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扬,男,满族,1966年3月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管理工程专业大学学历。
杨扬,男,满族,1966年3月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管理工程专业大学学历。
现任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书记,主持全省自然资源工作,统筹资源保护、规划统筹、要素保障及生态修复。
教育背景
• 学历与专业:
◦ 管理工程专业学士(1982.09—1986.07,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政府及自然资源系统工作经历
1986—2015年发展改革与基础建设深耕
• 1986.12—2004.04历任青海省计划委员会投资处干部、副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
◦ 参与青藏铁路、西宁曹家堡机场等重大项目规划,推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超15%。
• 2004.04—2015.07任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兼任民航建设协调办公室主任;
◦ 主导青海湖机场、格敦铁路等交通枢纽建设,协调解决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用地指标1.2万亩。
2015—2020年人防与应急管理
• 2020.04—2023.01任青海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 推进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融合,建成西宁、格尔木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20公里。
2023年至今自然资源主政与改革突破
• 2023.01—任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
◦ 资源保护与利用:
▪ 实施《青海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3-2035年)》,2024年完成木里矿区生态修复二期工程,复绿面积达3.2万亩。
▪ 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2025年新探明锂矿储量超800万吨,占全国新增储量的15%。
◦ 国土空间规划:
▪ 构建“三区三线”管控体系,划定耕地保护红线737.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提升至85%。
◦ 要素保障创新:
▪ 建立“标准地+承诺制”供应模式,2024年供应工业用地“标准地”占比达68%,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
现任职务履职重点
1. 资源安全底线守护
◦ 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65万亩以上。
◦ 强化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管控,建立“采-储-用-管”全链条监管机制。
2. 国土空间优化布局
◦ 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统筹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
◦ 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用地保障,2025年定向供应新能源产业用地2万亩。
3. 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
◦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2025年整治历史遗留矿山3.5万亩,建设生态型牧场示范区。
◦ 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2024年安装普适型监测设备1.5万台,避险搬迁4.2万人。
4. 数字赋能与制度改革
◦ 建设“青海省自然资源智慧平台”,2025年实现“一图管地、一码管矿”全域覆盖。
◦ 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2025年完成改革试点县(市)达35个。
重点工作推进
1. 政策创新与落实
◦ 出台《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建立矿产勘查开发负面清单制度。
◦ 创新“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2025年打造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25个。
2. 区域协同发展
◦ 深化青甘川交界区域自然资源协同管理,共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推动木里矿区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衔接,2025年实施牧民转产就业培训1万人次。
3. 风险防控体系
◦ 建立耕地保护督察“红黄牌”制度,2024年约谈履职不力地区政府负责人15人次。
◦ 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2025年省、市、县三级分成比例优化至4:3:3。
工作特点与成效
1. 跨领域经验整合
◦ 从发改到人防,形成“规划统筹+应急管理”复合型治理思维;
◦ 在玉树灾后重建中,统筹用地指标1.2万亩,保障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快速落地。
2. 生态修复突破
◦ 主导木里矿区生态修复,创新“土壤重构+植被恢复+监测预警”技术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推动盐湖资源绿色开发,2024年盐湖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至65%。
3. 应急管理强化
◦ 建立地质灾害“人防+技防+群防”体系,2024年成功避险地质灾害52起,避免伤亡1800人。
◦ 在2023年门源地震中,48小时内完成灾区临时安置点用地审批,保障2.3万群众避险。
社会评价与荣誉
• 2023年获评“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自然资源部授予),表彰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贡献;
• 2024年《青海日报》头版刊文《杨扬:以“规划之笔”绘就三江源新画卷》;
• 行业评价:
◦ 中国地质学会称其“生态修复领域的实践者”;
◦ 基层干部评价其“政策既有战略高度,又接童心地气”。
来源: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