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明贵(1910年9月16日—2005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吉林省磐石县人。1934年5月参加革命,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四年抗战期间,先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三师第四团青年连连长,第六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第三师师长,东北抗日联
王明贵(1910年9月16日—2005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吉林省磐石县人。1934年5月参加革命,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四年抗战期间,先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三师第四团青年连连长,第六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第三师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任嫩江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骑兵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八师师长。
1934年4月,汤原游击队主动联合格节河金矿护矿队,深入太平川辟抗游击区。(汤原游击队统一发给的红袖标和红五星帽徽,行军时打着红旗,排着整齐的队伍,休息时唱着嘹亮的抗日歌曲。我当时想国家被侵占,人民遭涂炭,有家难回,生命难保,只有抗日,打日本救中国才是个人光明前途。
汤原游击队和护矿队联合抗日,首次战斗,通过内应巧妙地解除了号称梁二爷为首的自卫团武装。夏云杰召开群众大会,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纲领,向日本殖民统治进行了挑战。次日,这两支抗日队伍返回格节河上游后方密营进行休整。这时在汤原境内活动的义勇军“占中海”队听到刘经理护矿队和汤原游击队联合出击取胜的喜讯,也前来祝捷并要求联合打击日、伪反动势力。
几天之后,汤原游击队、格节河护矿队、“占中海”队达成了临时作战协定,一路下山分别住在李大石匠、杨发、于罗锅三个相邻的屯子里。因联合抗日队的临时军事指挥员刘纪三判断敌情失误,突然遭到伪军涂旅300余兵力的进攻。当时我随金矿局转移到庆余屯住,亲眼看到了这场激烈的战斗。汤原游击队的40余名队员机智、敏捷、勇敢,最先从李大石匠屯撤退出去,牺牲1名朝鲜族游击队员。“占中海”队遭到炮击,牺牲了5名队员,终于冲出了杨发屯。格节河金矿护矿队大多数队员也都从于罗锅屯突围出去,只有冯治纲、冯治国、黄龙纪(黄炮) 、季货郎4人,为抢救负伤的米方田被围困。他们从上午抵抗到下午,直到黄昏才往外突围。在危急的时刻,冯治国,季货郎分别用力拽住冯治纲、米方田骑乘的马尾巴,冒着密集的枪声冲出于罗锅屯。
在突围中,冯治国中弹壮烈牺牲,季货郎不幸被敌人捉去,修遭杀害。黄炮潜入粮仓,用黄豆埋藏一夜得以幸存。
在这次战斗之后,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为了团结一切抗日部队共同抗日,夏云杰代表中共汤原县委在小兴安岭岔巴气(现伊春大丰林业局)召开了江北(松花江)抗日部队联席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汤原游击队、格节河金矿护矿队、李华堂领导的民众义勇军、“占中海"队、“中侠"队、“青山”队等。
在这次会议上,夏云杰传达贯彻了中国共产党的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受到各抗日部队的一致赞扬和拥护,并达成了协议联合抗日,共同对敌,反对互相缴械、自相残杀,划分活动区域,以利配合作战。这次会议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部队中的影响,增强了团结。岔巴气会议结束后,根据协议,李华堂带领民众义勇军回到方正、依兰、勃利一带, “青山”队回到通河县境, “中侠”和“阎王”两支队伍回到绥滨、萝北地区活动。
岔巴气会议后,格金河金矿经理刘纪三,对能否在汤原地区坚持抗日斗争问题,产生了动摇。他认为,汤原地区敌强我弱,取胜不易,要抗日必须进关。同时还动员冯治纲同他一起行动。冯治纲与刘纪三的想法截然不同,他说: “我是汤原人,就要在汤原坚持抗日。”在这种情况下,刘纪三说:“愿意进关的跟我走。愿意留下的跟冯治纲。"当场有郭复东、华山、老修头、王希武等人自愿留在汤原抗日。从此冯治纲与刘纪三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文武"抗日队的诞生 刘纪三走后,冯治纲向夏云杰说明了他与刘纪三分手的原因,并主动要求与汤原游击队一起抗日。夏云杰根据中央二·六”指示信的精神,为更有利于动员和争取广大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决定选拔和培养当地干部组织队伍,而冯治纲具备这个条件。夏云杰出于策略考虑,向冯治纲提出:以他在当地的影响,为党组织一支抗日部队,与汤原游击队在一起活动,为其他抗日义勇军树立一个团结对敌、联合作战的榜样。冯治纲毅然同意了夏云杰的意见,共同研究如何建立这支队伍。鉴于冯治纲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夏云杰建议这支队伍对外称作“文武"抗日队。
