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毒代谢器官,有着调节电解质、生成红细胞、维持体液平衡等作用。然而近年来,根据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慢性肾损伤病程通常不可逆,病情不断加重后可进展到肾衰竭尿毒症这一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肾移植逐渐成为了终末期肾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毒代谢器官,有着调节电解质、生成红细胞、维持体液平衡等作用。然而近年来,根据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慢性肾损伤病程通常不可逆,病情不断加重后可进展到肾衰竭尿毒症这一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肾移植逐渐成为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我国肾移植存活第一人杨运胜,他在40年前罹患尿毒症一度走在死亡的边界线上,52岁时由于移植肾功能减退再次进行二度肾移植,63岁时又不幸遭逢恶变患上了肾脏癌,他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屡次闯过难关。在进行肾移植术后还存活了45年,直到23年的2月份才离世,作为我国存活时间最长的肾移植受者,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1977年,来自北京的杨运胜是一家文具厂的钳工。由于只有初中的学历,他只能做些体力活来养活自己,平日吃饭经常靠着各种咸菜、馒头充饥,熬夜加班则成了常态,经常累得蓬头垢面、精疲力竭才回家,殊不知这些行为早已给他埋下了一个健康隐患。
1977年9月初,杨运胜开始出现频繁恶心乏力的情况,每天早上起床时都会发现自己眼睑和脚踝的位置浮肿一大片,还总是觉得脑袋也昏沉沉的,浑身不适,干活时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常常在车间做上半天功就体力不支。杨运胜本身患有慢性肾炎,他只当是自己的病情又出现了反复发作的情况,便只是吃了些医生开的药来应付,想着修养一段时间就会好。
慢性肾炎是一种与免疫反应失衡有关的肾脏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肾小管、肾小球等基础生理结构出现受损的情况,当出现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及内分泌代谢紊乱时,肾脏不能及时排泄机体多余水分,调节水液平衡,可导致颜面部和眼睑以及下肢的组织水肿等情况出现。
一个月后,杨运胜的情况却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他经常感到腰酸背痛,皮肤水肿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直接从脚踝蔓延到了小腿的位置,从眼睑到颜面部都出现了浮肿,一晚上要起来上4-5次厕所,晚上还总是半夜惊醒,睡眠质量严重下降,人也一下子消瘦了许多。
10月5日这天,杨运胜早上起床时,忽然感到腰背袭来一阵剧烈的刺痛感,疼得他眼前发黑,连着周遭视野都看不清了,胃里也是翻江倒海,总是反酸干呕。等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好不容易走到洗漱间一看,结果发现自己整张脸都处于青黑浮肿的情况,面容枯瘦,颧骨高耸,俨然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了。
直到这时,杨运胜才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于是赶紧前往医院就诊。结果没想到这一查,就查出一个惊天噩耗。医生告诉杨运胜,他的慢性肾炎已经恶化成了尿毒症,以后只能靠透析排毒,来勉强维持生命。这一年杨运胜才27岁,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在走廊里崩溃大哭,觉得自己已经人生无望了,甚至还和父母交代起了自己的后事。
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老泪纵横,却依旧不愿意放弃儿子,坚持让杨运胜继续在医院进行治疗。可惜天不遂人愿,在经过一段时间透析治疗后,杨运胜的病情却依旧没有明显改善,反而在持续恶化中,他几乎出现了全身浮肿的情况,体内水电解质严重代谢紊乱,眼看着半只脚都要踏进棺材了。
就在杨运胜绝望之际,他从一位亲戚那里得知如今有肾移植手术可以进行换肾治疗,说不定他的病情还能够有转机。可是医生却告诉杨运胜,肾移植手术存在排异现象,目前国内做的几例都不算是成功,最长的都只活了几个月。
肾移植是一种通过将健康者肾脏移植给终末期肾病病人的治疗方式,只是尽管通过肾移植进行手术治疗,就算是亲属之间的配型移植成功,由于并非是“原装配置”,依旧会产生慢性的排斥反应,肾移植所带来的排斥反应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寿命与生存质量。
得知这个消息后,杨运胜一度感到很是失落,可以想到不做手术也是死,他就牙关紧咬,决定最后再拼一把,而正是这个抉择改变了他的命运。很快,杨运胜就前往北京一家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由于当时医疗水平并未完善,甚至没有HLA配型、以及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血型相容性等检测分析,无法确保是否会存在严重的排斥风险,也不能保证肾脏与受体良好兼容。
