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种植红薯,红薯更高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15:31 1

摘要:红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农民朋友关注。通过科学种植管理,红薯亩产可显著提高30%以上。以下从选种、整地、栽培、田间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优选良种是基础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脱毒种薯至关重要。目前表现优良

红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农民朋友关注。通过科学种植管理,红薯亩产可显著提高30%以上。以下从选种、整地、栽培、田间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优选良种是基础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脱毒种薯至关重要。目前表现优良的品种包括商薯19号、徐薯34号等,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性强、淀粉含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种薯应选择大小均匀、表皮光滑、无病虫害的健壮薯块,单块重量以150-200克为宜。播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0分钟,有效预防黑斑病等病害。

二、精细整地保墒情
红薯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整地时需深耕25-30厘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作基肥。起垄栽培能显著提高产量,垄距80-90厘米,垄高25-30厘米,垄面呈龟背形。河南安阳等地推广的"深沟高垄"种植模式,通过改善土壤通透性,可使红薯增产20%左右。

三、科学栽插保密度
春季当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栽插。采用斜插法,将薯苗45度角插入土中,入土3-4节,露出地面2-3节,这样既利于生根又防止倒伏。栽插密度根据品种特性调整,一般每亩3000-3500株。栽后立即浇定根水,促进缓苗。河北邯郸农技站试验表明,采用黑色地膜覆盖配合滴灌技术,可节水30%同时提高地温,促进早发棵。

四、精准田间管理
1. 水分管理:红薯生长前期需保持土壤湿润,结薯期适当控水,收获前15天停止浇水。遇到连续阴雨要及时排水防涝。
2. 追肥技巧:栽后30天追施尿素10公斤/亩;60天后追施硫酸钾10-15公斤/亩。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可显著提高淀粉积累。
3. 控旺促产:在薯蔓长到40-50厘米时进行提蔓,将蔓轻轻提起后放回原处,破坏不定根生长,促进养分向块根输送。切忌翻蔓,以免损伤叶片影响光合作用。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针对红薯黑斑病,可选用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治;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颗粒剂随肥施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性诱剂防治小地老虎,既环保又高效。山东等地采用的"轮作+生物农药"防控体系,使病虫害发生率降低60%以上。

六、适时收获保品质
红薯收获期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一般在霜降前后、日均气温降至15℃时收获为宜。收获前10天割除地上茎蔓,促进薯皮木栓化。收获时避免机械损伤,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收获后置于通风处晾晒4-6小时,然后分级贮藏。广西农科院研究表明,采用25-30℃愈合处理3-5天后再转入13-15℃贮藏,可减少腐烂率50%以上。

七、轮作倒茬养地力
红薯忌连作,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河南滑县推广的"红薯-小麦-花生"三年轮作模式,既提高了复种指数,又有效控制了土传病害,实现亩均增收1200元以上。

通过以上综合技术措施,配合当地气候条件适当调整,红薯亩产可达4000-5000公斤。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应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灵活应用这些技术,必要时咨询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才能获得最佳种植效果。随着生物技术、智能灌溉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红薯单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来源:精致DIY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