同年6月,冯治纲带领“文武”抗日队来到格节河金矿,我和他们相遇了。
这时, “文武”抗日队已有20多人,其中许多战士是我在格节河金矿的老相识。每个战士都戴着由汤原游击队统一发给的红袖标和红五星帽徽,行军时打着红旗,排着整齐的队伍,休息时唱着嘹亮的抗日歌曲。我当时想国家被侵占,人民遭涂炭,有家难回,生命难保,只有抗日,打日本救中国才是个人光明前途。所以我去找冯治纲同志。一见面我就向他表达了要参加抗日队的愿望。冯治纲向我介绍了他与刘纪三分手后,在夏云杰的支持下,成立“文武”抗日队的经过。冯治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东北三千万同胞都变成了亡国奴,谁也不能逃脱被奴役、受压的地位。你是个采金工人。我的家境比你好,有房子有地,但是为了抗日救国,我才拿起了枪。你要求参加队伍,我们欢迎。如果有一天,我们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也对得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和子孙后代! ”冯治纲的一席话,更加激起了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我誓死抗日的决心。从此,我参加了“文武”抗日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我参加队伍之后,冯治纲告诉我:夏云杰常常派裴敬天到我们这里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教唱革命歌曲,活跃部队生活。中共汤原县委对冯治纲寄予很大的希望,号召和动员当地群众参加、支援“文武”抗日队。这支队伍是按党的要求进行建设的,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和策略,有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不准吸大烟、不准侵犯群众利益、不准调戏妇女。部队所需抗日经费,是根据党的抗日救国纲领,以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财产为主要来源。这支队伍在抗日斗争中赢得了人民的欢迎和信任,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援,是一支真正的抗日队伍。仅太平川姚某和刘显(刘铁石)就献出了十余支枪和许多弹药,支援“文武”抗日队。在党的领导下, “文武”抗日队和汤原游击队并肩战斗,驰名于汤原县和松花江下游地区。
战斗在太平川。
位于松花江下游左岸的汤原县太平川,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及其前身--汤原游击队的诞生地和游击根据地。中共汤原中心县委领导松花江下游地区广大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抗日游击战争,首先是从太平川点燃了抗日烽火,以后发展成为松花江下游反日斗争最激烈的区域。汤原游击队和“文武”队为开辟汤原太平川游击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34年5月12日,汤原游击队为镇压罪恶多端的日本走狗,袭击了鹤立农场,拉开了激战太平川的序幕。紧接着,汤原游击队与“文武”抗日队一起于6月15日袭击了太平川警察外驻所。6月19日深入黑金河金矿工人中进行大张旗鼓地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镇压了一名日本走狗,群众抗日斗争情绪出现了新高潮。6月21日,一鼓作气攻破了长发屯、二道岗、姜家屯、王甲长屯,在进攻二道岗“连环窑”的激烈战斗中,夏云杰的头部负伤,但他坚决不下火线,继续顽强地指挥战斗。游击队员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斗志昂扬,猛打猛冲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战斗, “文武”队和汤原游击队得到了锻炼,不仅提高了军事素质,尤其重要的是扩大了政治影响,这两支队伍团结一致,共同作战,受到汤原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全体队员思想稳定,富有牺牲精神,坚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注定要失败!
