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春,加拿大联邦选举落幕,自由党以169席的尴尬成绩维持了政权,距离多数门槛仅差3席。而这一次,站在总理讲台上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客”,而是一位从未当选、素有“国际金融界技术官僚”之称的马克·卡尼。他的就任被赋予“重塑加拿大未来”的象征意义,然而对于
2025年春,加拿大联邦选举落幕,自由党以169席的尴尬成绩维持了政权,距离多数门槛仅差3席。而这一次,站在总理讲台上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客”,而是一位从未当选、素有“国际金融界技术官僚”之称的马克·卡尼。他的就任被赋予“重塑加拿大未来”的象征意义,然而对于生活在房租上涨、职位紧缩、机会减少的加拿大普通人来说,真正的问题才刚刚开始——在卡尼治下的加拿大,普通人还有机会吗?对移民者而言,这片土地还值得吗?
一、“空心政府”
卡尼的胜选更多是一场“情绪性授权”:面对特朗普关税壁垒和“第51个州”的讽刺言论,选民将民族主义情绪寄托于这位有全球金融背景的技术专家身上。可理性回到现实,问题开始浮现。
他的内阁组建进程几乎是一场“政治新兵训练营”。据《iPolitics》5月9日报道,财政部长Champagne可能被撤换,Tim Hodgson、Carlos Leitão等被提名者虽具金融背景,但均无实质政坛经验。全新内阁结构更像是一个“专家智囊团”而非执政团队,缺少党内控制力和选民基础。
与此同时,自由党连任后立刻承诺1290亿加元的新支出计划,并声称通过520亿节流来抵消赤字。但据RSM分析,这将使未来四年累计赤字高达2250亿,几乎坐实了加拿大财政的长期紧张。卡尼虽有IMF背景,却面对一个早已陷入低效、碎片化和结构性困境的体制,这不是在开董事会,而是在面对党团妥协和选区博弈的实战。
问题不只是出在“经验不足”,而是卡尼政府可能沦为没有政治机动性的“空心政府”——决策上强调效率,执行时却受困于现实利益分裂。
二、特鲁多路线的延续?
经济政策上,卡尼并未进行任何根本性调整。他选择了延续:继续财政扩张、继续住房补贴、继续“保护中产阶级”。政府宣称未来十年将实现每年新建50万套住宅、为学徒培训承担高达8000加元费用,同时减轻中产税负。
听起来合理,但问题在于这些政策的结构性遮蔽。房地产补贴未触及开发审批与土地管制体制,教育投资多集中于高等培训而非基础普及,就业政策倾向技术人才而非整体创造力提升。这些花钱的政策更多像是止痛药,而不是解决病因的治疗方案。
5月9日,加拿大统计局发布了一份令人警醒的就业报告:4月份全国新增就业仅7400人,而失业率却升至6.9%,回到了2023年末的水平。这一数据在除疫情期外,是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更重要的是,新增岗位主要来自公共部门和个体创业,而私营部门则连续第二个月流失岗位——4月减少22,900人,3月为47,800人。
制造业岗位单月减少超过3.1万个,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罕见的降幅。这一行业,正是美国关税打击的首当其冲者。《BMO》首席经济学家波特直言:“不需要考古式挖掘就能看出这是一份糟糕的就业报告。”这显示出加拿大政策的短期性刺激下,掩盖不了经济引擎真实的熄火迹象。
三、华盛顿铁拳
2025年春季,卡尼与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举行了首次面对面会谈。两人并肩而立,一面宣称合作,一面各自“划线”。卡尼当场表态:“加拿大不会成为第51个州。”然而这句豪言背后,是一张持续加压的经济战线:美国依旧维持对加拿大部分制造业商品25%的高额关税,而加方则象征性地给予对等反制。
但结果并不乐观。正如《AP News》披露,会谈虽建立起对话机制,但未换来任何实质让步,反而招致特朗普对加拿大绿色产业补贴的新一轮攻击,指责其对美方企业构成“歧视性竞争”。
与2018年的钢铝关税争端不同,如今的加拿大已无昔日的增长底气作支撑。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2025年4月制造业岗位减少3.1万个,是连续第三个月下滑。出口行业对关税的高度敏感显露无遗,也暴露出国内产业链对美依赖的系统性脆弱。
