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与《从头再来》的作者田文莉都在新闻界工作。她是电视台的播音主持人,我在纸媒做编辑记者。近读这篇长达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从头再来》,让我回到了33年前记忆中的那次改革风云之中。
【读书笔记②】报告文学《从头再来》读后感
2025年5月5日,雨,星期日
2024年1月期的《时代报告》杂志“时代之歌”栏目刊登了一篇报告文学,标题叫《从头再来》。
哈哈,看了这个标题,够吸引眼球的啦!
我与《从头再来》的作者田文莉都在新闻界工作。她是电视台的播音主持人,我在纸媒做编辑记者。近读这篇长达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从头再来》,让我回到了33年前记忆中的那次改革风云之中。
《从头再来》报告文学的由来挺有趣的。
2023年,恩施建州40周年,在恩施州电视台担任记者和节目主持人的田文莉,拟写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总结我国最后成立的民族自治州恩施自治州建州4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始初书名为《绿色崛起》,并拟定了七个篇章。而《从头再来》只是《绿色崛起》完稿中的第八章。
很有意思的是,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很多被采访者总在采访中提起已离任近30年的鹤峰县原县委书记书记兼县长的何亚斌。于是,就有了后来这部《从头再来》的报告文学问世。
《从头再来》站在历史的视角来看何亚斌同志的创新探索和贡献,由此提炼出一个重大主题——鹤峰首创性产权制度改革,不仅首开恩施州先河,也影响了湖北省乃至全中国改革潮流。
不容置疑,鹤峰那场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包括民营经济改革在内的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产权制度等多领域的改革,是一场值得永远载入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辉煌篇章的一个单元!
我与《从头再来》描写的主人公何亚斌相识,是他从省城来到鹤峰刚刚担任县长不久的1990年。
是年春夏之际,我与《恩施日报》时任副社长程绪杰到湖北鹤峰县给通讯员讲课。
初次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相识,倍感亲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亚斌的朝气与活力,智慧与担当,务实与亲和,让我对这位刚从省城毅然走进大山,将要以他的智慧与勇谋,对鹤峰县县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报告文学《从头再来》,对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产权经济学家于一身的学者型县委书记何亚斌,在那场改革以及在鹤峰县五年工作中殚精竭虑,鞠躬尽瘁,雷厉风行的公仆精神和工作作风的深情回忆与记述,是换了一种形式留在湘鄂边区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一块历经风雨浸润过的历史丰碑。
如果说何亚斌在鹤峰主政期间,敢为人先,大刀阔斧的对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远远超过报告文学《从头再来》本身,何亚斌在鹤峰工作期间那些鲜为人知的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至今仍感动着一代人,那么,他在担任县长、县委书记期间,经常深入群众,想民之想,解民之难的形象,已经镌刻在20多万鹤峰儿女的心中,也成为若干后来继任者时常念叨的一位好官、清官、实干家和学习的榜样。
△时任湖北省鹤峰县县长何亚斌(左一)向来鹤峰县调研的韩副省长(着黄衣者)现场介绍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阅读《从头再来》,我特地查阅了有关历史资料,以时间而论,鹤峰推行的那场经济领域的多项改革,比1998年8月中国第一个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城市综合配套改革在湖南浏阳初步成功,整整提前了6年。这不能不说是开了这一领域改革的“先河”。
《从头再来》,对何亚斌在鹤峰任职期内敢为人先、大刀阔斧的产权制度改革壮举作了多领域、多场景的深情描述。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将那段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改革风云跃然纸上,强烈的代入感将人们又一次引入当年那场如火如荼的改革场景。
富于鲜明时代感的《从头再来》,是一段历史的记载,也是一个又一个改革真相的还原,让人们能从字里行间通过写真纪实,再次去全面而准确地认识以何亚斌为首的改革者们的超前意识与勇毅胆略,以及改革的成功给鹤峰县域经济带来持续发展的勃勃动力。
《从头再来》,也让人看到了在那场改革中引领者们的作为与担当。在省统计局担任副处长的何亚斌,到鹤峰县担任县长后,在知人善任的县委书记张泽洲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下,借邓小平南方考察的春风,在一次专题研究“国有民营公有私营”的专题会上,何亚斌首次提出酝酿已久的施政主张,摒弃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修修补补的做法,从体制机制入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现有的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随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现有的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在鹤峰县如火如荼地展开。
