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了2025年新当选院士名单。今年共有120位院士和30位外籍院士入选,其中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屠呦呦。现年94岁的她,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突破
屠呦呦当选
美国科学院院士
屠呦呦在工作中
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了2025年新当选院士名单。今年共有120位院士和30位外籍院士入选,其中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屠呦呦。现年94岁的她,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突破性贡献,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还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不过,她仍未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诺奖揭晓后,公众对屠呦呦未能入选院士的质疑随之而来。获奖后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屠呦呦表示自己过去曾多次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未能成功。“卫生部长部长曾亲自推荐我当院士。但是,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情况很复杂”。
1981年北京,第四届化学药物治疗疟疾科学会议的与会代表合影,屠呦呦二排左四。在本次会议中对青蒿素的疗效做了公开的评价
青蒿素发现于大型研究抗疟疾药物的“523任务”中,这个项目规模大、参与人员众多,关于屠呦呦能否成为这个项目成果的代表性人物,一直存在争议。饶毅与合作者曾在《中国科学》发表文章,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访谈资料,他们肯定屠呦呦为“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青蒿素发现是“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尽管作出如此原创性且具有全球影响的贡献,屠呦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获得国内重要奖项或是类似院士等重要荣誉头衔。
诺奖之后,屠呦呦依然未能入选两院院士。年龄或许是一个限制因素。屠呦呦获奖时已84岁,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对院士增选设有一定的年龄门槛。根据2014年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由6名或以上院士推荐,且其中至少4人须来自候选人申请学部,推荐方为有效。2023年改革后对这一标准有所调整,但还是要求至少两位院士推荐。
尽管这一规定并未将候选人年龄严格限定在65岁以下,但也为高龄候选人增选院士制造了障碍。以2023年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中,最年长者77岁。中国科学院方面,最年长的候选人为68岁。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入选没有年龄限制。
纵观屠呦呦的荣誉历程,国际科学界的认可始终走在国内前面。她先是在2011年、2015年先后获得拉斯克奖与诺贝尔奖,随后才在2016年,数度无缘之后终于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如今,获得诺奖十年后,先授予这位中国科学家院士荣誉的,仍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
来源:报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