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擅长甲状腺疾病手术及微创消融治疗。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解答甲状腺问题超10万次。
峡部甲状腺微小癌必须开刀?射频消融术让“小问题”轻松解决
——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权威科普
作者: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擅长甲状腺疾病手术及微创消融治疗。
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解答甲状腺问题超10万次。
一、甲状腺上的“小疙瘩”,到底要不要治?
最近门诊遇到不少女性朋友,体检发现甲状腺有个“小疙瘩”,吓得睡不着觉。其实,近些年新发现的甲状腺癌,大多属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直径≤1厘米)。虽然名字带“癌”,但它的生长速度慢、转移风险低,被称为“懒癌”。
不过,“懒”不代表不用管!尤其是长在甲状腺峡部(连接左右叶的“桥梁”位置)的PTMC,位置特殊,靠近气管和颈部肌肉,治疗选择一直有争议。传统手术可能要切掉部分甲状腺,甚至全切,可能影响激素功能,还会留疤。而最新的射频消融术(RFA),不用开刀就能灭活肿瘤,到底靠不靠谱?
二、射频消融术:像“精准打地鼠”一样消灭肿瘤
最近一项中国研究(2025年发表于《Updates in Surgery》)跟踪了135名峡部PTMC患者,用RFA治疗并随访2年,结果让人振奋:
✅ 18个月后,所有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 仅2例复发(1.48%),且新病灶远离原位置,可能是体内其他隐匿癌变;
✅ 1例淋巴结转移(0.74%),可能与术前未发现的微小转移有关;
✅ 无严重并发症,25%的人术后轻微疼痛,但7天内自愈。
RFA如何操作?
超声精准定位:像“GPS导航”一样找到肿瘤;水分离技术:在肿瘤周围注射生理盐水,形成保护层,避免烫伤气管、肌肉;射频针“加热”: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让癌细胞“脱水坏死”,健康组织几乎不受损。三、哪些人适合射频消融?
✔️ 推荐人群(根据研究标准):
单发肿瘤,直径≤1厘米;无甲状腺外侵犯或远处转移;无严重基础疾病,能耐受局部麻醉。❌ 暂不建议选择:
肿瘤位置太深或侵犯周围组织;多发结节或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如甲亢);既往接受过甲状腺手术或消融治疗。四、患者最关心的5个问题
会留疤吗?→ RFA只有针眼大小痕迹,几乎看不见,适合爱美人士。需要住院吗?
→ 术后观察24-36小时即可出院,不影响工作生活。复发怎么办?
→ 研究显示复发率极低,即使复发仍可选择手术或其他治疗。影响甲状腺功能吗?
→ 消融范围精准,98%患者激素水平保持正常。术后要注意什么?
→ 1年内每3-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病灶吸收情况。
五、费健主任的暖心建议
作为深耕甲状腺领域30年的医生,我常对患者说:“疾病不可怕,无知才可怕。”现代医学的进步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但关键是要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
1️⃣ 体检别偷懒:每年做一次甲状腺超声;
2️⃣ 理性看报告:结节≠癌症,TI-RADS 4类以上再找专家;
3️⃣ 治疗个性化:手术、消融、观察各有优劣,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研究出处:
Wang C, Niu Y, Zhang L et al.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isthmus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a prospective 2 years of follow-up study. Updates in Surgery (2025).
推荐理由: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验证了RFA在峡部PTMC中的安全性,数据扎实(2年跟踪+135例样本),且由中国团队完成,更贴近国人病情特点。结合我多年的临床经验,RFA确实为特定患者提供了更微创、高效的选择。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甲状腺虽小,却关乎全身。如果你或家人正为甲状腺结节焦虑,不妨放下手机,预约一次专业检查。记住:科学应对,永远比盲目担忧更有力量!
来源:费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