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就拉肚子,居然是一种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2 10:45 2

摘要:2024年,Travel Medicine and Infectious Disease期刊上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1000万~4000万的游客受到“旅行者腹泻”的困扰。

旅行途中,才发现人的悲喜并不相通:有人旅行中便秘,有人则化身“喷射战士”。

对于后者,医学界早有专属名词:“旅行者腹泻”(Travelers' Diarrhea,简称TD)。

2024年,Travel Medicine and Infectious Disease期刊上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1000万~4000万的游客受到“旅行者腹泻”的困扰。

明明说好要当“旅行特种兵”,怎么出门就变成了“厕所兵”?

什么是“旅行者腹泻”

旅行者腹泻在跨省、跨国旅行者中极为常见。

2014年,上海浦东一项关于急性腹泻的调查发现,跨省旅行者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旅行史者,提示旅行为腹泻的危险因素之一。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Hill DR指出,“旅行者腹泻”(TD)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指在旅行中或旅行后24h内排3次及3次以上不成形便(如稀便、水样便等),或不成形粪便次数不定但伴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和里急后重等症状。

目前认为,TD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并且绝大多数TD具有传染性,一开始也许是一个人拉肚子,但最后就可能变成一堆人拉肚子。

“旅行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图源:参考文献[5]

TD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药物室副主任沈玉娟团队的研究指出了各类病原体在病例数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细菌性病原体占病例数的65%~80%,是最常见的病因。在全世界范围内,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70%,紧随其后的是黏附-积聚性大肠杆菌(EAEC)。

至于国内情况,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医师聂青和对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237例TD患者进行病原学及感染因素调查,共检出致泻菌14种118株,检出率为49.79%,以致病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为主,分别占 52.54%、16.95%和13.56%。

除了细菌感染外,病毒感染也是导致TD的重要原因。

在所有TD中,肠道病毒感染占5%~25%,常见病毒病原体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Noroviru,NOV)堪称全球范围内引发人类急性胃肠炎的“头号元凶”之一。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处集体暴发。

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媒介为被污染的水、食物、手等。而对于旅行者来说,旅途中的环境复杂多变,接触到被污染物品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即便在饮食上小心翼翼,但毕竟出门在外,谁能躲得过“人有三急”呢?而公共厕所恰恰是诺如病毒通过粪口传播的“好地方”。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没有正确洗手、接触到被污染的设施等,诺如病毒就很容易找上门来,导致旅行者“中招”。

图源:小红书截图

当然,可能导致TD的微生物还有很多,但旅行途中注意个人卫生问题,就可以做到有效防护。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病原体是人们自己主动吃进去的。旅游当地的特色美食虽然充满诱惑,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成为寄生虫感染的“陷阱”。以生腌海鲜、鱼生等生食为例,这些生食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和处理,很可能携带各种寄生虫,进而导致食客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即使美食当前,也要留点心。

别小看“心累”的伤害

你以为只有病原体才会攻击肠胃?

旅行过程中,深夜报复性刷手机、跨时区追极光追到生物钟紊乱......这些旅行操作,堪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式度假:精神是放松了,但免疫系统也受损了。

首先就是睡眠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及其团队的研究对健康成年人进行了40h的睡眠剥夺,发现睡眠剥夺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以及系统炎症反应。

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Alexandra Vaccaro团队、爱尔兰科克大学消化药剂中心G Clarke团队,以及爱尔兰都柏林圣母儿童医院国家儿童研究中心G Aviello团队等多个团队的研究对于相关紊乱机制给出了更为清晰明确的阐释。

研究成果显示,睡眠剥夺会致使肠道内活性氧(ROS)过度累积,进而引发肠道的氧化应激反应。肠道氧化应激的发生通过破坏肠道内环境来影响肠道微生物群,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此外,氧化应激还会进一步损伤肠道黏膜屏障,使细菌和微生物产物穿透上皮刺激肠道固有层,诱发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简单来说,睡眠缺失会增加肠道感染的风险。

另一方面,旅途过程中的焦虑等负面情绪也会对肠道健康造成影响。

想象一下,当你精心规划了一场旅行,满心期待地出发,却在旅途中遭遇航班晚点、行李丢失,或是在陌生的地方迷路,又或者是住宿环境不尽如人意,情绪难免“破防”,觉得压力山大。

