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润古城 诗香启新篇|| 春泥诗社北海诗群正式挂牌成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09:31 1

摘要:2025年5月11日上午,千年文脉流淌的莱州古城迎来诗意盛事。在莱州新华书店内,春泥诗社北海诗群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莱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北海诗群名誉社长张品杰,春泥诗社社长刘成爱、副社长兼本部社长董福寿、副社长兼月湖诗群社长宋向辉、秘书长张文娟、国学院副院长

2025年5月11日上午,千年文脉流淌的莱州古城迎来诗意盛事。在莱州新华书店内,春泥诗社北海诗群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莱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北海诗群名誉社长张品杰,春泥诗社社长刘成爱、副社长兼本部社长董福寿、副社长兼月湖诗群社长宋向辉、秘书长张文娟、国学院副院长倪中敏及月湖诗群秘书长谭旭东、春泥国学院顾问赵希玲,特邀嘉宾、潍坊市著名诗人蔡翠娟,特邀嘉宾、著名作家娄光,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当代散文诗报主编、北方文化导刊主编赵惠民,莱州一中语文教师兼图书馆馆长、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张建梅,春泥诗社北海诗群社长宋永光及副社长程绍亭、史洪涛、韩山松,莱州市新华书店副经理李晓斌等30余位文学界嘉宾与诗歌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诗歌与书香的深度交融。

诗意开篇·致辞寄厚望

活动伊始,莱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春泥诗社北海诗群名誉社长张品杰率先致辞。他以“当诗歌遇见国学: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共振”为引,回顾文化根脉的创造性转化,审美共识的再凝聚以及AI的创作天花板,寄语春泥诗社北海诗群“坚守人文温度,写出更接近灵魂的语言”。

红绸轻落·揭牌启新程

在全场期待中,春泥诗社副社长董福寿与莱州北海诗群社长宋永光共同揭开“春泥诗社北海诗群”牌匾。朱红绸缎滑落的瞬间,镌刻着林莽亲笔题字的金色牌匾与书店的满墙典籍相映成辉,象征传统文脉与现代阅读空间的诗意碰撞。

名家祝福·贺信载深情

仪式现场同步展示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等十三名全国文艺名家的贺词。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赵惠民当场诵读贺诗《莱州吟》:“月湖波涌千行韵,文峰山藏万卷诗”,将线上线下祝福凝成文化接力。

薪火相传·社委会成立

春泥诗社副社长宋向辉庄重宣读《关于成立春泥诗社北海诗群社委会的决定》,宣布首批8名社委会成员名单。总社社长刘成爱逐一颁发任命书,标志着春泥诗社走出青岛,将诗歌的触角延伸到了胶东文化的腹地,以莱州为枢纽,串联起半岛的诗意脉络。北海诗群社委会的成立,不仅是地理空间的拓展,更是文化基因的深耕。

铿锵誓言·社长明志向

春泥诗社北海诗群宋永光社长以“三个承诺”表态:年内举办10场“诗词润乡野”采风活动;联合中小学成立5个“少年春泥文学社”;推出《北海诗群年度诗选》。其“让诗歌从书斋走向田埂”的宣言,引发全场热烈掌声。

蓝图绘就·总社展宏图

春泥诗社社长刘成爱即兴讲话绘蓝图:北海诗群将以莱州为枢纽,与青岛总部对接,串联平度、莱西、潍坊,打造“胶东诗歌走廊”;让“北海诗群”如诗人张帆贺词“春泥诗社绽新蕾,北海诗群共吟飞”所言,在胶东大地和碧海蓝天间“振翅高飞”。

光影定格·诗意永留存

活动尾声,全体嘉宾于新华书店“诗语长廊”合影,将此次的“书香为媒共襄盛典”定格为莱州文化史上的珍贵瞬间。

附:

风起北海诗潮涌

——在春泥诗社北海诗群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刘成爱

(2025年5月11日)

