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日,清华大学官宣:曾任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系主任的国际纳米科学与化学领域著名学者查尔斯•利伯将“全职加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并受聘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中国行动计划”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美国最顶尖的科学家查尔斯·利伯(Charles M.Lieber),来华任职了。
5月1日,清华大学官宣:曾任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系主任的国际纳米科学与化学领域著名学者查尔斯•利伯将“全职加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并受聘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同时,利伯还将担任深圳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员,后者由知名生物学家颜宁担任院长。至此,这位曾因“中国行动计划”而被判有罪的顶尖科学家,其最终去向终于尘埃落定。
1、“中国行动计划”最著名受害者之一
查尔斯·利伯,1959年出生于美国费城,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学院,1991年加入哈佛大学,并成为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2004年,利伯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之后他又获得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国家工程院等院士称号,成为美国的五院院士。
2011年,利伯评为 2000-2010十年间的全球杰出化学家。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学界大拿,却在2020年被美政府逮捕,成为川普“中国行动计划”的最著名受害者之一。
所谓“中国行动计划”,是川普政府2018年为限制中国科技发展发起的一项行动。该计划以“安全与技术威胁”为由,肆意审查科研人员(尤其是华裔科学家),限制国外科学家与我国进行学术交流。
而利伯此前恰好与中国有多项学术交流,于是便被罗织罪名遭到逮捕。与利伯遭到同样对待的还有华裔学者陶丰,被指10项重罪,虽最终因证据匮乏罪名撤销,但其生活却受到了严重影响。
据数据统计,中国行动计划执行期间,涉及中国的案件多达2000件,高达数百名华裔科学家,被冠以“虚假陈述”等莫须有的罪名,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遭逮捕。
尽管利伯的逮捕遭到了学界的反对,先后有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41名科学家发表了联名信,信中称利伯是“这一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不应该被如此对待,但利伯仍然被判处两年缓刑,并处6个月软禁和数万元罚金。
对此,纽约时报发文称:“波士顿法庭上,一位科学巨星跌落泥土中”。
2、“把人才赶到中国去”
受到此案影响,利伯在2023年选择低调退休,时年64岁。对于科学家而言,这个年龄其实相当年轻。
而就当大家为这位科学天才惋惜时,我国清华大学主动伸出了橄榄枝,两者一拍即合,利伯决定离美赴华任教。消息一出,有外媒痛心疾首道:“我们在把人才赶到中国去。”
事实上,利伯并不是第一个来到中国的科学家。此前,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
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霍尔都曾来到中国,与我国高校及企业密切合作,成果斐然。
以杰弗里·霍尔为例,2022年他就与我国企业合作,孵化出生物抗老科技成果“宜生好”,在JD等平台大获成功。据了解,该成果来源于2013年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42位受试者连续服用该核心成分7个月后,机体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左一为杰弗里·霍尔
而且与更早落地的欧美制品相比,我国的制品开价却仅为其三分之一,且纯度高达99.9%,在实际用户评测中,其“阻止时光侵蚀”效果更为突出。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这些顶尖科学家的加盟支持,我国不会在此类制品上实现弯道超车。而不同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均选择来华,反映中国对多元学科的吸引力。
一项公开资料显示,自2020年以来,已有3800名美籍科学家选择中国发展。2020年到2024年,中国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首次超过美方,相关人数从1.88万人升至3.25万人,占比从16.9%跃升至28%,位居全球首位。
此次,利伯赴华任教,《化学世界》评论道:利伯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绝佳的人才。他是纳米技术领域最聪明的人才之一,但他无法在美国工作……现在他在中国找到了这个职位,这对中国来说真是太好了。
3、 构筑科研 “金巢”,广纳四海贤才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过去多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发展,与我国大力培养人才密不可分,顶尖的科学家更是被视为“国之重器”。据国际机构数据显示,中国顶尖科学家数量已在2024年超越美国,且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逐年攀升。
如今我国在半导体、AI、计算机通信等关键领域取得的成就,无疑是我们在对科技人才对长久投入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美国在想方设法的赶人,其实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中国现在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吸纳大量顶尖人才。正如《南华早报》所言:“美国在自毁根基,而中国在建造新的科技长城。”
来源:豫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