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网事丨管好体重 我们一起行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0:55 2

摘要:定期监测体重,坚持运动打卡,注重膳食平衡……近日,“国家喊你减肥”相关话题刷爆各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体重管理,通过学习降低体脂的科学方法、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管体重、练体能、强体魄。

市民在室外篮球场打篮球(安阳融媒记者 赵晓凤 摄)

管好体重 我们一起行动

安阳融媒记者 王嘉晨 赵晓凤 申昕 李坤

定期监测体重,坚持运动打卡,注重膳食平衡……近日,“国家喊你减肥”相关话题刷爆各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体重管理,通过学习降低体脂的科学方法、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管体重、练体能、强体魄。

科普宣传 提高体重管理意识

社区的街心花园里“减重减重,少吃多动”“吃动平衡,健康体重”等趣味宣传标语引人注目;超市的油炸食品区上方,电子屏循环播放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动画短片;太行屋脊景区标注着徒步登山的时间、一定距离所消耗的卡路里数;滑县村医利用“健康大喇叭”在村内循环播放方言版“减肥十大误区”;外卖软件上,商品说明新增“健康小贴士”:“本品热量相当于快走90分钟,建议搭配绿叶菜食用”……

近年来,安阳市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公众体重管理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重管理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体重、主动参与并重视体重管理。

“政府出手,媒体发声,医生强调,体重管理标语随处可见,志愿者成为体重管理的社会宣传员。就这么天天讲,反复说,体重管理不能不持续。”市民“蜡笔小阳”说,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曾经在30左右,经过减重,本月初,他已接近标准体重。

“这段时间,营养科、中医科、康复科、内分泌科等不同科室的医生轮番科普,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比如大体重患者刚开始不能进行有氧运动,节食的减重效果不如少食多餐,吃饭的时候要坚持七分饱的程度,要小口、要细嚼慢咽……”市民牛先生表示,高强度、全覆盖的科普宣传,让他对体重管理的认识更合理、更科学。

“轻食”走热 吃出健康好身材

现在,大众愈发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风潮正悄然改变大众的餐桌。“轻食”这一概念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主打低脂、低糖、低热量的“轻食”,成为市民健康饮食的热门选择。

5月8日12时许,在位于德隆街的一家素食餐厅记者看到,前来就餐的市民络绎不绝。该餐厅菜品分为凉菜、热菜、汤羹、主食、小食等品类,同时在每个大品类下,又有进一步的细分。

市民在选购“轻食”食品(安阳融媒记者 王嘉晨 摄)

“今年不是‘体重管理年’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鱼大肉吃太多会给身体增加负担,平常因为工作忙没时间锻炼,吃点低脂、低糖、低热量的‘轻食’,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前来就餐的市民周女士说,通过一段时间吃“轻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她不但瘦了5斤,身体状态感觉也比之前好了不少,在她的带领下,身边好几个同事也加入了“轻食”行列。

随后,记者打开外卖软件,输入“轻食”,立刻跳出了“轻食沙拉”“健身营养餐”“轻食减脂餐”等十余家“轻食”餐饮店,大部分店铺的月销量在600单以上,其中最高的一家店月销量显示在1000单以上。据一家经营“轻食”外卖的店主介绍,他们店主要以低脂、低油餐品为卖点,同时针对健身人群、减脂人群等又对菜品的搭配进行了划分。

“针对健身人群的需求,我们提供牛肉杂粮拌饭,既满足其对热量、蛋白质的需求,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重负担。对于减脂人群,我们主要以鸡腿肉为主,再搭配蔬菜及玉米等,既让减脂人群能够吃好,也能满足人体需求。”该店主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饮食,“轻食”火热的背后,表明市民对饮食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科学运动 超标体重降下来

5月10日清晨,易园的健身步道上,退休教师王爱玲正在进行快走锻炼,她向记者展示着智能手环上的运动打卡记录,说:“今年全家立了健康军令状,我和爱人要每天快走或慢跑至少20分钟,还要负责监督小孙子每天跳绳200个,一起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的号召。”