在松花江下游地区抗日斗争形势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同年8月间,夏云杰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改汤原游击队为汤原游击总队,戴鸿宾任总队长,夏云杰任政治委员。下设一、二、三队,一队队长王×x (绰号王小个子) ,二队队长王居选,三队队长x×x.随后, “文武”队编入汤原游击总队,改称为“五、七"队,队长冯治纲。
这时,为了打击和瓦解太平川日伪统治势力,冯治纲、刘铁石、黄有等人,以亲朋社会关系协助汤原中心县委,对太平川自卫团长张传福进行了争取工作。10月29日,太平川自卫团长张传福率二三十名马队哗变。戴鸿宾带领一支队伍埋伏在太平川警察署院外,击退了警察队的追击,冯治纲带领“五、七”队埋伏在宝宝山以东15里的村庄里,有力地牵制了来自莲江口的伪军。我们在宝宝山东,火烧桥北,与伪军一个营的兵力打了一天。张传福率领自卫团哗变的政治影响很大,以后太平川断断线续地上队了100多人。这件事敌人称“汤东事件”。哗变队伍编入汤原游击总队,称“九、十一”队,队长张传福。汤原游击总队到同年11月份,发展到400多人。 12月4日,夏云杰在指挥汤原游击总队进攻黑金河的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离队休养半年之久。
1935年4月,塞北寒冬刚刚解冻,戴鸿宾,冯治纲、张传福决定待机进攻汤原县城,并调动“中侠”队和“青山”队参加这次战斗。汤原游击总队和“中侠”以在汤原镇东部的黑金河集结, “青山”队在汤原镇西边集结。这个消息不知怎么传出去的,日军二三百人,乘汽车从佳木斯出发,直奔汤原,然后到太平川和黑金河进行讨伐。发现敌人后,冯治纲率领“五、七”队占据了黑金河东北山上的炮台,进行顽强的抵抗。在激烈的枪声中,日军发射的一枚炮弹突然在炮台上爆炸。我头部负伤,昏倒在地,埋在土里,脸上多处被炮弹皮炸伤,鲜血不停地往外流。战友们从土里把我扒出来,用担架抬着,转移走了两里多路之后我才慢慢苏醒过来。领导派人送我到格节河上游周把头木营养伤。
在后方医院的裴成春(裴大姐) 、李再德等同志的精心照料下,一个多月后,我的伤口愈合,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至今仍有几块弹片残留在我的头骨中没有取出来。
1935年7月,夏云杰伤愈归队,加强了汤原游击总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游击队员的士气倍增。这时,汤原游击总队的中心任务,仍然是开创太平川游击根据地。敌人先后派了8名特务,打入太平川进行侦察活动,但不仅没有得到任何情报,反而被我“打狗队" 破获,并予以就地枪决。
1935年8月24日早晨,夏云杰率领汤原游击总队二三百人,按预先计划埋伏到鹤佳铁路线八号火车站东侧的树林里,派人拔掉了铁轨上拐弯处内轨的道钉,等待火车脱轨后袭击列车上的敌人。半个小时以后,一列客货混合列车徐徐驶入车站,可是火车头没有脱轨。游击队员们焦急万分,有的战士想要开枪射击。冯治纲说服大家,在关键时刻要沉住气,不可过早暴露目标。
果然,火车头出站不远,后面的车厢终于脱轨了。夏云杰一声令下,我带头和数十名队员猛冲上去,俘虏日本工程师4名,击毙乘警1名,击伤伪满官吏多名。其他日军乘坐火车头甩掉车体,仓皇逃走了。然后,我们用汽油烧毁了车厢,召集了群众大会,带着胜利品返回游击区。那天,我从战场上背下了负伤的王殿甲同志,以后他到格节河上游后方密营养伤,并从佳木斯秘密地请来医生,给他做了截肢手术,同志们都很痛惜。在这次战斗中,朝鲜族战士英凯壮烈牺牲。
9月初,汤原游击总队拔掉了太平川警察署和反动地主乔玉柱、耿子修三颗钉子。夏云杰在群众大会上宣布,太平川反动政权已经覆灭,人民群众是太平川的主人了!当时代表人民政权的是反日救国会(后改为抗日救国会) ,太平川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6年初,汤原游击总队的指战员已发展到700余人,这时各队扩编为团,团长有王居选、冯治纲、张传福等。
一片丹心赴国难
太平川游击根据地形成以后,汤原县很快成为松花江下游反日斗争最激烈的中心区域。曾被中共满洲省委定为东北四大游击区 (磐石、珠河、绥宁、汤原)之一。以太平川为中心的十几个自然屯,先后建立起抗日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儿童团、打狗队和农民自卫队等群众抗日组织。因此,敌人把太平川视为地红三尺深的“共匪”区,扬言要推行“治标、治本”相结合的政策。1935年深秋,汤原日本宪兵队荷枪实弹地闯进了太平川,在靠近山边的庆余屯,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企图达到切断抗日队伍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罪恶目的。这次大屠杀给太平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滕家屯的滕老五,本来是安分守己的农民,硬是被敌人以反满抗日分子的罪名杀害了。杨发屯杨发的胞弟有一条腿残废了,被说成是参加抗日游击队打伤的,根本不容申辩,拉出村外就枪毙了。庆余屯张炮家的张老疙疽,只有20岁,是全家六七口人中唯一的劳力,硬说是“通匪”分子,用刺刀挑死了。游击队的战士们,目睹日军在太平川制造的一起又一起暴行,义愤填膺,怒气冲天,纷纷表示:誓死为同胞报仇雪恨,为国家夺回领土主权!
