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各地陆续公布了二本院校的投档分数线,不少家长和考生发现,部分文科专业的录取线高得离谱,甚至超过了一本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专业成了香饽饽?咱们一起来扒一扒。
最近各地陆续公布了二本院校的投档分数线,不少家长和考生发现,部分文科专业的录取线高得离谱,甚至超过了一本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专业成了香饽饽?咱们一起来扒一扒。
先看几个真实案例。某省二本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今年最低投档线比去年涨了32分,直接逼近一本线;另一所学校的法学专业更夸张,录取线比省内部分一本院校还高5分。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多个省份都出现了类似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二本比一本还难考的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自然抢手。像师范类、财会类、法学这些传统文科专业,就业方向明确,社会需求稳定,考生扎堆报考很正常。第二,部分二本院校在某些专业上确实有优势。比如有些地方院校的师范专业,培养质量不输一本,在当地认可度很高。第三,高考改革后志愿填报方式变化,考生更敢冲好专业,导致热门专业分数线水涨船高。
那么哪些文科专业最吃香呢?从今年数据看,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会计学、法学、新闻传播这几个专业竞争最激烈。特别是公费师范生项目,很多省份都是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分数线自然被推高。
对于明年要高考的同学,这里有几个实用建议。
如果想报热门专业,分数最好比往年录取线高出15分以上才稳妥。不妨考虑同院校的冷门相关专业,比如想学新闻传播的,可以看看编辑出版专业,课程设置差不多,分数线可能低不少。地域选择也很重要,同样专业在不同省份的录取线可能相差几十分。
填报志愿时要特别注意"大小年"现象。某个专业如果去年分数线特别高,今年可能会回落,反之亦然。多研究近三年的录取数据,别只看去年分数。
二本院校里其实藏着不少好专业。有些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有定向培养合作,毕业生直接对口就业。比如某政法大学与地方法院合作培养的书记员专业,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分数线只是参考,关键是要找到适合的专业。兴趣和能力匹配最重要,别为了上某个学校而将就冷门专业。现在很多学校支持入校后转专业,这也是条路子。
高考只是人生一个阶段,不管进入什么层次的学校,都有机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很多二本院校的毕业生通过考研、考证、实习等途径,最终发展得比一本学生更好。
看完这些数据分析,相信大家对二本文科专业的报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觉得这篇有帮助,赶紧点赞分享给身边的高考生和家长吧。关于志愿填报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国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