“体重管理年”不仅是一项政策,更是一场全民健康觉醒运动,像王爱玲这样通过科学运动管理体重的市民增长显著。到公园、广场去健步走、慢跑;选择游泳、羽毛球等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利用午休等闲暇时间走进健身房、瑜伽馆参加专业的健身课程……大家的运动选择日趋多元化。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科学指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从事健身教学11年的健身教练优优提醒:“体重管理不等于盲目减重,普通人体重管理可以选择户外跑步、跳绳、登山、游泳等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决定运动强度。正确的有氧运动不仅解压而且减脂;无氧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含量,在保持身材的同时还能够保护关节、提高基础代谢率。建议运动频率保持在每周3次,当运动成为生活方式,健康自然会如约而至。”

“很多人选择瑜伽这种运动方式,它对于减脂塑形、体态矫正都有很大帮助。”安阳市瑜伽协会副会长张子君特别提示,新手可以选择哈他瑜伽、阴瑜伽等温和流派,每天训练单次时长半小时左右,体式以静态保持为主,避免过度拉伸或力量挑战;有基础者可以尝试流瑜伽、力量瑜伽、阿斯汤加瑜伽等,并加入瑜伽的动态串联体式和核心力量训练。

体重管理,不仅仅是对身材的追求,更是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与重视。这个夏天,更多安阳人选择健康运动的方式,踏响属于自己的健康节拍。

“软硬兼施” 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左三拍,右三拍,颈椎腰椎都松开……”5月11日早晨,在东方名苑的小广场上,居民们手持色彩斑斓的自制手帕,跟着专业舞者的节奏,有规律地拍打身体,欢快的节拍声与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我每周都会来这里跟着大家一起运动三五次,每次半小时至1个小时。小半年时间,体重减了近10斤。”市民张先生说。小广场上,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从基础的拉伸器械到多功能的综合训练器械,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居民的健身需求。

与此同时,林州市开元街道逆河头村的健身广场上,十多名身材高挑、步态轻盈的中老年人正在排练自编自导的走秀节目,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他们举止优雅、一丝不苟。“比赛、演出一个接一个,我们放松不得。”走秀队队长说。

从自发组织的零散队伍,到有组织、有规模的运动社团;从宽敞开阔的公园空地,到设施完备的社区运动场;从入门简单的广场舞、太极拳,到新潮有趣的趣味运动会……今年以来,我市一方面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等方式补齐健身设施,打造健身新空间,从硬件上解决“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一方面充分挖掘和调配社会资源,积极开展群众身边的小型多样健身赛事和活动,推动更多运动项目进社区、进基层、进校园,从软件上为群众提供多样的运动平台和舞台,全面激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在家门口要运动场地有运动场地、要兴趣小组有兴趣小组、要运动项目有运动项目,运动热情,体育管理热情不能不高。”市民李雅说。

健身市场 迎来发展新机遇

夜幕初垂,文昌大道的一家健身中心内已是人声鼎沸。操房里,20余名年轻人随着动感节奏挥汗如雨,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瑜伽室内,轻柔的音乐里,上班族陈女士正专注地保持着体式。

“以前总觉得健身浪费时间,现在坚持三个月,精神头足了,工作效率都提高不少!”刚结束课程的陈女士擦着汗向记者分享道。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健身市场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从社区公园的健身器材区,到专业健身房的器械训练室;从免费的广场舞活动,到收费的私教课程,市民的健身选择愈发多元。

“市场扩容带来机遇,也倒逼行业升级。”资深健身行业从业者刘峰坦言,“健身机构不仅要推出多样化课程,更需强化教练团队专业度,针对不同人群制订科学安全的训练方案。”

