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性鼻塞用哪种治疗方式最有效?这篇研究告诉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2 10:27 2

摘要:鼻塞是一种主观感受,患者通常感觉呼吸不畅。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鼻塞影响了约30%~40%的人群。机械性鼻塞是导致鼻塞的重要原因,占鼻塞的22%(新生儿)至90%(成人)。除了鼻塞,机械性鼻塞还与嗅觉丧失、上呼吸道炎症疾病相关。目前,机械性鼻塞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

鼻塞是一种主观感受,患者通常感觉呼吸不畅。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鼻塞影响了约30%~40%的人群。机械性鼻塞是导致鼻塞的重要原因,占鼻塞的22%(新生儿)至90%(成人)。除了鼻塞,机械性鼻塞还与嗅觉丧失、上呼吸道炎症疾病相关。目前,机械性鼻塞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那么,哪些药物和手术方案最适宜改善机械性鼻塞呢?

Curr Allergy Asthma Rep上的一项研究审查了现有证据,并提出鼻部矫形手术应该是治疗机械性鼻塞的首选,无论患者是否合并其他上呼吸疾病、过敏性鼻炎以及嗅觉丧失。

重要结论

①鼻内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机械性鼻塞患者的主观感受,但对嗅觉丧失和客观结局无显著变化。

②所有手术都可以改善机械性鼻塞,而且对合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疗效最为显著。

③鉴于主客观证据,鼻部矫形手术应该是治疗机械性鼻塞的首选,无论患者是否合并其他上呼吸疾病、过敏性鼻炎以及嗅觉丧失。

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真实性、前瞻性对照研究。该研究的对照组无机械性鼻塞,而干预组则有中重度机械性鼻塞,具体定义为Likert量表≥2,鼻内镜检查发现鼻中隔或下鼻甲的客观评分为2分(图1)。所有患者的年龄≥2。

图1 机械性鼻塞的评判标准

备注:图1 a,0分无鼻中隔畸形、1分非梗阻型鼻中隔畸形、2分梗阻型鼻中隔畸形;图1 b,0分无鼻甲增大,1分非阻塞性鼻甲增大,2分,阻塞性鼻甲增大。

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年龄≥18岁,无机械性鼻塞或鼻腔、鼻窦疾病。干预组或称机械性鼻塞组。机械性鼻塞组至少接受3次随访。第一次,为基线或纳入后,所有患者接受鼻内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12周。第二次随访则在鼻内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确定是否手术。第三次随访则是在鼻部矫形手术结束3个月以后进行,确定手术疗效。

每次随访填写主观量表和问卷调查(VAS)、客观检查(鼻内镜检查)。

研究的终点分为主观终点,如Likert分级、VAS评分、NOSE评分和CQ7问卷。客观终点分为鼻内镜检查和鼻腔总体积,鼻内镜检查结果的评分参照图1;鼻腔总体积则是两侧鼻孔前5cm的体积之和,单位为立方厘米(cm³)。

研究结果

对照组入组60例患者,干预组入组164例患者。在干预组中有77例患者为单纯的机械性鼻塞、87例合并上呼吸道疾病,此外还有41例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46例患者合并CRSwNP。50.5%的受试者为女性,但对照组的女性占比较高达75%,因此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最显著的差异为性别占比。在干预组的亚组中,合并CRSwNP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大于其他亚组。

毫无意外的是,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终点,干预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存在鼻塞、堵塞、嗅觉丧失的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主观终点方面轻微但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症状(P<0.05),但合并CRSwNP的患者除外。干预组中,近50%的患者接受了ACR评估,但没有发现显著改善。此外,93.5%的单纯机械性鼻塞患者、87.8%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95.6%合并CRSwNP的患者接受了鼻部矫形手术治疗。

2 手术治疗

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主观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而且与药物治疗相比,合并过敏性鼻炎和CRSwNP患者在嗅觉丧失和鼻塞评分的改善更为显著。

在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鼻内镜检查结果均<1分,特别是合并CRSwNP患者的评分得到显著改善(P <0.001)。在鼻腔体积方面,单纯的机械性鼻塞患者无显著变化,合并过敏性鼻炎和上呼吸道疾病患者存在轻微但显著的变化。但是,对于合并CRSwNP的机械性鼻塞患者,与基线和药物治疗后相比,其鼻腔体积得到显著改善(P均<0.05)。

参考文献:

1. Merma-Linares C, Martinez MD, Gonzalez M, et al. Management of Mechanical Nasal Obstruction Isolated or Associated to Upper Airway Inflammatory Diseases in Real Life: Use of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riteria. 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23 Oct;23(10):567-578.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呼吸科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