《华尔街日报》直指症结——加拿大正面临“准去工业化”风险:企业项目外迁、资本流失、投资冻结,加之原材料与能源成本走高,使得传统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节节败退。BMO更直言,这份疲软的就业报告“无需考古挖掘”,就足以揭示现实的真相:结构空洞、边缘化、碎片化。
尽管卡尼政府试图以“多边主义”突围,推动与欧盟、英国、印度等国的贸易协定,但现实是,加拿大72%以上的货物出口仍面向美国。这一“命运依赖”,根植于地缘、语言与制度的相似性,不是短期协定就能扭转的。
这直接削弱了加拿大在双边谈判中的筹码。表面上卡尼态度强硬,媒体镜头前斩钉截铁,背后却是自由党政府在多个议题上步步退让:从汽车出口规则,到农产品检疫标准,再到数字服务税,加拿大多次修改政策,只为换取象征性市场准入。
这种反复妥协的姿态,迅速在国内引发连锁效应。传统工业重镇——钢铁、木材、汽车——成为首批牺牲品,岗位流失、工资冻结、工会抗议接踵而至,而这些行业,恰恰是自由党口口声声承诺要“保护”的中产阶层根据地。
更深的困境在于,加拿大的经济版图正被重构。一边是无法摆脱的北美依赖,一边是始终“上不去量”的全球市场替代。卡尼或许拥有丰富的国际履历,但面对的是几十年累积的结构惯性,任何“去风险”的努力,在现实中都显得力不从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贸易紧张已开始“钝化”企业信心。《RBC》5月报告指出,在不确定性阴影下,加拿大企业进入“观望模式”:不敢扩产,也不敢裁员,投资冻结,招聘冻结,等风来成为市场主旋律。这种“观望经济”,直接压缩了普通人求职、转岗、晋升的机会空间——有学历无匹配,有简历无岗位,成了新常态。
四、移民的门槛悄然升高,低成本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式
加拿大从来就没便宜过!
对于曾把加拿大视为“人类宜居样本”的普通人来说,2025年的现实正快速刺破旧有幻想。自由党政府虽喊出“重建中产阶级”的口号,但现实却是一张张成本高涨、机会缩水的生活账单。财政赤字持续膨胀、内部贸易壁垒顽固存在,而移民配额的下调,更让“新生活的入口”愈发狭窄。
从数字看危机:根据政府发布的2025-2027年移民配额数据,永久居民数量将从2024年的48.5万人,连续三年下降至39.5万、38万与36.5万;临时居民更是压缩至30万人。这一趋势虽被官方解释为“缓解公共资源压力”,实则是财政捉襟见肘与就业吸纳能力下降的真实体现。
不只是数量变少,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政府明确偏好“高技能、高语言、高就业对接度”的人才,普通劳工、家庭团聚、庇护类申请面临明显压缩。卡尔加里一位本地移民顾问坦言:“几乎每一个普通申请者的路径都被收紧了,现在你要么是STEM专业硕士,要么是雇主担保技术工人,否则很难上岸。”
再看就业数据:4月份全国新增岗位仅7400个,制造业更是流失3.1万个岗位。虽然政府试图用学徒补贴、税收激励缓解压力,但私营部门两月连跌5万岗位,恰恰说明——政府正在用“公共岗位”虚构一个增长幻象。个体创业兴起、合同工激增,本质上是劳动力市场碎片化、就业保障退化的写照。
就业机会则持续萎缩。制造业、物流、零售行业岗位流失严重,而政府推动的绿色转型产业尚未形成吸纳就业的能力。《BMO》指出,4月份的薪资增长放缓至三年来最低点,意味着即便有工,也难逃“低薪陷阱”。
经济结构层面的问题更加棘手。尽管卡尼承诺加快内部自由贸易,消除联邦层级的例外规则,但根据《金融时报》与RSM分析,各省间高达21%的平均“隐性关税”仍未根本消除。这意味着,一个企业若想将产品从安大略销售到卑诗省,面对的程序成本与行政阻力堪比出口国外。这种“内卷式障碍”,直接压制了小微企业与新移民创业的活力。
而普通移民所面对的不只是制度门槛提高,更是生活成本节节上升的现实困境。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2025年4月,全国平均租金同比上涨12%,大城市涨幅更甚。医疗资源极度紧张,平均等待家庭医生6.7个月。基础教育虽然免费,但与房价绑定的学区机制,使得真正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富人专属”。