与此同时,智能健身设备成为市场新风口。市民张婷的智能手环震动提醒运动目标未完成,她随即点开APP,跟随推荐的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课程训练,心率、卡路里消耗等数据实时同步。“设备就像私人健康顾问,连睡眠和压力指数都能分析。”张婷说。

对此,刘峰指出,科技赋能让健身变得更有趣味性和精准性,尤其受到年轻群体青睐。不过他也提醒,技术始终无法替代专业指导,设备监测的数据仅作参考,部分减脂算法仍存在局限性,市民健身时仍需保持理性判断。

这场健身热潮,不仅是行业的发展机遇,更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升级的缩影,相信随着市场创新迭代,会有更多人在科学健身中收获健康与活力。

我市运动场馆人气旺(安阳融媒记者 王嘉晨 摄)

循序渐进 真正摆脱“体重焦虑”

“停用后体重反弹更快,还总是心慌!”市民李女士花费近万元购买“私人定制减肥套餐”的遭遇,折射出减肥市场乱象。为此,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杨志洋,探寻科学减重之道。

“某些产品通过泻药、抑制中枢神经等手段制造短期体重下降假象,实则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肝肾功能损伤。”杨志洋指出,健康减重的核心是“热量差”,需循序渐进,每周减重0.5公斤至1公斤最为安全。过度追求速度,可能引发脱发、月经失调等问题。

对于减重方式,杨志洋建议:“普通人群可采用‘饮食调整+运动’的方式。每日减少300至500大卡摄入,配合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便能实现目标;而肥胖症患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制订个性化方案。极端节食、过度依赖减肥药等行为,还可能诱发暴食症、厌食症等心理问题。”

针对代餐食品、减肥茶等热门产品,杨志洋特别提醒:“代餐无法提供均衡营养,长期食用会导致肌肉流失;部分减肥茶含非法利尿成分,会加剧电解质失衡。”

“许多人把体重秤上的数字当作唯一标准,这是最大的误区。”杨志洋进一步解释,“体脂率、腰围、内脏脂肪等级等指标更能反映健康水平。例如,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即便体重正常,也可能面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

采访最后,杨志洋感慨道:“减肥从来不是与身体的战争,而是一场关乎健康管理的持久修行。我们要树立科学减重的观念,真正摆脱‘体重焦虑’。”

网友有话

提高认识,更新生活方式

网友“夹薪饼干”:“体重管理年”不仅是一场减肥热潮,更是一次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提升了全民体重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准化,让体重管理“终身管理、持之以恒”等要义家喻户晓。

吃得少不如吃得“好”

网友“唯有优秀”: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也从之前的“营养不良”变成了现在的“营养过剩”,好多“富贵病”也找上了门,所以还是得“管住嘴,迈开腿”,多锻炼,少吃一些重油重盐的食物,身体“轻盈”了,才更有精力投入工作。

专业指导,事半功倍

网友“绿皮书讲心理学”:我和很多朋友现在每周都会去健身房打卡,专业教练指导的体能训练配合瑜伽拉伸,既管理体型又释放工作压力。与其跟风极端减肥,不如在科学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毕竟我们锻炼的不仅是肌肉,更是掌控生活的底气。

体重管理,重在协同

网友“春江水暖鸭先知”:肉眼可见,社会多方主体正在加强协同,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正在广泛建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尽责尽力,一起行动起来,知体重、管体重、得健康。

智能健身,让运动更便捷

网友“运动小先锋”:智能健身设备真是太实用了!手环随时提醒运动目标,APP还能根据数据推荐课程,就像随身带着专业教练,期待未来有更多“黑科技”,让健身变得轻松有趣!

学会辨别 警惕陷阱

网友“于曼曼”:以前总想着找减肥捷径,结果踩了不少坑。现在才明白,“管住嘴,迈开腿”才是真理!日常合理控制热量摄入,再搭配规律运动,循序渐进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好身材不过是坚持后的“副产品”,健康才是最大的收获!

来源:安阳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