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3年入伍,退伍回老家,偶然发现生活三年的训练场,就在家门口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01:57 2

摘要:1983年那年夏天,我刚从高中毕业,高考成绩不理想,正在家里发愁干啥呢,征兵通知就来了。我爹拍着我肩膀说:"儿子,去当兵吧,锻炼锻炼挺好。"我妈也在旁边点头。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当了兵。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喂,老三,快起来!再不起来就赶不上早操了!"我迷迷糊糊中听到老王的大嗓门,猛地从床上坐起来。

这是我在部队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最后一年。回想起来,真不知道这三年是怎么过的,一晃就没了。

1983年那年夏天,我刚从高中毕业,高考成绩不理想,正在家里发愁干啥呢,征兵通知就来了。我爹拍着我肩膀说:"儿子,去当兵吧,锻炼锻炼挺好。"我妈也在旁边点头。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当了兵。

新兵连的日子可不好过。早上五点不到就得起床,刚睁开眼就要跑三千米,然后站军姿、练队列。那会儿我瘦得跟麻杆似的,站军姿时两条腿直打颤,但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班长老李会拿小竹棍轻轻戳你的后背——倒不疼,就是提醒你该挺直了。

"老三,你叠的被子像什么样子?再叠!"老李每天早上都要这么说一遍。部队的被子要叠成"豆腐块",四四方方,棱角分明。刚开始我怎么也叠不好,弄得手都是茧子。

食堂的饭也让我不习惯。大锅菜,清汤寡水的白菜土豆,一周能吃五次。好在每周日能加个荤菜,那时大家排队打饭,眼睛都是放光的。其实也就是大块五花肉炖土豆,但在那个环境下,已是难得的美味了。

记得第一次站岗,那是冬天的夜晚,北风呼呼地刮,鼻子都快冻掉了。我裹着大衣,站在训练场边的哨位上,两小时下来,脚趾头全麻了。那晚上,我想了很多,想家,想妈做的白面馒头,想村口的小河,甚至想起了高中时暗恋的那个女孩子。

"老三,发啥呆呢?该交接了!"老王拍了我一下,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老王是我们班的老战友,比我大两岁,河南人,嘴巴辣得很,说话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我们是一个宿舍的,他经常从家里收到辣椒酱,偷偷分给我们尝。在那个清苦的军营里,能有这一口家乡味,简直是莫大的享受。

"来,接班!现在时间2300整,连队一切正常!"老王做着规范的交接班程序。

"接班!现在时间2300整,连队一切正常!"即使当了老兵,规矩还是要守的。

站在哨位上,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三年的点点滴滴。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战友们。胖子小张,东北人,吃得多,干活也多,每次背着我们偷偷往食堂跑,和炊事班的老乡换几个馒头回来,晚上宿舍里分着吃;还有老李,我们班长,看着严厉,其实最疼我们,记得有次我发烧39度,他背着我去医务室,一夜没合眼;还有小刘,广东仔,最爱干净,每天都要洗三遍手,被大家笑称"小姑娘"......

"嘿,老三,想媳妇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吓了我一跳。

"班长?您怎么来了?"我立正敬礼。

"别紧张,夜深了,我出来溜达溜达。"班长笑着说,手里点着一支烟,"再过一个月就要退伍了,有什么打算没有?"

"回老家吧,听说大队里在搞企业承包,可能去试试。"我说。

班长点点头:"部队是个好地方啊,锻炼人。出去后,别忘了这里的日子。"

"不会的,班长。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记在心里呢。"我由衷地说。

那时候连队条件真的很艰苦。夏天太热,宿舍里没有电扇,晚上大家光着膀子睡觉,汗水把床单都湿透了;冬天太冷,洗澡要去公共澡堂,排着长队,一个个冲过去,根本冲不热乎;星期六晚上能看场电影,那是一周最快乐的时光,大家早早地搬着小板凳去抢位置,就为了看那些放映员一遍遍重复放的老片子。

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收到家信。每当邮递员扛着邮包来连队,我们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有时候一封家信能看十几遍,直到下一封来,连信纸的折痕都能背下来。妈妈总是在信里问我:"儿子,冷不冷啊?饿不饿啊?"爸爸则简单许多:"好好干,别给家里丢人。"

还记得第一次休假回家,我穿着崭新的军装,戴着大檐帽,昂首挺胸地走在村里的小路上,那个神气劲儿,简直了。村里的小孩子跟在后面喊:"看,当兵的回来了!"老人们也停下手中的活计,笑眯眯地看着我。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特别骄傲。

"老三,时间到了,该换岗了。"小刘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

"好嘞,这就来。"我应了一声,最后看了一眼这片训练场,默默地记在心里。

退伍那天,天气出奇地好。收拾行李时,我才发现这三年积攒的东西不多:几套洗得发白的军装,一本翻旧了的《士兵守则》,还有一沓家信和战友的合影。

老王拍着我的肩膀说:"老三,回去好好的啊。有空给俺写信,俺给你寄辣椒酱。"

"行,你小子也保重。等你退伍,来我们那玩。"我使劲眨眼睛,不想在离别时流泪。

班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相册,里面是这三年的集体照。翻开第一页,是刚入伍时的样子,青涩、腼腆,像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娃娃。翻到最后,是前几天刚拍的,我们已经变得挺拔、自信,眼神中透着坚定。

