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科研新⼿常常为撰写论⽂摘要⽽苦恼,摘要要求在短短⼏句话内概括整个研究,让读者(尤其是编辑和审稿⼈)迅速了解论⽂价值。如果摘要结构不清晰,研究的重要性可能就会被淹没!
很多科研新⼿常常为撰写论⽂摘要⽽苦恼,摘要要求在短短⼏句话内概括整个研究,让读者(尤其是编辑和审稿⼈)迅速了解论⽂价值。如果摘要结构不清晰,研究的重要性可能就会被淹没!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四句话结构”模板,帮助大家⽤固定的四个要素呈现研究精华,让编辑⼀眼看出你⼯作的意义。
第⼀句:研究背景(为什么这件事值得做)
第⼀句话需要点明研究背景,即课题的缘由和重要性。这⼀句告诉读者你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以及为何值得关注。好的背景句通常描述领域的现状、重要现象或问题,使读者明⽩“⼤局”是什么。例如:
⾃然科学论⽂中可能这样开头:“Physical 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independence in old age. ”(身体活动与⽼年⼈的独⽴⽣活密切相关。)这句话直接指出了研究主题(⽼年⼈身体活动)与重要结果(独⽴⽣活)的关联,表明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社会科学论⽂则可能写:“Innovation modes and their evolutionary paths profoundly influence regional innovation patterns. ”(创新模式及其演化路径对区域创新格局有深刻影响。)这说明了研究主题(创新模式及演化路径)对某重要现象(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从⽽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第⼀句话,读者应该了解研究的⼤背景以及为什么该课题值得研究。撰写时,可以⾃问:这个领域的普遍共识是什么?有没有引⼈注⽬的统计数据或现实问题可以说明背景的重要?确保语⾔简洁明了,避免空洞的陈词滥调,⽤事实或权威观点增加背景的说服⼒。
第⼆句:研究空⽩(⽬前有哪些不⾜)
有了背景,接下来第⼆句话要点出现有研究的不⾜,也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研究空⽩(research gap)。这⼀句通常与第⼀句衔接紧密,往往⽤转折词引出,例如“然⽽”、“但是”等,说明⽬前还缺少什么。通过对⽐背景和现状,突出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盾之处。
例如,在医学健康领域⼀篇论⽂的摘要中,背景提到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后,紧接着写道: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and activity type on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然⽽,⽬前对于身体活动的强度和类型对⽇常⽣活活动能⼒的影响知之甚少。)这清晰地指出了知识空⽩:尽管⼤家知道运动有益,但具体哪种运动程度和类型最有益尚不明确。
再⽐如,教育领域的⼀项研究这样概括空⽩:“Despite massive investments i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D) progra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on their effectiveness.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教师培训上投⼊巨⼤,但却⼏乎没有证据证明其成效。)前半句交代投⼊很多,是背景;转折后的后半句“证据很少”直接表明了缺少有效性证据这⼀空⽩。这种“尽管…却…”的句式⾮常常⻅,⽤于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落差或已有⼯作与尚未解决问题之间的对⽐。
撰写第⼆句时,应具体指出缺失之处:可能是某种现象尚未被研究,某个机制不清楚,或者现有研究存在⽭盾/不⾜。务必聚焦于⼀个关键 gap,⽽不要⾯⾯俱到。
同时语⽓要客观、克制,不要贬低前⼈的⼯作,⽽是陈述客观存在的未知。例如可以使⽤诸如“然⽽,⽬前……尚不明确”或“然⽽,现有研究很少涉及……”这样的表达。⼀句话揭示空⽩,让读者明⽩你的研究有的放⽮,针对⼀个未解决的问题。
第三句:本研究做了什么(填补空⽩的⽅法/⼯作)
在指出空⽩之后,第三句话需要说明你的研究如何填补这⼀空⽩,也就是本研究的主要⼯作。读者想知道:⾯对上述未解决的问题,您采取了什么⽅法或策略来解决?这⼀句应当概括地描述研究的核⼼思路、⽅法或实验设计以及研究⽬的。
写作第三句时,可以开⻔⻅⼭,⽤主动语态说明你做了什么。⽐如很多英⽂摘要⽤“Thisstudy… / We …”开头。比如这个例⼦:
“We u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poor households in rural Kenya to un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from the NGO GiveDirectly.
