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的表面处理、清洗及检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4 17:19 2

摘要:CMP抛光后需立即进行系统化清洗,以去除抛光液和微粒残留。典型流程包括预清洗→主清洗→后处理/干燥。预清洗阶段主要以DI水冲洗和/或使用表面活性剂或碱性清洗液,初步去除大颗粒和有机污染物。

CMP抛光后需立即进行系统化清洗,以去除抛光液和微粒残留。典型流程包括 预清洗→主清洗→后处理/干燥。预清洗阶段主要以DI水冲洗和/或使用表面活性剂或碱性清洗液,初步去除大颗粒和有机污染物。

主清洗阶段一般采用RCA清洗流程:首先进行SC-1(氨水+过氧化氢)清洗,然后过水冲洗,再进行SC-2(盐酸+过氧化氢)清洗,或视情况在中间加入稀释HF(DHF,稀释氢氟酸)去除化学氧化层,最后再用DI水冲洗。清洗结束后可进行臭氧水或过氧化氢处理,生长化学氧化层保护硅表面,并进行最终冲洗与烘干。

高温热处理(退火/氧化):抛光后可在窑炉中进行热氧化和退火。生长一层几十纳米的牺牲氧化层可以“削”去近表面抛光损伤(氧化后用HF去除),同时在表面形成高质量SiO₂保护层。进一步的氢气或氩气退火(如1000℃以上)会去除表层过剩氧,提高晶片晶体质量

背面损伤增强:在热处理之后,背面通常进行“损伤层”制备,以实现外部吸杂。常用方法包括机械喷砂(采用氧化铝颗粒或硅砂喷射)、化学腐蚀(例如KOH刻蚀产生粗糙多孔层)或激光照射打入局部损伤等

背面CVD涂层处理:另一类外部吸杂技术是在背面沉积多晶硅或硅基膜。常见工艺是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设备中,在背面原子层或微小过剩氧化前沿沉积一层多晶硅膜。多晶硅膜具有粗糙的晶粒结构,其晶界可作为杂质的富集位点,因此对杂质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沉积完成后对硅片进行高温退火(例如1000℃左右),促进金属杂质从硅基材中迁移到多晶硅层中;退火后再用KOH或其他选择性刻蚀液去除多晶硅,恢复背面光洁。

半导体晶圆在制造过程中需经过多道检测步骤,以保证后续工艺良率与器件性能。主要检测内容包括:

外观与洁净度检查:对裸晶圆进行目视或显微镜观察,检测划痕、颗粒污染、缺陷等宏观情况。无图形晶圆检测常采用暗场显微或激光散射技术,将激光束照射在旋转晶圆上,通过散射光定位表面颗粒/缺陷。

薄膜厚度与材料测量:在各沉积、退火或CMP工艺后,对膜厚及物性进行检测。常用方法包括光学椭偏(Ellipsometry)、干涉测量、棱镜耦合法,以及四探针和涡流等电学方法。椭偏仪可在一定入射角下测量偏振光变化,直接得到薄膜厚度和光学常数;四探针法和涡流法则通过测量膜电阻或线圈阻抗推算厚度。

关键尺寸(CD)测量:对光刻显影、刻蚀后形成的线路宽度、侧壁角度等进行在线量测。通常采用非成像光学散射(OCD)技术,通过测量光散射谱反演刻蚀后沟槽/线宽的三维形貌。伴随工艺节点缩小,散射测量逐步从可见光扩展至深紫外甚至X射线波段,以提高灵敏度。

晶圆形貌与翘曲(Bow/Warp)测量:对整体晶圆平整度和应力进行评估,如通过激光干涉等方法测量翘曲度和应力分布。

晶格缺陷检测:硅片内部的晶格缺陷(点缺陷、位错、层错等)可通过X射线衍射(XRD)等无损技术识别。XRD利用X射线与晶体结构相互作用揭示内部缺陷和内应力分布,无需特殊制备且可探测硅片体内位错、堆垛层错等缺陷。

金属污染检测:采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TXRF)和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技术定量检测晶圆表面微量金属污染物。TXRF以极小入射角激发晶圆表面,仅检测顶层3–8nm范围内的元素,可灵敏扫描Cu、Fe等金属含量并实现污染映射。

缺陷复检与分类:对自动检测扫描出的缺陷,使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复测确认和详细分类。SEM还可用于3D堆栈或晶圆背面探针测试前的缺陷分析。

裸晶圆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关键项目:

表面颗粒与杂质检测:检测晶圆表面的微粒、污染物(如灰尘、金属离子)等;

表面粗糙度和平整度检测:包括表面的粗糙度(Ra)、纳米级平整度;

厚度、翘曲度与弯曲度检测:评估晶圆的厚度变化(TTV)、翘曲(warp)、弯曲(bow)等参数;

电阻率及掺杂浓度均匀性检测:评估硅片掺杂的电阻率均匀性;内部晶体缺陷检测:检查内部隐裂、位错、空洞、气泡等缺陷。

光学检测使用可见光或激光,通过收集和分析反射或散射光信号识别表面颗粒与杂质。

暗场检测(Dark Field):激光束以一定角度照射晶圆,通过分析表面颗粒散射的光信号,具有高灵敏度,尤其适合快速大面积扫描。

亮场检测(Bright Field):光束垂直入射晶圆表面,分析表面的反射光变化,适合检测表面的轻微划痕和表面粗糙度。

红外透射成像(Infrared Inspection)硅材料在红外波段具有一定透过性,可用红外透射成像检测晶圆内部的隐裂、气泡等缺陷。通过监测红外光的透过率变化,快速定位和识别晶圆内部异常区域。

超声波共振检测(RUV)超声波共振检测通过向晶圆施加超声波信号,分析晶圆在不同频率下的共振模式。当存在内部裂纹或缺陷时,共振频率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检测出内部缺陷的位置。

四探针法(Four-Point Probe)利用四根探针分别施加电流和测量电压,测量晶圆电阻率。可精确评估掺杂浓度分布是否均匀。

晶圆几何形貌测量采用激光干涉或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精确测量晶圆的厚度、弯曲度和翘曲度,以确保晶圆的机械平整度满足生产需求。

来源:思瀚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