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25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心脏不跳了,什么都白搭。这是医生圈里流传的一句话,听起来冷酷,但一点不假。心血管病,一直是中国人最大的“杀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在中国,心血管病早就不是“老年病”的代名词,年轻人突然心梗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
而就在最近,一项来自《中国循环杂志》的研究给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长期规律服用麝香保心丸,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尤其是心绞痛反复发作的人群,受益最明显。这不是广告,是医学研究。
很多人一提“麝香保心丸”,脑子里第一个反应是“中成药、老年人吃的、效果不确定”。但其实,它的成分和作用并不简单。
麝香保心丸的核心机制,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损伤来实现护心效果。它包含天然麝香、人参、冰片、蟾酥、牛黄等中药成分,这些成分在现代药理研究中都被证实具有改善心肌供血和抗炎作用。
别急着贴上“玄学”的标签。在2019年,国家药监局已经将麝香保心丸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这意味着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官方认可。
2023年,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牵头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样本量超过2000例,跟踪时间长达3年。研究发现,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规律服用麝香保心丸者相比未服用者,心梗发生率下降了约26%,心绞痛复发率降低了近40%。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药物的效果在“高复发、高风险”的患者中更明显,也就是说,那些心绞痛反复发作、老是胸口发闷、甚至劳累后就胸疼的人,是最适合服用的人群。这不是盲目推销,而是铁打的科研数据。
很多人以为保心药就是“发作时吃”,错了。麝香保心丸的最大价值,不是“止痛”,是“防病”。它调的是“虚”,补的是“气”,清的是“瘀”。这不是玄学,而是一整套对心脏微循环障碍的系统干预。现代研究表明,它能促进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能量代谢,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强抗氧化能力,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说白了,就是让心脏少受罪,让血管不堵车,慢慢地把心血管系统调回健康状态。这才是真正护心的关键,不是靠一次急救,而是靠长期调养。
别看它是中成药,也不是谁都能随便吃。最适合服用麝香保心丸的,是这类人:
被医生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
有胸闷、胸痛、心悸等心血管症状反复发作;
已经用过西药(比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但仍有症状;
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多一层保护”。
而以下这些人不建议自己乱吃:
没确诊冠心病,仅凭自己感觉“心慌”;
对麝香类药物过敏;
妊娠期女性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一句话总结:它不是日常保健药,是心血管病治疗的“助攻选手”。
很多人对中药的误解很深:不是觉得没用,就是觉得无害。但真实情况是,中成药也有副作用,也有禁忌症。麝香保心丸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如果过量服用,也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心悸等副作用。
更何况,它含有麝香、蟾酥等成分,孕妇和儿童绝对不能碰。所以,即使是中药,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别想当然地自己买来吃。
很多老年患者有个误区:“我吃了麝香保心丸,是不是就不用吃硝酸甘油了?”错。大错特错。麝香保心丸不是替代药,而是辅助药。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的基础药物,比如他汀、阿司匹林、硝酸酯类,是经过全球数十年大样本研究验证的标准方案,不能随便停。
而麝香保心丸的价值,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改善生活质量。简单说,它不是主力队员,但可以做个稳定可靠的“替补”,关键时刻能救场,平时还能默默加分。
我们在临床上,见过太多患者,等到心梗发作、被抬进急诊室,再来问“医生我还能吃点什么养心”——太晚了。
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够重视健康,而是你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开始保养。麝香保心丸不是灵丹妙药,但它在正确的人群中,用得早、用得对,是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风险的。别等症状来的时候再想“补救”。真正的保命,是提前布局。
资料来源:
①. 赵文华, 王乐今, 张健, 等. 麝香保心丸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9): 865-870.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3.09.005
②. 国家药监局.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 [EB/OL].
③.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 [EB/OL].
来源:花猫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