日本侵略者的屠杀政策,激起了汤原人民的强烈反抗,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武器,走上了抗日的战场。抗日游击队不断壮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觉悟日益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推动着抗日斗争形势滚滚向前。
中共汤原中心县委认真地贯彻党的全民反日统一战线政策,促进了汤原以及松花江下游地区各民族人民的联合,加强了以汤原游击总队为核心的各种反日武装的团结。汤原县太平川的知名人士刘显(刘铁石) 、黄有、贾有、张传福等先后加入汤原游击总队,他们的爱国行动,引起了日本统治者及其走狗的极端仇视,他们绞尽脑汁破坏我党反日统一战线。同年秋,汤原日本宪兵分队突然派出宪兵、警察、特务到太平川包围了冯治纲、刘显、黄有、贾有、张传福的家宅速捕全家。尔后又派伪农会韩会长和伪商会张会长上山劝降。这两个家伙见到刘显,说明来意后,立即向他提出,只要你下山不再参加抗日活动,日本参事官和日本宪兵队保证释放你家被押的几十口人,归还被查封的全部财产,要当官也可以。否则,将你家在押的亲人全部杀掉,家产全部没收。
刘显同志听了“最后通牒”非常气愤,极力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冷静、严肃地对这两个家伙表示;我是中国人,不当亡国奴,坚决走抗日教国的光明道路。我是汤原有名的反满抗日分子,回家不杀头就得当日本走狗,别无他路。现在我决心做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宁愿在抗日战场上死,也不愿在日本侵略者膝下跪着生。当然我想念被监禁的亲人,如果他们因受我的牵连惨遭杀害,绝不能平息汤原人民对日本侵略者极大的仇恨,会使抗日烈火燃烧得更旺。刘显同志义正辞严地反驳像一把利剑,深深地扎在两名日本派遣人员的心上,他们很尴尬、失望,只好灰心丧气地溜回县城,向日本主子报告碰壁的经过。
刘显同志经过抗日战火的考验,证明他是坚决跟着党抗日的优秀知识分子,汤原游击总队组织根据他的志愿,于同年秋吸收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张传福带领队伍从山外返回密营后,听到了亲人被监禁到汤原狱中的消息。他立即就识破了日本人耍的花招,其目的是以亲属为诱饵,诱骗自己脱离汤原游击总队。这时,不仅张传福抗日救国的信念不动摇,就是他的家属也全力支持他抗日到底,日本人抄家捕人的阴谋被戳穿以后,张传福亲自带队回家烧毁了房屋和财产,并向党组织表示, “无论敌人使用什么样的残忍手段,也一定把抗日斗争进行到底。”不久,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批准了张传福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有当时任汤原游击总队队部的副官,听说日本人把他的家人都关进了汤原监狱,气得全身发抖,非要把两个没有骨气的代言人杀死不可。因为还要利用两个家伙给日本人带回去绝望的口信,经同志们劝阻,饶了两条狗命。黄有思念陷于囹圄、忍受凌辱的亲人,但他很快就识破了日本人玩弄的鬼把戏,向党组织表示, “我从参加拉日队伍之日起, 把自己和全家的生命财产献给了光荣的抗日救国事业。没有国就没有家,绝对不当日本的亡国奴,只要日本侵略者不滚出中国去,我就坚决不回家! ”接着,他愉快他接受了组织的决定,亲自带领游击队员点燃了被查封的家园,以实际行动表示了抗日到底的决心。他的革命意志在烈火中锤炼得更加坚强,成为受汤原游击队和汤原人民尊敬的抗日英雄。后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抗联六军军法处处长。
1937年因负伤被俘,他借给敌人带路之机,有意把二三百名日军讨伐队引入迷途,冻死、饿死于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而他只身逃离后,双腿冻掉,牺牲在小兴安岭。
冯治纲和贾有的家誉从太平川逃到格节河三号木营,得到游击总队领导上的关怀和照顾,暂时避免了一场灾难。而对日本侵略者如此猖獗,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闯入游击区,肆意摧残折磨爱国者亲骨肉的卑劣行径,在冯治纲的胸中燃起了仇恨的烈火。
他派贾有带领一支游击队赶赴太平川,焚毁了他们两家的全部房屋,以表示自己暂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决心!
汤原县著名的爱国者冯治纲、刘显、张传福、黄有、贾有所表现的抗日爱国行动,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以卑鄙的政治手段,妄想达到破坏反日统一战线的罪恶阴谋。敌人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得将爱国者的家属分别遣送回原籍。这些爱国者的家属,都能以民族太义为重,宁愿自己克服一切困难,在敌人监视下坚强地生活下去。其中有的人,还千方百计地避开敌人的监视,逃回汤原,参加了汤原游击队,拿起武器同敌人战斗到底!
来源:二十四桥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