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是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合著的经典管理学著作,研究了18家卓越企业如何在长期竞争中保持成功。尽管该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商业公司,但其核心理念同样适用于律师事务所——这一同样追求长期稳定与卓越的专业服务机构。律所如何借
《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是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合著的经典管理学著作,研究了18家卓越企业如何在长期竞争中保持成功。尽管该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商业公司,但其核心理念同样适用于律师事务所——这一同样追求长期稳定与卓越的专业服务机构。律所如何借鉴《基业长青》的智慧,打造百年基业?本文将从愿景与文化、人才管理、创新与传承三个维度展开探讨。
一、愿景与文化:超越利润的核心价值观
《基业长青》强调,高瞻远瞩的公司(Visionary Companies)往往拥有超越利润的核心价值观(Core Ideology),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持久的使命。对于律所而言,仅仅以“创收”为目标显然不足以支撑百年发展。“真正的基业长青,是建立在对社会负责、环境友好之上的长期繁荣。”
例如,成立于1819年的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Skadden, Arps)以“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为核心,同时强调“创新与冒险精神”,使其在并购业务领域长期占据领先地位。而英国魔术圈律所(Magic Circle Firms)如年利达(Linklaters)和安理(Allen & Overy),则通过“全球化服务”和“法律技术领先”的愿景,持续吸引顶级客户。
律所若想基业长青,必须明确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极致的客户体验,还是推动法律行业的进步?是坚持专业化深耕,还是拥抱跨领域协作?唯有清晰的价值观,才能凝聚团队,抵御短期利益的诱惑。“诚信和透明度,如同企业的骨骼,支撑着所有其他价值的实现。”
“文化和价值观,而非商业策略,是企业长久成功的核心驱动力。”例如,卓建所的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好人,尽律师责任。卓建所从成立至今,仍保持着零有效投诉的记录,也没有受过一起行政处罚,因此被深圳市律师协会评为“执业规范化律师事务所”。
二、人才管理:造钟而非报时
柯林斯在书中提出“造钟而非报时”的理念,即卓越企业应建立能够自我更新的人才机制,而非依赖个别领袖。“培养接班人,传承企业精神,是保证基业长青的必要条件。”律所的“造钟”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才培养体系:顶级律所如美国的Cravath, Swaine & Moore采用“锁定制”(Lockstep)薪酬模式,强调团队协作而非个人英雄主义,确保人才梯队的稳定性。
2.文化传承机制:D律师事务所通过“导师制”和“案例共享库”实现知识沉淀,减少对明星律师的依赖。
律所若想百年长青,必须建立制度化的人才培养路径,而非仅靠几位“王牌合伙人”支撑。
例如,卓建所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卓建所以文化立所,以文化聚才,逐渐发展处横向“家文化、团队文化、学习文化”和纵向“律所文化、律师文化、法律文化”的独特文化体系。在制度建设方面,卓建所逐步建立并完善人才准入制度、人才培训体系、青年律师优惠政策和多层业务合作体系,为每位卓建新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
三、创新与传承: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基业长青》指出,高瞻远瞩的公司能够平衡“保存核心”与“刺激进步”。“每一个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对律所而言,这意味着:
保存核心:坚持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道德底线,如英国百年律所Slaughter and May始终以“谨慎、独立”著称,拒绝盲目扩张。“真正持久的领导力,来源于清晰地界定什么是恒久不变的,什么是可以也应该随时间变化的。”
刺激进步:拥抱科技与管理创新,如贝克·麦坚时(Baker McKenzie)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布局全球化,近年又大力投入AI法律工具,保持行业领先。“基业长青的公司不把自己局限于单一的产品、技术或市场,而是围绕其核心理念不断进化。”
中国律所如方达、君合、卓建等也在探索“一体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既保留传统优势,又适应新时代竞争。“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不是灾难,最关键的是勇气继续前行。”
结语
律所的百年发展之路,绝非偶然。《基业长青》的启示在于:唯有明确的价值观、制度化的人才机制以及动态平衡的创新与传承,才能让律所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屹立不倒。无论是英美百年大所,还是中国新兴强所,唯有回归本质、放眼长期,方能成就真正的“基业长青”。
来源:今律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