原住民政策的倾斜,也在隐性重塑资源分配结构。2025年统计数据显示,原住民人口已达全国总人口的4.9%,并在教育、医疗和培训方面获得更多定向资源。这无可厚非,但也意味着预算收缩之下,“普惠性机会”变得更加稀缺。新移民如无特殊技能与背景,想在初期享受高质量公共服务,将面临更加严苛的审核。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一种制度性冷漠:当移民政策开始强调“高技能优先”,当社会福利朝“本地居民优待”倾斜,移民这条传统上承诺“上升流动”的路径,正在逐步转化为一种“筛选制衡”的工具——筛掉低风险收益者,选进可即用劳力。这种转变对普通家庭移民者而言,几乎等同于一道封锁线。
五、为什么今天的加拿大不再适合普通人移民?
马克·卡尼也许懂宏观经济,也许能对抗外部金融冲击,但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国家机器:支出过大、增长乏力、贸易紧张、移民收紧,而他的政策选择,依然走在特鲁多式的“技术理想主义”道路上。
这种理想主义建立在假设普通人能承受短期之苦、换取长期红利的前提下。但现实是,移民成本早已超过回报:房租年年涨、职位年年少、身份越来越难拿,落地之后甚至不如原地发展。
若你拥有稀缺技能、语言优势和丰厚资本,加拿大或许仍值得一搏。但如果你只是希望通过一纸移民签证,换来一个体面生活的保障,那么请务必谨慎考虑。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就业系统、福利分配都开始优先服务“既得者”而非“新来者”,它还值得你把全部未来放进去吗?
参考链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emiership_of_Mark_Carney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mericas/canada-pm-carneys-cabinet-be-sworn-tuesday-2025-05-09/ https://realeconomy.rsmus.com/canada-election-analysis/ https://liberal.ca/pl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may/06/trump-carney-meeting-takeaways-canada-us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5/04/19/mark-carney-unveils-plan-to-trump-proof-canada-00299654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mericas/canada-cut-immigration-numbers-2024-10-23/ https://www.ft.com/content/90d68648-1905-48f9-906c-301ff047ca5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5_United_States_trade_war_with_Canada_and_Mexico
责任编辑: 肥猫
1: 请谨慎订阅我们,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左边图👈🏻风格的加拿大资讯推送会更适合你。
2: 但如果你碰巧喜欢👉🏻右边图的资讯风格,请下滑到第3步。
3: 如果你恰好也爱阅读👇🏻下面这样子的深度报道,建议你订阅。
(1)
(2)
(3)
(4) 5000字长文 66篇资料|一文讲透|Pierre Poilievre 小传(从地下室到国会山) (5) 我建议华人最近几年都不要去扎堆!温哥华拉普节车撞人惨剧 更多细节披露
(6) 这届加拿大大选,真的能在短期内扭转加拿大国运吗?
我们专注深度解读加拿大政治、经济、历史、法规、人文、生活,秉承挖掘新闻背后的逻辑和真相。和我们一起真正了解加拿大。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并标注本公众号来源
投稿或寻求报道: greatsavingday@gmail.com
请【点赞】,点【在看】,并把文章“转发”给可能需要的人,谢谢!
来源:清枫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