
许多人都有出游计划,
警惕!!!
这些病毒可能悄悄找上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期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已逐渐下降,但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餐饮场所等聚集性疫情仍时有发生”。对诺如病毒感染的防控仍不可松懈。”《通知》还指出“要做好‘一老一小’常态化防控,加强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内部管理,落实人员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做好‘五一’假期结束后老年人和儿童返院(园)、师生返校后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生疫情要加强指示病例、关键病例调查和病原检测,有效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
诺如病毒,虽然号称“冬季呕吐病”,实则全年“无休”,短短几小时就能让人上吐下泻,更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人群密集单位引发聚集性疫情。
防控诺如病毒感染,
个人、家庭、学校这样做!
个人防护:把病毒“拒之门外”
1
洗手!洗手!洗手!
诺如病毒“狡猾”且耐酒精,普通免洗洗手液对它无效!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处理呕吐物后,用“肥皂+流动水”搓洗20秒以上,尤其指甲缝、手腕别漏掉!
2
呕吐物处理要“快狠准”
感染者呕吐时,应迅速疏散周围人,用含氯消毒剂覆盖呕吐物(如84消毒液,浓度5000mg/L),静置30分钟后清理,避免气溶胶传播。
3
冰箱≠保险箱,生熟分开别偷懒
生蚝等贝类要彻底煮熟,蔬果洗净去皮,生熟刀具、案板分开用,避免诺如通过食物“偷袭”。
4
病毒排毒期长达半月?
感染后症状消失72小时内仍可能传染他人!别急着返校复工,隔离休息是对他人负责。
家庭防线:给家人全方位守护
1
清洁消毒重点抓
门把手、马桶、水龙头等高频接触区域,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衣物、床单用热水浸泡后清洗,避免交叉感染。
2
饮食安全别大意
家庭“厨师”若腹泻,立刻暂停备餐;饮用水煮沸后再喝,尤其农村自备井水需定期消毒。
3
家有病患这样做
备单独餐具、厕所,及时处理呕吐物;老人、儿童症状加重(如脱水、持续高热)应即刻送医。
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单位:织密防控网
1
晨检+缺勤追踪。发现学生、幼儿出现聚集性呕吐、腹泻,应立即隔离并上报。
2
教室、宿舍每日通风3次,每次至少15分钟,空调滤网定期清洁;共用玩具、餐具严格消毒,厕所配备充足洗手设施。
3
健康教育“不放假”,假期前开展诺如病毒感染防控小课堂,教孩子正确洗手、咳嗽礼仪,避免用手触碰眼口鼻。
4
假期结束后做好健康监测工作,对于假期期间出现疑似症状的学生或幼儿应在符合相应返校标准后返校。
重要提醒:这些误区要避开!
酒精消毒?没用!
诺如对酒精“免疫”,环境消毒必须用含氯消毒剂。
腹泻就吃抗生素?错!
诺如是病毒,抗生素无效!盲目用药可能加重肠道菌群紊乱。
症状轻就不隔离?危险!
隐性感染者也可能传播病毒,确诊后需严格居家隔离!
医生提醒:诺如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轻症可口服补液盐防脱水,但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少尿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另外,也有不少朋友准备前往热带/亚热带地区旅行,要警惕“花蚊子”叮咬,注意防范登革热!
健康小贴士
登革热到底是啥,得了会怎样?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分为四种血清型,DEN1、DEN2、DEN3和DEN4)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者:白蚊伊蚊 + 埃及伊蚊
症状:突发高热(39℃) + “三痛”(头痛、眼眶痛、关节痛) + 皮疹
重症:大出血/休克!病死率可高达50%!及时治疗大多可治愈。
旅行如何防蚊?
住酒店检查蚊帐/纱窗,随身携带蚊虫趋避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
避开丛林、水池(蚊子老巢);清晨&黄昏减少外出!
被叮后红疹发烧,该怎么办?
立即就医!及时告知医生蚊虫叮咬史,登革热疫区旅居史。
禁用布洛芬!布洛芬可能加重出血,及时就医遵医嘱。
发病5天内严防二次叮咬!你可能是“移动病毒库”。
医生提醒:如果曾去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当感觉身体不适,出现登革热症状时,要尽快就医,并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情况。
注意科学防范,
祝大家度过一个
愉快健康的假期!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