鹤峰大力推行对现有的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恩施日报》通过两次新闻关注,见证了那场如火如荼的改革风云。
1993年,我在《恩施日报》时任总编辑吴光明的支持下,特别策划了一组“鹤峰县以个体私营经济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产权制度等改革”的系列报道,并带队到鹤峰实地采访,随后在《恩施日报》推出了这组报道。这是第一次新闻关注。
鹤峰民营经济等多个经济领域的改革,随后取得了实质进展,成为恩施州、湖北省乃至全国“以个体私营经济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产权制度等改革”的排头兵,永远载入了鹤峰发展史册。
基于对何亚斌敢为人先大胆改革理念的推崇,何亚斌调往省城担任省统计局副局长后的2003年,我再次组织了仍以当年鹤峰民营经济改革为蓝本的系列报道,“山里山外看民营”之“仙桃篇”、“鹤峰篇”。其中“鹤峰篇”就是对鹤峰县民营经济等多个经济领域改革的第二次新闻关注。
1993年作者(右一)到湖北鹤峰县采访该县产权经济等改革后,时任县委书记兼县长的何亚斌(左一)为作者送行
这组报道先后发出五篇篇幅较长的通讯。整个报道结束时还特别配发了《鹤峰的经验》的言论。言论重点讲述了鹤峰迎来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回顾了当年以何亚斌同志为首的鹤峰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敢为人先,以及1993年鹤峰县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县”,1994年何亚斌本人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等内容。
阅读《从头再来》,那段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改革风云跃然纸上,将人们重新带回到30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现场,也让人们对何亚斌当年的思想观念以及一系列改革的出色政绩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崇敬这位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经济学家。
挑灯夜读《从头再来》,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那就是,那场改革有序地在鹤峰展开时,也遭遇了不难想象的坎坷与不测,何亚斌因此也承受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
鹤峰推出包括民营经济改革在内的多个领域改革后,为慎重起见,何亚斌立即委托县政府分管财贸工作的领导到州里汇报,结果被“赶”了回来,批评何亚斌“胆子太大”,“先斩后奏”,并要求鹤峰“立即纠正”。而何亚斌却平静地说,“不是先斩后奏,而是边斩边奏。”
改革难免会触及不少人的个人利益,于是就有人站出来反对。一场脱胎换骨的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有人反对并不奇怪。有极少数居心叵测的人眼看反对改革不成,就以何亚斌有经济问题等入手,告状到北京。恩施州纪委派人认真调查后,于1993年10月7日的一次全县科级干部大会上宣布:“上告到中央有关何亚斌的七大问题,通过调查证实,纯属诬陷……”
不信东风唤不回。鹤峰县大刀阔斧地率先在全省对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多个经济领域进行改革。受到了省委、省府领导的充分肯定。1993年,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到鹤峰视察后评价:“鹤峰的改革,具有可贵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试验性质”。在一次全省改革大会上,关广富说:“鹤峰的改革走在前列,在于鹤峰有一位思想解放县委书记。”次年,何亚斌本人被评为湖北省七位优秀县委书记之一,省委专门指示《湖北日报》开辟“公仆风采”专栏,对其进行大力宣传报道。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作者田文莉借用音乐教育家刘欢创作的那首歌《从头再来》之歌名,为报告文学命上这么一个名字,用以歌颂当年主持鹤峰县那场改革中的风云人物,其意不言自明:
一是对鹤峰推行的那场改革敢为人先的思考,破旧立新,打破旧的体制机制,从头再来嘛!
二是对当时县里、州里一些人不太理解鹤峰做法的一次警醒,那就是,始初认识滞后,并不奇怪,当改革洪流举国上下滚滚而来后,就需地把认识迅速跟上去了,再不觉醒,就要被时代淘汰,就要被改革的滚滚洪流淹没!
看成败人生豪迈。鹤峰县始于1993年的那场改革,早已溶入我国整个改革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改革史上辉煌篇章中的重要一节,也成了鹤峰这块红色土地上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胡仁钧文/图,欢迎转发)
来源:陶钧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