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和平镇大德村,一颗颗红玛瑙般的桃子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果香,果农张燕正忙着采摘早熟桃“春雪芽变”。这片曾经只种梨树的果园,如今因引进新品种桃焕发新生,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和平镇大德村,一颗颗红玛瑙般的桃子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果香,果农张燕正忙着采摘早熟桃“春雪芽变”。这片曾经只种梨树的果园,如今因引进新品种桃焕发新生,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张燕介绍,2022年她从山东引进“春雪芽变”桃树,试种后发现该品种在和平镇优越的气候条件下,仅用45天就能完成从开花到成熟的周期,比原产地提早一个月抢“鲜”上市。桃子外观红艳、果肉脆嫩、甜中带酸,单果重量在130克至250克之间,且几乎无核,市场反响热烈,每公斤售价可达15元,产品供不应求。
“这种桃子又脆又甜,核还特别小,像裹了一层蜜一样好吃。”来自昆明的游客李红琼称赞道。优质早熟的桃子拓宽了销售时间窗口,让果农张燕一家在2024年实现果园净收入超25万元,带动周边30余名村民在果园就近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和平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推动传统果业品种升级,破解“集中上市”带来的滞销难题。镇政府联合多部门引进“春雪芽变”“春丽93”“金秋甜翠蜜桃”等10余个早中晚熟桃品种,通过嫁接改良、技术培训和低息贷款支持,构建起从“四月桃红至十一月”的长效丰收链条,推动林果产业由“单一季节”向“全年采摘”转变。
张燕家的果园便是这一模式的缩影,其80亩土地上种植了早白蜜梨、黄金梨、鹰嘴桃等十余种果品,实现“月月有果摘、季季有钱赚”的效益转型。
为加强技术支撑,和平镇推行“订单式培训+实地观摩”教学模式,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班,派出专家深入果园一线指导果农管护技术。张燕本人也从一名普通农户成长为技术骨干,帮助周边种植户改良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方法。和平镇
依托直播带货、短视频引流等电商渠道,该镇果品远销省内外,为果农开辟增收新路径。
截至目前,和平镇林果种植面积已达2.7万亩,年产优质水果1.64万吨,总产值突破2600万元,特色桃产业逐渐成长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从“一棵梨”到“百果园”,从“提篮叫卖”到“网销四方”,和平镇正用一颗颗桃子书写现代农业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段晓宇
通讯员:杨晓丹 普丽梅
编辑:黄世俊
审核:李兴文
云南日报-云新闻 观云南 知天下
来源:云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