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晴空之下,祖国南海,红白相间的钢铁巨轮犁开万顷碧波——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收到这一消息时,正在出海执行任务的庞路凝视着舷窗外翻涌的浪花,胸膛中翻涌的热浪久久未平:“这是我和我的团队一起为之奋斗多年的重大项
晴空之下,祖国南海,红白相间的钢铁巨轮犁开万顷碧波——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收到这一消息时,正在出海执行任务的庞路凝视着舷窗外翻涌的浪花,胸膛中翻涌的热浪久久未平:“这是我和我的团队一起为之奋斗多年的重大项目,现在它终于问世了!全球仅有3个国家建有大洋钻探船,我国是其中之一!”
“梦想”号,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艘具备11000米超深水钻探能力的钻探船,搭载目前全球面积最大、功能最全、流程最优的船载实验室,将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应用提供重要装备保障,堪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国之重器”和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核心利器”。作为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梦想”号电气专业主任设计师,庞路自2019年起开始投身“梦想”号动力系统和综合信息化系统的研发、设计工作,带领团队敢啃“硬骨头”、甘坐“冷板凳”,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让“梦想”号拥有了“中国心”。
刚上任“梦想”号电气专业主任设计师这一岗位时,庞路便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研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尤其在动力系统方面,如何在保证性能与稳定性的同时,降低能耗、提高航行的经济性,没有应用先例可参考。”他说。
为了破解这道“从0到1”的难题,庞路带领团队奔波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紧锣密鼓地与多家院所和高校开展了几十次业内专业技术研讨,共同对“梦想”号动力系统的设计进行系统论证。“不仅没有应用先例,许多指导性理论、概念规范也处在较为模糊的地带,亟待我们形成新的共识。我们真像在无人领航的茫茫深海里前行啊!”庞路感慨。
那是庞路在“梦想”号研发设计过程中经历的“最艰难时段”,忙起来不分昼夜。有一次,他和团队成员在几天时间里高密度地参加了多场技术研讨会,为了与时间赛跑,他们索性在现场打起了地铺,集中办公准备会议材料。“大家都是自发地、自觉地为‘梦想’号全情投入,没有叫苦叫累,也没人讲条件。”庞路说。
最终,庞路带领团队实现了全球首例同时应用锂电池蓄能技术和闭环综合电力技术的DP-3级动力定位系统在实船上的应用,大幅提升了船舶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综合能源使用效率提高超过10%。
2024年10月,一场特殊的海上“大考”在波涛中拉开序幕——这是“梦想”号的一次海上航行试验。在近三周的时间里,船不能靠岸,手机信号也时断时续,庞路和他的团队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对“梦想”号的动力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功能调试与评估。其间,他们需要做一次具有较高危险性的破坏性试验——“短路的故障穿越”试验。
“这个是难度非常大的。当时国内还未曾有过同类试验,国外的试验成功率也很低。”庞路回忆道。出海前的三五天,大家密集地检查、复核各种关键参数,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试验一旦失败,主电站设备便极可能遭到损坏,甚至船只整体都会失控。
开始了!一个人为模拟的故障,已植入船只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如何反应?保护机制能否正常触发?故障隔离掉后,能否保证船只可控?庞路的目光紧紧锁定每一个环节,直到一切测试完毕、与预期分毫不差,他和团队才终于松下绷紧的心弦,大声欢呼了起来:“一次过!”
“准备充分、技术过硬”,这八个字既概括了此次试验顺利完成的原因,也道出了庞路和团队一路攻坚克难的科研画像。自2012年入职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以来,庞路先后承担了多个重点舰船研发设计项目,主持开展了多项舰船电气领域科研课题研究,在舰船电力、信息化、智能化等核心领域深耕不辍。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奔着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把‘梦想’号这件事做好,让科研的足迹向着深海挺进!”庞路说,感到疲惫时,他时常不自觉地抬头望向办公室里或作业现场高悬着的国旗和党旗,那鲜艳的颜色总是为他注入不竭动力。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