今天,一群追梦文学,热爱诗歌的人,从平度、莱西、潍坊赶到莱州,共赴一场诗歌之约,共同见证春泥诗社北海诗群的成立,这是春泥诗社四十年后再出发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歌盛会。在此,我代表春泥诗社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对积极参与会议筹备,付出艰辛劳动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今天活动的各位诗友、读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莱州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一大批扎根基层,深入生活的诗人作家。刚才,春泥诗社北海诗群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春泥诗社在诗探索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必将为讴歌新时代农村新变化、农业新亮点、农民新风貌,推动当地文学事业尤其是诗歌创作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胶东是文学创作的沃土。41年前,春泥诗社在平度市桃花涧诞生,曾引领一个时代的文学潮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亲笔写信给予鼓励。近几年,春泥诗社在全国率先提出的“乡村诗歌”概念从青岛出发,传遍大江南北,凝聚了一大批诗歌力量,起到了领跑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目前,春泥诗社总部在青岛,本部在平度,内设书画院、国学院、大沽河书院、网络文学社、吟诵艺术中心和艺术测评中心等6个机构,在青岛各区市形成了9大诗群,本部建立了4大诗会,青岛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平度第九中学、平度明扬高中等先后创办了5个大学生、高中生“春泥诗社”社团,城阳、平度共有24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少年春泥文学社”。

进入新时代,“春泥”焕发新活力。自2016年以来,春泥诗社已连续举办中国春泥诗歌奖、中国乡村诗歌高峰论坛各5届,举办青岛市农民诗歌节3届,在青岛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春泥诗社会员已遍布北京、上海、湖南、甘肃、新疆、黑龙江等7省市达2000余人。截至2025年底,出版文学类书籍312册,创作乡村诗歌10万余首,会员获得冰心文学奖、华文青年诗人奖、红高粱诗歌奖、春泥诗歌奖等全国性文学奖近百项。为普及“春泥书屋”而实施的“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项目先后荣获全国图书馆文化扶贫乡村振兴案例三等奖、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及山东省乡村振兴奖项3个。春泥诗社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乡村振兴特别奉献单位,山东省第十四届小主持人金话筒电视大赛优秀组织奖,2024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诗社”。“春泥诗社四十年,乡村诗歌助振兴”系列活动被评为青岛市2024年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去年,春泥诗社副社长宋向辉、金小杰加入中国作协,副社长董福寿、宋向辉被评为“全国优秀诗人”。

北海诗群的成立牵动着无数诗人作家的心,一串串寄语和祝福,表达了对春泥诗社的厚望和期待。吉林省诗人张帆说:“春泥诗社绽新蕾,北海诗群共吟飞。”北海诗群到底怎么“飞”?在这里,我提四点希望:

一要坚守艺术初心,讴歌美好时代。

要以领导人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文艺实践。身逢这个伟大的时代,诗人应保持高度的艺术敏感度,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始终与时代同行,从乡村巨变中捕捉创作灵感,发掘创作资源,用智慧和勤劳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二要深入火热生活,自觉服务人民。

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上,每一位诗人都应当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敏锐,都应当保持行动上的自觉和主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真正把服务人民作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师、与群众为伴,扎根基层,深入农村,体察民生冷暖,加快艺术创新,以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创作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要聚力艺术创作,勇攀艺术高峰。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力戒浮躁之风,克服不深耕、不细作、不生动、不鲜活的弊病,潜下心来,俯下身子,孜孜以求搞创作。要在提高作品原创力上下功夫,在增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直面当下生活现实,努力创作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的下的精品力作。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推出一批展现时代精神、凸显农民特色的优秀作品。

四要追求德艺兼修,引领社会风尚。

要自觉培养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度的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将个人艺术追求融入时代潮流,将实现自身价值统一于追求社会价值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立场,主动担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自觉成为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讲团结、讲品位、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艺术素养和创作实力,努力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

“有春天的地方就有春泥诗社,有泥土的地方就有春泥诗歌!”这是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视察春泥诗社时说的一句话。让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不辜负时代,不辜负诗歌,不辜负白主席的期望,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树立起“诗人担当”意识,坚持与时代同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作精品奉献人民,坚持读书明德引领风尚,到滚烫的乡村振兴现场寻找灵感,到火热的基层一线看农村变化,讲农业故事,听农民心声,抒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能真实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的优秀作品和传世之作。

撰稿:张文娟

来源:文学艺术现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