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金霞,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师(中级),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党支部书记,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宁夏妇联副主席(兼职)。曾主持宁夏课题2项,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多次受邀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策划和项目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辅导》等实务课程。先后荣获全
吴金霞,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师(中级),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党支部书记,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宁夏妇联副主席(兼职)。曾主持宁夏课题2项,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多次受邀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策划和项目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辅导》等实务课程。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宁夏“三八红旗手”、宁夏“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全区社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在塞上江南的宁夏大地上,宁夏政协委员、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吴金霞的名字与公益紧密相连。16年来,她带领团队从改造无障碍环境到助力就业创业,从个性化帮扶到推动政策落地,为困难群体架起一座座通往希望的桥梁,她的故事里写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
吴金霞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4月28日,吴金霞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站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她感慨道:“劳动最光荣,但公益人的光荣在于传递希望。”从辞去公职投身公益,到带领团队获评“全国学雷锋最佳组织”,她始终坚信:学雷锋是坚守,更是快乐。
“党建不是口号,
是烧暖百姓炕头的炭火”
吴金霞是一名党员,也是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党支部书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她总是冲锋在前、带头在前。
2021年寒冬的一个夜晚,盐池县气温零下十几度,风卷着雪砸在玻璃窗上噼啪作响。盲人王建国(化名)夫妇蜷缩在炕头,炉膛里的火早已熄灭,他们摸索着往身上盖棉被时,院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王叔,开开门,我们是义工联的!”门缝里漏进的手电筒光刺破黑暗,吴金霞裹着满身霜雪踏进屋,身后跟着五六个扛着煤炭和棉被的“红马甲”,她攥住王建国冻得发紫的手:“暖气改造款批下来了,明天就动工!”话音未落,同行义工已利落地生起炉火,将新被褥铺满炕头。
吴金霞(中)为独居老人送去“义工月饼”。
“群众需要的不是一次性的慰问,而是长久的温暖。”回到工作岗位,吴金霞召集党员开会,她在黑板上画出“党建+公益”框架,把党员志愿服务时长纳入考核,她带着团队跑遍宁夏22个县区,用3个月绘制出特困群体“需求地图”。
2009年,吴金霞发起成立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时,这个仅有3名党员的社会组织正陷入“举着党旗找不准方向”的迷茫。经过调研和走访,她创新建立“党建+公益”品牌,打造了培养“一支队伍”、促进“两个融合”、建立“三个基地”、建强“四个平台”的社会组织“1234”党建新模式。
经过16年的淬炼,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从3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党员义工志愿者5000余人、义工志愿者服务队141支、注册义工16.27万人的公益社会组织。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义工志愿队伍开展志愿服务、志愿活动6000多次,参加的义工志愿者达16.5万人次,让雷锋精神在宁夏大地蔚然成风。
吴金霞(中)和义工们包“雷锋饺子”。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吴金霞倡导社会组织党建“双强四联”机制,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全区社会组织共同提升,把社会各方力量汇聚到党旗下、凝聚到公益活动里,引导到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需求中,形成了“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多方参与”的生动局面,使党旗更亮、公益更暖。
“公益不是施舍,
是让尊严向阳生长”
“公益不是悲情叙事,而是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地绽放。”从辞去高校工作全职投身公益,到带领团队累计支出善款物资1.11亿元、帮扶超413万人次,吴金霞的足迹遍布宁夏山川。
吴金霞(右)为困境儿童送去学习用品。
2013年,吴金霞在慰问活动中遇到了1岁的小恒(化名),孩子的父母失联,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的贫困加之小恒被诊断为轻微孤独症,让祖孙俩的生活陷入绝境。看到这一幕,吴金霞当即决定将小恒纳入帮扶对象,发起“托起明天的太阳”公益项目,她联系银川爱心园孤独症康复中心,为小恒争取免费康复训练机会。
一年后,原本沉默寡言的小恒逐渐开口说话,最终康复如常,顺利进入幼儿园。如今12年过去了,小恒也已上中学,曾经那个腼腆的小家伙长成开朗活泼的小伙子,每次见到吴金霞,都会雀跃地喊一声“义工阿姨”。
这个案例只是吴金霞公益生涯的一个缩影,在她长达16年的公益事业中,帮扶困难群体自立自强的例子不胜枚举。
2019年,吴金霞在一次入户走访中结识了因车祸致残的王明(化名)。常年困于轮椅的他,最大的愿望是到贺兰山顶看看。这看似简单的愿望,却因行动不便成了奢望。吴金霞当即联合义工团队制定方案:协调景区开通绿色通道,招募志愿者全程护送,甚至联系医疗团队随行保障。当王明在志愿者的托举下触摸到山顶岩石时,他哽咽道:“我以为这辈子只能看照片了……”
这次行动触动了吴金霞更深层的思考:“残疾人的需求不仅是物质帮扶,更是尊严与梦想的实现。”
为此,她推动建立宁夏首个“残疾人义工工作站”,鼓励受助者成为助人者。如今工作站已吸纳百余名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吴金霞(左)为困难学子送去慰问品。
在她的带领下,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紧盯群众最难最困最急最需最盼问题精准帮扶,精心打造以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为核心且独具特色的自主公益品牌——“快乐雷锋工程”,涵盖助贫、助学、助残等领域,开发“雷锋饺子计划”“寒家英才计划”“爱老行动”等15个公益志愿服务系列子项目,着力将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
“委员不是头衔,
是为民发声的使命”
2023年,吴金霞新增了一个身份——宁夏政协委员,在公益人和政协委员双重身份的加持下,她将基层声音带到政协议政平台,竭尽全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众“小百分比”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关爱帮扶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在吴金霞心中,政协委员从来不是炫耀的头衔,而是为民发声的使命和责任。
吴金霞(左)和政协委员慰问孤寡老人。
在跟随宁夏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的一次调研中,吴金霞发现独居的残疾老人李奶奶因家中门槛过高,三年未出过门。看到这一幕,她立即启动“暖巢行动”,组织义工改造无障碍设施:降低门槛、安装扶手、铺设防滑地砖,当李奶奶颤巍巍地迈出家门时,阳光洒在了她布满岁月的微笑脸庞,那一刻吴金霞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光荣使命所在。
基于调研所获,吴金霞联合多名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呼吁加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力度。2023年,我区多地启动专项改造工程,惠及上千户家庭。“改造不仅要‘标准化’,更要‘人性化’——比如为盲人设计语音提示系统,为肢残者定制厨房高度。”她为“小百分比”写出了一件件提案,每一份提案办理回复函都代表着提案从“写在纸上”到“落到地上”的转化轨迹。
吴金霞(右二)和宁夏政协委员们看望困难群众。
“曾有人给老人送电热毯,她却因怕费电不敢用,电热毯也就闲置了,这个案例再一次说明了帮扶必须‘问需于民’,送温暖不是‘我们有什么’,而是‘他们缺什么’?”宁夏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吴金霞呼吁建立“困难群体个案帮扶绿色通道”,推动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联动,精准对接需求。
提案很快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民政部门采纳了她的建议,建立了需求调研前置机制。
她还推动“微心愿认领”项目,帮助困境儿童实现心愿,通过政协平台联动委员,为2000多名儿童圆梦“微心愿”。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在公益志愿服务这片沃土上,吴金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赤诚书写忠诚、用实干践行誓言、用大爱诠释奉献,在宁夏大地上播撒着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带动着一群群为爱拼搏奉献的人们,不断谱写着更加绚丽的人生。
来源:华兴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