杨运胜只是简单进行了验血操作,发现血型相配后进行了肾移植手术。值得庆幸的是,他的手术非常成功,在住院调养将近一年之后,他艰难的熬过了排异反应,身体也逐渐日益康复,又重新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起初工友们还担心杨运胜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可是他却依旧如同往常一般,和他们同进同出,甚至还连续三年获得了单位了的先进工作者奖项。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杨运胜还结识了后来的妻子李红,他如实相告自己的病情与身体状况。李红并未因他的疾病生隙,还坚定地了选择和他在一起,最后两人顺利完婚。这让杨运胜欣喜又感动,夫妻俩度过了一段十分幸福的岁月,女儿也大学毕业,一家人过的团圆和谐。
2002年,杨运胜因移植肾功能减退再次做了一次肾移植手术,手术也十分顺利。两次手术的术后存活时间分别达到40年和25年,在经历过移植肾功能的减退以及排斥反应等多种并发症后,他依旧顽强的存活了下来,成为了我国存活最长肾移植患者。
2016年8月,66岁的杨运胜在北京友谊医院拿到了最新的体检报告,结果显示他除了血压有点偏高外,其他一切正常。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的模样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个终末期肾脏病患者。
要知道在临床上,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肾移植手术后,如果不注重养护,可出现各种免疫系统排斥反应,导致肾脏出现再度坏死,统计显示15年肾移植患者存活率仅有65%,就算是亲属肾移植患者的存活时间也只有19年半左右,肾源血缘关系越远,存活率越低。
这让许多肾病患者和媒体都感到十分好奇,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杨运胜到底是如何保养肾脏的呢?很快,各大报社与记者就迅速蜂拥而至,纷纷拿着话筒过来采访杨运胜,询问他在做了肾移植手术后,到底有什么养肾护肾的秘诀?
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杨运胜语气温和,笑着谈及道:“其实肾脏的健康,主要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维持,想要通过肾移植手术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我之所以能够几十年都安然无恙,无非是坚持做到了以下三点,要是别人也能坚持,肯定要比我这个肾移植患者做得更好!”
第一点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杨运胜分享到自己之所以能够熬过来,在于他有着良好的心态,而家人的陪伴与支持也给了他很大的勇气与信念。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久虑、过思、精神紧绷等负面情绪下,可导致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影响肾脏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液的能力,从而造成机体内分泌紊乱失调,加重肾脏负担。在生活中做到情志内守,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有助于维护肾脏健康。
第二点是定期复查、适当进行医疗干预
其次,杨运胜谈及到自己定期复查、适当进行医疗干预,并且合理使用了免疫抑制剂与药物的剂量治疗,并且注意副作用的监测,比如肾功能、血压、血糖、尿常规、肾脏超声等影像检查等,对他对抗排斥反应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在生活中他注重避免感染,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也增强了他的身体免疫力。
第三点是注重生活细节
最后,杨运胜分享道做好肾脏的保养,要注重生活细节,从“吃、动、休”三个方面综合改善体质。在生活中遵循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的饮食原则,控制各种钾、磷的摄入,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病情复发的风险。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科学控制饮食结构,有助于减少肾上腺激素对肾血管的持续刺激,增强代谢与肾脏微循环,从而降低肾病风险,延缓肾功能衰退,维护肾脏健康。
内容资料来源:
[1]王平.协同护理模式下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9.
[2]养肾抗衰好方法[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2,(01):76-77.
[3]赵豫刚.Bayes判别分析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早期发现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D].南开大学,2012.
(《中国肾移植存活第一人杨运胜,如今45年过去,他的身体怎么样了?》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万淼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