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鲁南大地,滕州,这座被岁月眷顾的古城,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北辛文化的火种在这里点燃,墨子的智慧、鲁班的匠心,让这片土地闪耀着文明的光芒。而在这片充满底蕴的土地上,有一个人,正用他的双手,续写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传奇,他就是葫芦王——朱鹏。
葫芦王朱鹏
在鲁南大地,滕州,这座被岁月眷顾的古城,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北辛文化的火种在这里点燃,墨子的智慧、鲁班的匠心,让这片土地闪耀着文明的光芒。而在这片充满底蕴的土地上,有一个人,正用他的双手,续写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传奇,他就是葫芦王——朱鹏。
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朱鹏出生于1982年,墨子故里的阳光与泥土,赋予了他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执着。他的太爷朱元相,精通四书五经,闲暇时喜欢侍弄花草,在院子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那是朱鹏童年里最初的自然启蒙。而他的父亲,掌握着制作石膏模具的手艺,那一双巧手,总能将普通的石膏变成一件件精致的模具。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朱鹏的血液里流淌着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也注定了他与葫芦的不解之缘。
葫芦,这看似普通的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有着非凡的意义。从唐朝开始,它就象征着吉祥如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宋代后,葫芦的品种逐渐增多,造型葫芦更是在明清时期成为进贡的珍品,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它不仅是道家文化中“道”的象征,还在文学艺术、民俗信仰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朱鹏深知葫芦背后的文化内涵,他决心将这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并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获奖证书
在朱鹏眼中,每一个葫芦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他的葫芦种植加工基地,位于木石镇和龙阳镇,那里的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是葫芦生长的天堂。春天,朱鹏亲手将葫芦种子播撒在土地里,如同播下一个个希望的种子。他每天都会来到田间,仔细观察葫芦的生长情况,浇水、施肥、除虫,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他说,只有用心去呵护,才能收获最完美的葫芦。
匠心独具
葫芦的生长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人生一样,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有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就能让即将成熟的葫芦毁于一旦。但朱鹏从不气馁,他把每一次挫折都当作是对自己的考验。他说:“葫芦是三分手艺,七分天成,这里面蕴含着几代人的摸索和经验,我不能让这份技艺在我手中失传。”
为了让葫芦呈现出更多样的形态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朱鹏潜心研究各种传统技艺。勒扎葫芦,他用一根细细的绳子,在葫芦生长的过程中,巧妙地勒扎出各种花纹和形状,天鹅、金蟾等栩栩如生的形象便在他的手中诞生。夹板葫芦,他取两块木板,精心打孔、固定,为葫芦打造出一个“成长的空间”,几个月后,原本普通的葫芦就变成了适合烙画和作为容器的艺术品。绾扣葫芦则最为考验耐心和技巧,他要选择特定形状的葫芦,在合适的时间、天气下打扣,还要不断调整葫芦的周正度,让它变得更加美观。而范制葫芦,从最初用陶泥制作模具,到后来利用硅胶、石膏等材料创新工艺,他不断尝试,只为提高成功率,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范制葫芦的魅力。
除了这些传统技艺,朱鹏还大胆创新,将奇石、木雕等与天然生长的葫芦相融合,创造出创意葫芦。这些作品,既保留了葫芦的自然之美,又融入了其他艺术元素,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感。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着朱鹏的思考和情感,它们不再是简单的葫芦工艺品,而是一件件饱含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多年的努力和坚持,让朱鹏收获了无数荣誉。海峡两岸书画名家“艺文邀请奖”大奖、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奖金奖……这些荣誉是对他技艺的认可,更是对他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的赞扬。但朱鹏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说:“荣誉只是暂时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文化,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台湾获奖
如今,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推广,朱鹏的葫芦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海外,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他还经常走进学校、社区,举办葫芦文化讲座和手工制作活动,向孩子们和普通民众传授葫芦种植和加工技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在墨子故里的这片土地上,朱鹏就像一位执着的行者,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在葫芦的世界里探索前行。他用双手创造出一个个精美的葫芦艺术品,也用行动诠释着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扬的乐章,在时光的长河中奏响,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寻和传承那些即将被遗忘的传统文化。
葫芦天使朱鹏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