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凤家声、祖孙教台、道爷林虎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3 22:15 2

摘要:林虎榜,(约1735-1795年),字孙韩,号思亭、海邦外史。旧镇桥头圩人居县城军营顶花亭巷口,祖籍乌石三凤厅社(如图一)。乌石林氏十六世。烈祖是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联捷进士,云南按察司佥事林一新。天祖万历七年(1575)举人,河南南阳舞阳知县林士旂。祖

林虎榜,(约1735-1795年),字孙韩,号思亭、海邦外史。旧镇桥头圩人居县城军营顶花亭巷口,祖籍乌石三凤厅社(如图一)。乌石林氏十六世。烈祖是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联捷进士,云南按察司佥事林一新。天祖万历七年(1575)举人,河南南阳舞阳知县林士旂。祖父林江誉,康熙五十八年(1719)己亥岁贡,授汀州府永定、台湾诸罗县学训导,兼署彰化。父亲林在田,字叶文,号文台,雍正十二年(1734)甲寅岁贡。祖孙三代皆贡生出身,贡生亦称明经,世称“三世明经”,乾隆二十七年去世,时任刑部左侍郎、姻亲同学蔡新为其撰写墓志铭及石望柱联(见辑斋诗文集)。又祖孙二人俱曾在台湾彰化任训导,教谕导事,府第在漳浦县城军仔顶花亭巷口,所以其府第大门对联为:“三世明经天下有,祖孙教台世间希”。至今传为佳话。其后裔传桥头圩、城关三世明经等地。

林虎榜生于教育世家,身在浓厚的家学范围学习,喜读诗经史集,知识超于群童。考入县学后,以优异成绩补廪生,享受生活补助。历次至府考试,均列优等。知县徐尚忠,教谕吴名带、林国柱极力推誉,知府魏嵉和提督学政的官员都很赏识,以国士待之,特别推荐。

乾隆十八年(1753),适值12年1次的拔贡期,漳州府只有1个名额,虎榜被推荐为拔贡生。继而赴吏部参加选取考试,获第一名,称拔元。因拔贡大挑一等给与试用知县,但虎榜却选择以教职用(如图二)。乾隆十九年即授大田训导,以教谕衔管训导事。在大田任上,仍然兴学重教,注重人才培养,请示重建文昌阁,为修缮仙峰桥设置渡头作记、大田训导署学(旧教谕衙)。关心学子,教绩卓著外,还同时编纂《大田县志》(如图三)。取旧志复加取裁,重拟纲目,又补七十年之史实,其篇幅较前志约增三成,使《大田县志》较为完善,并得以传承。

乾隆二十四年(1759)闰六月调任台湾彰化县学训导(如图四)。彰化县始设于雍正元年(1723),设儒学教谕1名。雍正十年增设训导1名。虎榜到任后,并同时兼管,彰化民众得知是前儒学训导林江誉之孙,欢欣雀跃,以手加额。虎榜不负众望,继承祖志,严立学规,循循善诱,学风为之一振。参与县邑学文庙修建,努力募捐,克服困难,没有动用国库、没有劳役百姓,为能给学子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子们。时任彰化知县张世珍撰文碑记之(如图五)。特别对土番社学番童悉心教化,番民敬服,不减当年其祖父英风。离任时,士庶遮道挽留不得,直送至海口上船而别。

乾隆二十七年海疆俸满,侯推知县,九月父亲林在田去世,丁外忧,在家守制。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一月,服阙补任连江县丞教谕,任期较短。乾隆三十四年升任江西高州府石城知县,重修魁星阁,增高魁星、文昌帝君两尊神像,合并在魁星阁祭祀,后来改独立祀魁星。为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

乾隆三十六年(1771)七月调任广东惠州府归善知县(见国家第一档案馆藏大学士吏部尚书刘统勋《题为会议广东巡抚德保请以石城县知县林虎榜调补归善县知县所遗员缺以赵谦德署理事》),期间再次增加把留存的米内编支给学子们补贴费用(如图六),对于家境贫寒者是一大福音。又因义学回澜书院地处低洼,时常遇水灾,于是迁南门城角,给学子们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用灰石鳞砌丈修筑北城外石矶上马路,造福老百姓。

