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兰花妈妈”非遗传艺 福山“燕地油饼”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6:27 2

摘要:位于烟台市福山区臧家庄镇中桥大道的网红店铺“燕地油饼”店,前来购买油饼的顾客络绎不绝。工人正忙着揉面、烫面、擀胚、烙饼……一个个饼胚相继被放进电饼铛,一会儿功夫,散发着浓郁香味的油饼出炉。

李恒兰在传授“燕地油饼”制作技艺

位于烟台市福山区臧家庄镇中桥大道的网红店铺“燕地油饼”店,前来购买油饼的顾客络绎不绝。工人正忙着揉面、烫面、擀胚、烙饼……一个个饼胚相继被放进电饼铛,一会儿功夫,散发着浓郁香味的油饼出炉。

操作台前,几名外地学员正在学习油饼制作,师傅李恒兰在旁边耐心地示范、讲解。这其中,来自四百公里外济南市莱芜区的王女士,原先在面食店给别人打工,从网上看到“燕地油饼”挺“火”就过来学习,打算学成回去后开一家油饼店。

“燕地油饼”店负责人张磊说,2024年底,店里开始招收学员,已经有蓬莱、青岛、芝罘、莱山等多个地方的学员前来取经学艺。

被乡亲们称为“烫面饼”“千层饼”的臧家庄镇燕地村油饼,本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一种常见面食。一个不起眼的乡村油饼小店,缘何吸引了众多面食行业从业者前来“取经”学艺?

张磊的母亲李恒兰是“燕地油饼”店的发起人,今年71岁,制作油饼数十年,她的手艺来自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李恒兰回忆,她的祖辈是面食世家,母亲邹淑卿精通面食制作,在十里八乡远近闻名。李恒兰年幼时就看着母亲做油饼,成年后母亲又手把手传授她制作诀窍,经过多年的实践操作,李恒兰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油饼制作方法,凡是吃过她做的油饼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2000年,为了维持生计,李恒兰和丈夫开起了油饼店,因店址位于臧家庄镇燕地村,小店就起名叫“燕地油饼”。李恒兰制作的油饼,因分层匀称、薄如蝉翼,面香和油香深度交融,口感细腻,一口咬下去满口芳香,开店不久就在当地打开了市场,也吸引了邻近福山、栖霞、蓬莱等地不少顾客前来购买,附近一些企业的餐厅甚至把“燕地油饼”作为招待客商的“招牌面食”。顾客的好评口口相传,带动了“燕地油饼”销量不断增加。这时,只有李恒兰夫妇二人撑起的每天只能做100张饼的小店,逐渐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

为缓解经营压力,2015年,李恒兰让二儿子张磊接手“燕地油饼”店。年轻人敢想敢干,他打破了传统经营模式,注册了营业执照,购进了新型和面机和电饼铛,又雇请了4名工人,每天油饼出货量从100张提升到300张,生产销售规模越来越大。

李恒兰介绍,“燕地油饼”好吃,一方面原材料采用的是优质面粉和传统工艺压榨的花生油,大部分工序是手工完成,从原料进店到成品出锅全程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烫面”方法独特,火候把握的好,这方面全凭感觉、靠手感,没有多年的经验、体会很难做到。

张磊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燕地油饼”会因为一条抖音短视频而炙手可热,被众多网红的“追棒”,推上各大网络平台的“风口浪尖”,成为热点。

2023年6月,一位经常过来购买油饼的外地顾客,拍了一条“燕地油饼就是好吃”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发布,引来大量网友关注和跟评。瞬即,“燕地油饼”登上了美食热搜榜,引发了一波不小的流量“风暴”。当年6月至10月,众多美食博主纷纷前来“打卡”,竞相传播,在网络力量的带动下,“燕地油饼”持续爆火,天天顾客爆满,店外时常排起长长的队伍,这些来自外地的顾客,通常一次性购买6-10张,有的赠送亲朋好友,有的囤起来慢慢吃,店里即使天天加班加点,也承接不了如此密集的客流量。

那段时间,张磊无奈之下只好在店门口张贴了禁止拍摄的提醒,对蜂拥而来的网红进行委婉劝阻,压减网上热度。同时,限定单人购买数量,尽量保证每一名到店的顾客都能买到油饼。最终顶住了这波流量冲击,“燕地油饼”店的经营秩序和品牌声誉才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油饼出锅喽!

“燕地油饼”在网上“火”了之后,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打着“燕地油饼”字号经营的店铺,这些店铺售卖的油饼并不是正宗的“燕地油饼”,他们的油饼工艺也达不到“燕地油饼”的标准要求,已对“燕地油饼”的品牌声誉造成一定影响。

为给“燕地油饼”正名,提醒消费者理性购买,2023年7月,张磊为“燕地油饼”注册了商标“张记燕地油饼”,迈出了品牌保护第一步。2025年1月,针对市场上仿冒店铺越来越多,张磊又为“燕地油饼”注册了新的商标“兰花妈妈”。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母亲的作饼手艺,张磊开始筹划在更大的范围让正宗的“燕地油饼”落地生根。“燕地油饼”店原来并不招收学员,但看到那么多人喜爱,在张磊的建议下,母亲李恒兰同意把手艺传授给愿意学习的人,让更多的人学会这门手艺、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在家门口品尝到正宗“燕地油饼”。为了让“燕地油饼”这门手艺世代传承、生生不息。李恒兰和张磊决定,凡是到“燕地油饼”学成出徒的学员,都可以合法使用“张记燕地油饼”“兰花妈妈”系列商标:“让我们这项‘非遗’技艺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文:曲治国

图:权立通

来源:八月说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