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农场不断结合地区气候条件、积温水平,建立多处标准化高产攻关实验基地,通过持续的科学试验与数据分析,探索出域内最适农业种植技术,让诸如侧深施肥、插秧宽窄行、玉米移栽、水肥一体以及各项数控化智慧农业设备设施从小范围试验走向大面积推广,为地区破解单产提升“密
【中国商报焦阳报道】
“用新型农业技术提产量,靠数控化设备设施挖种植潜能……”这句话现已成为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二九〇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工作者与种植户们的普遍共识。
近年来,农场不断结合地区气候条件、积温水平,建立多处标准化高产攻关实验基地,通过持续的科学试验与数据分析,探索出域内最适农业种植技术,让诸如侧深施肥、插秧宽窄行、玉米移栽、水肥一体以及各项数控化智慧农业设备设施从小范围试验走向大面积推广,为地区破解单产提升“密码”奠定坚实基础。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育秧大棚内,近50个水稻秧苗品种满眼翠绿,长势良好,正静待即将到来的插秧作业。深挖“良种”技术,已是农场推进多年,且“收获”颇丰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的良种对照试验,我们的收获不仅仅局限于找到了‘芯’,还蹚出了‘道’……”中心主任初昌明开起了玩笑。而他说的“芯”,是农场根据稻种“育、管、收”全程记录与综合分析后,优选推广的地区最适良种;“道”则是多年技术不断试验配套,所建立的各个品种配套种植体系。“早几年我们水稻种植能打1200斤是一大关,但通过良种优选、专品种种植与种植技术适配相结合,现如今我们大部分地块亩产均突破1300斤,甚至有些地块达到了1350斤。”初昌明的话底气十足。
“好种子也要搭配相应的技术,这样才能在有限耕地中持续挖出产量来。”技术人员孙宇鹏这两天始终“泡”在秧田中,今年又有几项新技术进行试验,为将“新”“老”农业技术更好地串联成“线”,他没有丝毫的马虎。孙宇鹏说,这两年经过新型技术集成,如今这台插秧机不仅搭载了最新型号的北斗导航与自主驾驶系统,同时还安装了数控侧深施肥设备,可精量施肥于作物根部,在保障效率的基础上,同步进行“宽窄行”插秧作业 “去年我们打出了新型‘宽窄行’插秧机加智能数控侧深施肥等技术相融合的组合拳,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块示范田内不仅整个生长周期内肥料施用量降低约15%,产量也同比亩增产40斤左右。”孙宇鹏继续说。
孙宇鹏口中的“宽窄行”插秧技术,实际上与农场目前在大豆播种作业中大面积推广的“陇上三行”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样经过最少3年试验才走向推广的提质增产的农业技术,在农场还有很多。“拿我们这两年试验的玉米移栽技术举例,从确定试验田开始,就得到了大量种植户的关注,而这项技术也十分争气,去年相邻、同技术体系的地块,生长周期稳定提升5—7天,产量也有60斤/亩左右的提升,后续我们准备开始小范围推广了。”孙宇鹏说。
近年来,二九〇农场有限公司始终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致力于探索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新思路,通过“科学筹划,阶段引入”的策略,逐步集成各类“新”“智”农业科技,建成规模超万亩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使农场有限公司物联网替代传统人工管控、数字分析替代历史经验逐步成为可能。并以此为支撑,开展各项单产提升攻关工作,持续稳步输出成熟农业技术与前沿科技,使农场粮食单产得到连年提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提单产这场“大考”中,不断写下二九〇的答案。
来源:大美龙江城市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