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以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格姆镇恐袭事件为由,发动代号“朱砂痣”的跨境打击,行动中,印度使用法制“阵风”战机发射射程450公里的“斯卡普EG”隐身导弹,配合苏30MKI搭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精准打击巴控克什米尔及旁遮普省的9个目标。印
印度“朱砂痣”行动
印度以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格姆镇恐袭事件为由,发动代号“朱砂痣”的跨境打击,行动中,印度使用法制“阵风”战机发射射程450公里的“斯卡普EG”隐身导弹,配合苏30MKI搭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精准打击巴控克什米尔及旁遮普省的9个目标。印方宣称行动仅针对“恐怖分子营地”,但巴方公布的现场照片显示,苏布汉清真寺等平民区遭袭,导致至少8死35伤,儿童伤亡引发国际舆论谴责。
巴方公布疑似击落印方战机照片
巴基斯坦的“夜色突袭”指控与反击
巴方指责印度利用夜间低空突袭规避雷达探测,导致防空系统反应滞后,导弹爆炸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陷入混乱,平民逃亡画面通过社交媒体扩散,加剧全球对冲突人道风险的担忧,巴军方随即宣布击落6架印军战机(含3架“阵风”),并摧毁印方旅级指挥所,展示其威慑能力。
印度“万国牌”装备的短板
印度空军的“阵风”虽技术先进,但36架规模难以支撑全天候作战;苏30MKI因通信系统老旧,在2019年空战中曾因数据链中断被巴军击落,此次行动中,印军沿用2019年“巴拉科特空袭”模式,但扩大打击范围至巴本土,意图威慑巴方战略纵深。
印度战机
巴空军依赖歼-10CE(配备PL-15E超远程导弹)和“枭龙”Block3(搭载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形成对印战机的代差优势。地面部队则使用的是 SH15卡车炮,以数字化指挥系统压制印军牵引式火炮,实现“发现即摧毁”。
核威慑下博弈升级
巴方试射射程120公里的“法塔赫”战术导弹,暗示可搭载核弹头打击印军前线;印度则部署“烈火5”洲际导弹至克什米尔,双方核战略从“最低威慑”正在转向“实战化”。
外交与舆论战
巴总理谢里夫紧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宣布全国空域关闭48小时、教育系统停课,并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平民伤亡画面,塑造受害者形象,另外巴外长援引《联合国宪章》第51条自卫权条款,指控印度侵犯主权,并呼吁国际刑事法院介入调查。
莫迪
而印方向美国通报行动细节,强调打击目标为“穆罕默德军”营地,并援引联合国反恐决议为其辩护,莫迪政府通过“印度优先”媒体矩阵,将冲突塑造为“反恐战争”,转移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与宗教矛盾的压力。
特朗普公开批评印度“可耻”,但国务院默许对印军售5亿美元精确制导炸弹;我国则重申支持巴方“反恐与主权”,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强化战略协作;俄罗斯则以“中立调停者”身份,试图扩大在南亚影响力。土耳其向巴秘密运输“旗手”无人机弹药,伊朗提议调解却被印度拒绝,以色列则向印提供“苍鹭”无人机情报支持,形成代理人竞争格局,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局势达“近年最高点”,但安理会因美俄对立未能通过联合声明,仅呼吁“最大克制”。
特朗普声称印度对巴行动可耻
未来风险从误判到核冬天的距离,而且军事层面可能转变为代理人战争与战术核武器
印巴可能支持克什米尔武装组织互相袭击,印度“有限军事行动”概念与巴“全频谱威慑”的碰撞,将进一步增加战术核武器使用风险。
来源:Global防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