(我们使⽤了⼀项随机对照试验来研究肯尼亚农村贫困家庭对GiveDirectly慈善机构提供的⽆条件现⾦援助的反应。)这句话出⾃发展经济学领域的论⽂摘要,⼀句话交代了研究的⽅法(随机对照试验)和对象主题(现⾦援助对贫困家庭的影响)。读者由此清楚作者采取了何种⼿段来回答什么问题。
在这句话中,我们应尽量涵盖研究的⽬的和⽅法。例如:“本研究采⽤了XX⽅法来……”,或者“我们收集/分析了…数据,以探讨……”。对于实验性研究,可以提及实验设计、样本和变量;对于理论或模型研究,可以概括理论框架或模型⽅案。注意保持简练,不需要展开细节参数,⼀句话带过关键信息即可。如果⽅法⾮常复杂,挑最主要的来说。总之,让读者明⽩你做了什么来解决第⼆句提出的问题。
Tips:第三句通常⽤过去时态描述你完成的⼯作(在英⽂摘要中如此),以表明这些是你已经做的研究。另外可以适当使⽤主动语态(如“We developed…”, “Our study examines…”)让表达更直接明了。
第四句:结果或意义(有什么发现或贡献)
最后⼀句话是摘要的⾼潮部分,⽤来交代研究发现的主要结果以及其意义或贡献。编辑和读者往往很关注这部分:你的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何新的⻅解或应⽤价值?
第四句应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这⼀句的写作应突出最重要的⼀个发现或结论,并点明其价值。避免重复详细的数据,⽽是提炼出结论性的内容。例如,可以这样写:“Our results show that …, indicating that …”(我们的结果表明……,这意味着……)或者直接陈述贡献:“These findings suggest/provide/confirm …”。如果你的研究有具体成果(⽐如提⾼了准确率多少,发现了新现象),要明确指出。
来看⼀个实际例⼦:有⼀篇关于城市创新的论⽂在摘要末句这样总结研究贡献:“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 dual-innovation theory and offer new insights for urban innovation policymaking.
(这些发现推进了城市双重创新理论的发展,并为城市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解。)这句话凝练⽽有⼒地指出了理论贡献(推进了该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政策有启示)。通过这最后⼀句,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该研究的价值所在。
撰写第四句时,要确保回答了研究最初的问题。可以⾃问:我们的主要发现是什么?这些发现为何重要?如何推动了本领域的发展?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词要积极肯定,⽐如“证明了…”,“⾸次发现…”,“提供了…的新证据”。
这句话最好和第⼀句呼应:第⼀句提出背景问题,第四句给出解决该问题的答案,形成⼀个闭环。此外,如果篇幅允许,我们也可以在这⼀句中强调研究的应⽤前景或对某领域的影响。但切忌泛泛⽽谈,务必针对你的具体发现做出总结。
案例拆解
下⾯示范怎样把“四句话模板”实战应⽤到真实论⽂。我们选取 Nature Human Behaviour 期刊的⼀篇开放获取⽂章(Polden et al., 2024)摘要,并逐句拆解其背景 → 研究空⽩/⽬的 → 本研究做了什么 → 结果/意义四⼤要素。原⽂只有六句话,但内容完全覆盖四要素,我们按照逻辑归并即可。
原始摘要:
1. 背景:“In April 2022, mandatory kilocalorie (kcal) labelling in the out‑of‑home food sector was introduced as a policy to reduce obesity in England.”
2. 研究空⽩ / ⽬的:“Here we examined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olicy was associated with a consumer behaviour change.”
3. 本研究做了什么: “Large out‑of‑home food sector outlets subject to kcal labelling legislation were visited pre‑ and post‑implementation, and customer exit surveys were conducted with 6,578 customers from 330 outlets. Kcals purchased and consumed, knowledge of purchased kcals and reported noticing and use of kcal labelling were examined.”
4. 结果 / 意义:“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andatory kcal labelling policy in England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elf‑reported kcals purchased or consumed. Post‑implementation, participants underestimated the energy content of their purchased meal less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notice and use kcal labelling, which may have wider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拆解分析
采⽤这种结构撰写的摘要,层次清楚、信息完备,编辑和读者⼀扫⽽过就能抓住核⼼。对于编辑⽽⾔,他们关⼼这项研究解决了什么重要问题,⽽四句话结构恰好按逻辑顺序回答了这个关切,让我们的研究价值⼀⽬了然!
来源:解读体育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