乾隆四十三年升补湖南长沙府同知。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到任直隶澧州知州。乾隆四十五年(1780)十一月,奉上谕补授广西庆远知府(如图七),管辖范围如今广西宜山县、河池州、天河县、思恩县等地及不少土司、土县、土州。是个多民族聚集地。宜山县巢贼踞山为营,四出窃劫扰害老百姓,虎榜命官兵搜捕捉拿并将平定(如图八),为老百姓创造安慰的生活环境。修建百花亭、二侯庙、火神、龙神庙、云窟等文化胜地,并修缮德胜镇城隍庙、学宫,改变宜山文教长期便重县城局面。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十五日到任,委护右江兵备道。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卸事,乾隆五十三年春特授知府加一级。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回任太平知府,六月十八日署两江兵备道(见国家一档馆藏广西巡抚孙永清《奏请将林虎榜调补太平府知府事》)。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奉文补授,因八年俸满,请咨赴部引见。太平府管辖范围有一县四州二厅十六土州二土县一土司,即:崇善县,宁明州,左州,养利州,永康州龙州厅,明江厅,罗白土县,罗阳土县,及土州上下冻,思陵,下石,凭祥,江州,思州,太平,安平,龙英,全茗,茗盈,万承,结安,吉伦,都结,镇远等,上龙土司,府治崇善县。等众多土州、土司、土县。乾隆五十五年(1790)虎榜重修崇善县文庙,为学子们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民族文化传播。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奉旨回任太平府知府(见国家一档馆藏 林虎榜《奏为奉旨回任谢恩事》)(如图九、十)。经查太平为出关门户,军需经过事宜,须该府督办,势难兼顾局务,所以在太平设立军需局,知府林虎榜一同经理。乾隆六十年(1795)闰二月初九因边俸期满赴省验看,行抵南宁,适患喘咳病,暂住郡城,延医调治,服药罔效于南宁寓所病故(见国家第一档案馆藏 广西巡抚成林《题报广西太平知府林虎榜病故日期事》如图十一)。

他以拔贡起步,热忱于教育事业,自身情愿以教职用,本可直接授知县。本着对教育爱,一路从政,时刻关注,为地方儒学做贡献,并力主学以致用,极力奉行圣谕“国养人才,将用以致君、泽民、治国、平天下,而囿于积习,不能奋然求至于圣贤者,岂不谬哉!”每到一处,带动地方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传播,并深刻影响地方人民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行为方式,对少数民族(不管是台湾省彰化番民还是广西庆远、太平土著)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等产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林虎榜以身作则,不囿于积习,奋然而起,终成一代名宦。因其任广西两江兵备道,所以世称“林道爷”。

神道碑(如图十二)位于旧镇山兜深水坑社东侧路边,碑高180公分,宽90公分,有底座,原有碑亭,现仅存残柱,碑文如下: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广西两江兵备道思亭林公暨恭人陈氏(元)神道 道光甲申仲春。

虎榜还为杜浔厦卢卢鸿答未婚妻林氏立的“节孝“坊题柱联:“甫纳聘,红雨飞来,若节早关天定:口口口,口心永矢,女贞用表华坊”。署名:“海邦外史,愚侄虎榜顿首拜书”(图十三)。坊表今尚存四支柱子。

拔贡:禮部帶領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陝西、等省選拔貢生引見。得旨、楊興邦、談恕行、孫賢相、顏煌、鍾旭、朱垙、何澤著、程繼萊、王用鑑、黃立隆、馬文炳、等十一名。以知縣試用。金學超、吳條、高大爵、王誥、陳文組、方卓然、朱大勳、李文藻、程兆鏗、韓修鳳、尹榮世、任文溥、王宣邵、張拱辰、熊榕、饒夢銘、陳繼鎮、黃宏泰、鍾正人、蕭炳馨、李大烈、傅其瑛、林紹裕、林虎榜、周凝光、龍鎬、阮文璵、盧儒、羅治、左士望、舒才博、黎樂生、易祚坤、李道一、王杰、葉長賡、藍衣經、高其志、曾一貫、楊本立、黎廷梅、等四十一名。著交吏部詢問。願以佐貳等官用者、以佐貳者官用。願以教職用者。以教職用。

图十二 位于乌石深水坑路边 林虎榜神道碑

图十三 杜浔下卢卢鸿答妻林氏贞节坊联(残联)

参考文献:

乾隆《永春州志》郑一崧修,民国《大田县志》陈朝宗等修,道光《彰化县志》李廷璧修,乾隆《续修台湾府志》余文仪修,光绪《高州府志》杨霄修,光绪《石城县志》蒋廷桂修,光绪《惠州府志》刘溎年等修,道光《广州通志》阮元等修,民国《连江县志》曹刚等修,乾隆《归善县志》章寿彭修,道光《庆远府志》英秀等修,民国《崇善县志》黄旭初修。光绪《漳浦县志》陈汝咸原本,施锡卫再续纂修。国家第一档案馆藏。《乌石林氏宗谱》《漳浦历代名人传略》等

林小耀发表于4月2日《金浦报》祖地文化专栏

来源:月光博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