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天前,美国白宫网站发布文章,罕见以官方名义“定调”新冠病毒源自中国武汉实验室,声称“实验室泄漏是唯一科学解释”。这一说法迅速在西方媒体蔓延,指向性强烈,语气空前。
2025年4月30日,中国正式回应病毒起源争议。
12天前,美国白宫网站发布文章,罕见以官方名义“定调”新冠病毒源自中国武汉实验室,声称“实验室泄漏是唯一科学解释”。这一说法迅速在西方媒体蔓延,指向性强烈,语气空前。
4月3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白皮书,篇幅1.4万字,用实景、数据和全球交叉证据,回应所有质疑。
不同于传统声明,这份白皮书避开了情绪词汇,核心手段是对比——对比数据、时间线和证据链。
首先是“武汉P4实验室”的安全问题。美国称该实验室存在管理漏洞,但法国专家加布里埃尔・格拉斯曾参与其建造与认证。他确认,该实验室采用欧洲标准、双重负压系统与正压防护服,冠状病毒也未在此进行研究。所谓“安全隐患”站不住脚。
其次是“时间线”。美国疾控中心2025年初发布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12月初,美国9个州7389份血样中,有106份呈阳性,证明病毒早在中国首例病例报告之前,就已在美传播。相关证据刊于《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该研究由美政府出资委托,科学性强。
而中国2019年12月前的血样检测和野生动物样本中,均未检测出病毒。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动物样本也未呈阳性。换句话说,病毒既非源于市场,也未在P4实验室出现。
这与2019年中美国本土出现的“电子烟肺炎”引发的疑点不谋而合。华盛顿邮报曾披露,2019年8月起,美国多州出现不明肺病,部分症状与后来的新冠极为相似。更巧合的是,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也在当时突然停摆,被认为是美方生物研究体系的一环。
白皮书进一步指出,德特里克堡在2006至2013年间共发生1500起安全事故,涉及SARS、埃博拉等高致病性病原体。这些风险点长期未被公开披露。
至于“病毒是否来自中国”,白皮书更聚焦的是“标准能否统一”。美国至今未允许外部专家调查德特里克堡,但却对中国提出实验室开放要求。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态度,让全球范围内的病毒溯源沦为政治游戏。
白皮书还强调了国际合作。数据显示,中国在疫情期间向153国提供了超46亿件防护服,向34国派出医疗专家组。相比之下,美国则长期推行“疫苗民族主义”,2022年接种率仅为67.2%,在G7国家中垫底。
发布节点也极具战略意味。5月下旬,世卫大会将召开。新冠溯源问题或再被美方提上日程。白皮书的发布,显然是中国在科学与外交层面的“双重布局”。
英国BBC在报道中指出,中国此次以白皮书形式“回应并主动设议程”,将原本被动挨打的溯源话语权重新推回桌面。德国《明镜》杂志则评价道:“这是一次科学文件,而不是政治回击。”
白皮书呼吁“去政治化”的溯源,引用了《柳叶刀》24位专家的联合声明,强调让科学家主导溯源过程,而非情报机构。声明中曾明确指出,“政治化溯源将破坏科学基础”。
如今,美国在疫情初期的“数据中断”“延迟应对”“医疗物资囤积”等问题已在多份国际报告中被明确指出。白皮书所做的,是把这些已有公开资料按时间线梳理、组合,形成反向压力。
溯源问题不该沦为地缘政治工具。与其争夺“起点地”,不如共同建立一个跨国、开放、科学主导的追踪体系。世界需要的,不是甩锅游戏,而是追责真相。
结语如白皮书所言:“病毒没有国界,真相也不该有双标。”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