"记住,你们永远是这个连队的兵!"连长说这话时,声音有些哽咽。

告别总是令人伤感。我背着行李,穿着便装,站在军营大门口,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三年的地方。阳光下,训练场显得格外空旷,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1986年,我退伍回到了老家。那是个变化的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到了村里。爹妈见到我,又是哭又是笑,说我变壮实了,也黑了。

"哎呀,儿子,吃点啥?妈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白面馒头!"妈妈一边擦眼泪一边说。

"妈,啥都行,在家吃啥都香。"我笑着说。

刚回家那段日子,感觉很不适应。早上醒来,不用跑操了;白天没人管着;晚上睡觉,不用担心紧急集合。反而有些不习惯,好像少了点什么。

最难改的是作息时间。在部队养成的习惯,早上五点自然醒,即使没事也要起来跑跑步。村里人都笑话我:"老三这是中了什么魔咒啊?天天早上在村口跑圈。"

"当兵的就是不一样,比俺们这些庄稼汉有出息!"村长老李看到我都要夸一句。

半年后,村里开了个小厂,我去应聘当了班长。厂里纪律松散,工人来去自由,我看不惯,就按部队的方式整治:早上准时到岗,工作期间不准闲聊,工具用完要归位……开始大家不适应,后来慢慢地,工厂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也上去了。

老板很满意,给我加了工资,还说:"老三啊,还是当过兵的人不一样!"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我结了婚,有了孩子,生活轨迹和大多数人一样。但每当看到电视上播放阅兵式,或者听到熟悉的军歌,我的心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跳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训练场。

那时候看春晚,最爱看军队文艺节目,每当《军中绿花》《军港之夜》这些歌响起,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老婆总是笑我:"你这老兵油子,一听军歌就来精神!"

"那是,当兵的日子,一辈子忘不了!"我总是这么回答。

有时候做梦,还会梦到自己在站岗,或者在训练场上跑步。醒来后,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那三年就在昨天。

直到有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去县城办事,走了一条新修的路。这条路以前是一片荒地,现在开发成了新区。骑着骑着,我突然停下了车。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那是一片熟悉的空地,四周的地形,那棵歪脖子老槐树,还有远处的小山包……

"这不是我们连队的训练场吗?"我喃喃自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退伍后再也没有回过那个地方,却不知道它就在我家门口不远处。那片训练我们的场地,如今已成为城市扩展的一部分,周围建起了新楼房。但地形还在,那些我曾经跑过无数圈,做过无数俯卧撑的地方,还在那里。

我下了车,慢慢走到场地中央。脚下的土地已经变成了水泥地,但我还能回忆起当年的模样:这里是我们站军姿的地方,那边是拉单杠的区域,再往那边是我们经常打篮球的场地……

站在那里,恍如隔世。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穿军装的青涩小伙子早已成为两鬓斑白的中年人,而这片土地,却依然保持着它的轮廓,静静地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突然,我仿佛又听到了班长的喊声:"老三,该你站岗了!"

我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向那片训练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报告班长,我没有忘记这里的日子,一天都没有忘记。"

那一刻,我眼眶湿润了。无论走到哪里,部队的那段经历都会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改变了我的习惯,塑造了我的性格,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我想起了老王的辣椒酱,想起了小张偷偷从食堂带回来的馒头,想起了班长在夜深人静时的叮嘱。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记得有次我值班时睡着了,被连长抓了个正着。那次真是丢脸丢到家了,罚了我一个月的内务卫生,每天早起半小时擦走廊。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可现在想起来,倒成了一段珍贵的回忆。

"爸,您在这儿干嘛呢?"儿子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他骑着自行车找过来,一脸疑惑地看着我。

"没什么,就是想起了一些往事。"我笑着说,"走,爸爸给你讲讲当年在这儿的故事。"

我搂着儿子的肩膀,走在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温暖而明亮,就像那年军营里的阳光一样。

"爸爸当年就是在这个地方站岗的,每到夜里,望着星星,想着家里的爷爷奶奶,想着妈妈蒸的大馒头……"

"真的假的?这里以前是部队?"儿子一脸惊讶。

"骗你干啥,这里就是爸爸当年的训练场。你看那边那棵树,那时候我们还在树下乘凉,唱《小白杨》呢!"

"爸,您还会唱军歌啊?唱一个听听!"儿子眼睛亮亮的。

我清了清嗓子,轻轻唱起了《军营的早晨》。歌声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儿子专注地听着,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就这样,我把那些年的故事,那些关于汗水、泪水、欢笑和成长的记忆,慢慢地讲给儿子听。我知道,那段军旅岁月将通过我,传递给下一代,就像一棒接着一棒,永不停息。

当我们准备离开时,我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片场地。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地上,仿佛给这片土地镀上了一层金色。我突然感到一种圆满和满足。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让我偶然发现,生活了三年的训练场,竟然就在家门口,一直静静地等着我去发现,去回忆,去传承。

"爸,我长大了也想去当兵!"儿子突然说。

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啊,到时候爸爸送你去,就像爷爷送我一样。"

骑上车,我们沿着新修的水泥路,朝家的方向驶去。风拂过脸庞,带着些许训练场的泥土气息,让人心安。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