注意,此时,你的肠道可能会开始抗议: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要出现了。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压力是一个重要诱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靳津、东南大学李异媛团队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发现,当人处于压力状态时,体内的CD4+T细胞会被促使产生大量黄嘌呤。黄嘌呤的增多会进一步使肠道中的鼠乳杆菌产生更多的亚精胺。亚精胺会抑制树突状细胞1型干扰素的表达,随后结肠平滑肌的收缩会相应减少,这就导致肠道的推进运动变得不规律且速度过快。

在这种情况下,粪便在结肠中停留的时间过短,其中的水分无法被结肠充分吸收,最终引发腹泻。

压力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过程|图源:参考文献[12]

虽然TD很少危及生命,但对旅行者行程安排和旅行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苏黎世大学Steffen R等人的调查表明,约有1/5游客因腹泻需卧床休息,1/3 游客被迫改变行程。因此,想要假期玩得好,腹泻预防不能少,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诗和远方的旅途虽好,但倘若没有肠胃的“岁月静好”,那就只剩“屎”与远方了。

参考文献:

[1]Basmah F. Alharbi, Abeer A. Alateek,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probiotics in preventing Traveler's diarrhea: Meta-analysis based systematic review[J],Travel Medicine and Infectious Disease,Volume 59,2024,102703.

[2]Hill DR,Beeching NJ.Travelers'diarrhea[J]. Curr Opin Infect Dis, 2010, 23(5): 481⁃487.

[3]Yu JX, Zhu WP, Ye CC, et al.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cute diar⁃rhea in Pudong, Shanghai,China: prevalence,risk factors,and healthcare⁃seeking practices[J]. Epidemiol Infect, 2017, 145(13): 2735⁃2744.

[4]吴惠明 . 我国出境旅行者腹泻流行特征及其经济损失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6, 29(2): 79⁃84.

[5]聂青和.感染性腹泻病中的特殊类型-旅行者腹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0):1210-1215.

[6]许洁,曹建平,沈玉娟. 旅行者腹泻患者寄生虫感染研究进展[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1,33(2): 110-119,184.

[7]Infante RM,Ericsson CD,Jiang ZD,Ke S,Steffen R,Riopel L, Sack DA,DuPont HL.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di arrhea in travelers:response to rifaximin therapy.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4;2:135-138.

[8]徐友富,童贻刚,茹志涛,等.诺如病毒感染国内外研究概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05):949-951.

[9]Duplessis CA, Gutierrez RL, Porter CK. Review: chronic and persistent diarrhea with a focus in the returning traveler[J]. Trop Dis Travel Med Vaccines, 2017, 3(1): 9.

[10]Sanders JW, Riddle MS, Taylor DN, et al. Epidemiology of Travelers ’Diarrhea[M]. Philippines: Elsevier, 2019: 187⁃198.

[11]陆林院士团队揭示肠道菌群介导了睡眠剥夺引起的认知受损[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3(5): 864.

[12]VACCARO A , KAPLAN D Y , NAMBARA K , et al. Sleep loss can cause death through accumul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gut[ J] . Cell , 2020 , 181(6) : 1307.

[13]CLARKE G , GRENHAM S , SCULLY P , et al. The microbiome⁃gut⁃brain axis during early life regulates the hippocampal serotonergic system in a sex⁃dependent manner [ J ] . Mol Psychiatry , 2013 , 18(6) : 666.

[14]AVIELLO G , KNAUS U G. ROS in gastrointestinal inflammation : rescue or sabotage? [ J] . Br J Pharmacol , 2017 , 174(12) : 1704.

[15]Zhang L, Wang HL, Zhang YF, Mao XT, Wu TT, Huang ZH, Jiang WJ, Fan KQ, Liu DD, Yang B, Zhuang MH, Huang GM, Liang Y, Zhu SJ, Zhong JY, Xu GY, Li XM, Cao Q, Li YY, Jin J. Stress trigger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 through a spermidine-mediated decline in type I interferon. Cell Metab. 2025 Jan 7;37(1):87-103.

[16]Steffen R, Hill DR, DuPont HL. Traveler ’s diarrhea: a clinical re⁃ view[J]. JAMA, 2015, 313(1): 71⁃80.

作者:敏敏 加七

编辑:田纳西

值班编辑:敏敏

来源:壹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