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建成支点,建设大山里的深圳”青年干部大讨论 | 第十九期:市文化和旅游局专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0:40 4

摘要:近期,为深入贯彻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全面落实全市干部能力作风建设要求,围绕“服务建成支点,建设大山里的深圳”主题,聚焦“五个加快建成”目标定位、“六个整体提升”工作要求和“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重点任务,突出“对标深圳我们要学什么、还差什么、该做什么

近期,为深入贯彻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全面落实全市干部能力作风建设要求,围绕“服务建成支点,建设大山里的深圳”主题,聚焦“五个加快建成”目标定位、“六个整体提升”工作要求和“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重点任务,突出“对标深圳我们要学什么、还差什么、该做什么”核心议题,我市组织各县市区、行业系统及相关领域青年干部广泛开展交流研讨,通过头脑风暴碰撞思想、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十堰基层党建”特开设“‘服务建成支点,建设大山里的深圳’青年干部大讨论”专栏,全景呈现青年干部大讨论活动凝聚思想共识、奋力担当作为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整体提升文旅影响力 加快建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十堰市“服务建成支点,建设大山里的深圳”青年干部大讨论第十九期举办

4月25日,十堰市“服务建成支点,建设大山里的深圳”青年干部大讨论市文化和旅游局专场成功举办。市直文旅系统青年干部围绕“整体提升文旅影响力,加快建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主题展开头脑风暴。市文化和旅游局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局系统40余名优秀青年干部参加学习讨论,逐一交流发言。

研讨开始前,文旅系统青年干部赴柏林镇知雨轩田园综合体开展现场教学,近距离体验农耕研学、旅游民宿、非遗传承等农旅融合发展成果,现场观看“知音湖北遇见十堰”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十堰专场演出,沉浸式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

交流研讨环节,青年干部对标深圳经验,紧扣主题,立足职能职责踊跃发言,深刻分析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行业趋势,为提升文化、旅游、体育、文博工作质效积极出谋划策,展现了文旅系统青年干部的蓬勃朝气和服务支点建设的昂扬斗志。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凌吉先寄语青年干部,要以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在服务支点建设中,对照先进补短板,知责重行勇担当,做到“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凝心聚力为推动文旅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干部人才讨论发言摘录

市文旅局办公室干部 徐阳

十堰与深圳的共鸣在于“突破与创新”。深圳从渔村到科创之都的蜕变,正是十堰从“山城”向“文旅产业高地”跃迁的精神坐标。我们既拥有武当山的千年道韵、南水北调的生态担当,又承载着东风汽车的工业基因,完全有条件用深圳式的开拓思维激活资源禀赋。要锚定打造世界太极文化传承地、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地目标,将深圳思维和理念有机融入十堰实践,建设一流文旅品牌、提供一流文旅产品、策划一流文旅创意、发展一流文旅业态、打造一流文旅服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文旅产业突破性发展、整体性提升。

市文旅局产业科干部 张静

文旅人要有三心——雄心、匠心、赤子之心,文旅事业要靠三力——脑力、脚力、耐力。在“建成大山里的深圳、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这一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扬深圳“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开放包容、务实尚法”的特区精神,聚焦岗位职责,多想想“怎么干”,坚定“我要干”的信念,根植“精细干”的情怀,坚守“干得好”的目标,以“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的豪情闯下一关,行下一程,以担当实干推动全市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图书馆办公室干部 吴英

作为图书馆青年干部,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对标深圳奋进坐标,更要脚踏实地深耕文化沃土,积极探索提升服务质效、深化全民阅读、推动文旅融合之策,以文献资源为纽带、阅读服务为载体,推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推动文化消费场景转化为旅游新体验,推动文化空间转化为城市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标,为以“文化节点”服务“战略支点”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市博物馆干部 徐磊

深圳能把小渔村蝶变为设计之都,我们就能将绿水青山转化为超级IP。把本地神话传说、非遗文化融入景区,用光影科技打造沉浸式夜游,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深圳干部的“特区思维”值得学习,我们要打破“等靠要”惯性,大胆探索“文旅+农业”“文旅+康养”等新模式。

市艺术剧院办公室干部 李建恒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认为我们既要“向内深耕”,也要“向外取经”。一方面要对标深圳一流文艺院团,不断精进业务水平,提高驾驭舞台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深挖武当文化、郧剧非遗等本土资源,把十堰故事打磨成经得起观众检验的艺术精品;另一方面,主动学习深圳先进的运营推广模式,发挥国有文艺院团的引领作用,以市场化思维激活本地文化艺术市场,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让十堰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市艺术剧院干部 刘静‍

作为在十堰文旅融合发展大浪潮中的戏曲演员,要抢抓“支点建设”战略机遇,在文旅融合发展备受关注的当下,演好每一场戏,不断创新,不断有新“菜”,让大家关注到十堰地方戏曲郧剧,展现十堰的文化魅力,传播十堰好故事,提升城市影响力。

市体育中心网球教练员 郝兴喆

十堰坐拥武当山、汉江水、神农架等生态文旅资源,具备发展“体育+文旅”的独特优势。十堰籍网球运动员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夺冠,掀起一阵网球热潮。网球作为受众全球化、高消费人群聚集的运动项目,不仅是运动载体,还可与十堰的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打造小而精的网球IP,成为链接全球高端旅游市场的“绿色名片”,助力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建设。

市群艺馆(艺研院)群众文艺部干部 刘铭

作为群艺馆的青年干部,我们既是群众文化服务的践行者,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推动者。在参与推动生态文旅产业从“资源禀赋”向“产业优势”跨越的实践中,既要做“守艺人”,更要做“创新者”,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不断提升综合素能。

市文物保护中心干部 陶婵‍

对标深圳,我们在文物保护意识上存在差距,文物活化利用能力不足,应学其在文物保护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要借鉴深圳南头古城、大田世居等文物活化利用经验,深入挖掘本地文物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打造文物主题旅游线路,推动文物与旅游、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壮大文物相关产业能级。

武当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干部 陈洁

十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但是“大山里”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青年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强化创新意识,在文旅发展的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机遇,结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思考具有互动性、体验性的文旅项目,积极思考文旅+、体育+、非遗+模式,为文旅产业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