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质疑到成为行业典范,阿维塔12风阻系数背后有哪些“奥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4:53 1

摘要:在这个流量即王道的时代,汽车圈也逃不过“人红是非多,车红争议也不少”的定律。要说最近汽车圈的“话题顶流”,阿维塔必然名列前茅,比如新发布的阿维塔06上海车展斩获大量订单,阿维塔品牌4月销量11681辆,同比暴涨122.6%,可谓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在这个流量即王道的时代,汽车圈也逃不过“人红是非多,车红争议也不少”的定律。要说最近汽车圈的“话题顶流”,阿维塔必然名列前茅,比如新发布的阿维塔06上海车展斩获大量订单,阿维塔品牌4月销量11681辆,同比暴涨122.6%,可谓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在销量大火的背景下,阿维塔也迎来了一些“烦恼”,那便是其明星车型阿维塔12被一位汽车博主质疑风阻系数造假,虽然被炒的沸沸扬扬,但通过一场更权威的测试揭开了事情的真相。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阿维塔12风阻系数的那些事,看其为何被业内视为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极具研究价值的典型样本。

真不真实,权威测试最可靠

说风阻系数之前,更应该先为阿维塔的处理过程点赞。纵观汽车市场,汽车博主质疑车企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相比于很多车企面对质疑时通常采用“悬赏”及“法务震慑”的手段,阿维塔敢于“公开测试”,我认为可以说是“敢为天下先”了,这不仅显示了其应对质疑的技术自信和底气,更很好的维护了品牌形象和提升用户信任。

既然说到了“公开测试”,那么我们就先来说说其最终的测试结果。其全程由中国汽研权威机构实测,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公证处现场公证,采用国际通行的风洞测试标准,测试环境、设备均通过第三方认证。怎么样,“专业机构、保障媒体、现场公证”三大背书,权威性不容置疑了吧。在实测中,精心模拟了六种不同工况,其中涵盖不同轮毂样式、后视镜类型、悬架高度以及进气格栅状态等诸多变量,全方位、深层次地对不同配置与行驶状态下的风阻表现展开测试。

最终结果也没让我们失望,在低风阻状态下,也就是车辆配备电子外后视镜、低风阻轮圈且车身降至最低位置时,无论是面对160公里/小时还是120公里/小时的风速,风阻系数均可稳稳定格在 0.217Cd 。而当对车辆配置进行调整,诸如更换运动轮毂、替换为普通后视镜并提升空气悬架、开启主动进气格栅等操作后,风阻系数便会逐渐攀升。这无疑充分彰显出,不同的配置对风阻系数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也合理地阐释了为何会出现不同测试结果的差异。

毫无疑问,阿维塔通过本次公开测试,以权威详实的数据和透明规范的过程,有力且漂亮地回应了外界的质疑,成功证明了阿维塔12卓越非凡的风阻性能,将过硬的实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公开测试三天后,汽车博主也正式承认在质疑阿维塔12风阻系数测试结果时存在不当行为,向阿维塔道歉。看似这场闹剧结束了,不过当看完博主道歉视频之后,笔者发现其在道歉过程中并非是真心实意,拥有很多“猫腻”,比如其有意无意引导阿维塔测试是原型车的行为,多少有点想硬找回“面子”的感觉。面对这样的道歉阿维塔自然不会接受。

这不,在博主发布道歉视频第二天,阿维塔法务部官微便发文称,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在其发布的所谓道歉视频中,断章取义,偷换概念,将阿维塔风阻直播测试的量产车说为原型车,蓄意制造舆论混淆,进一步误导公众对测试结果和我司产品的认知,对我司品牌形象造成进一步侵害。对此,阿维塔已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人民币1000万的经济与商誉损失。对其他传谣抹黑的网络用户与自媒体,阿维塔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用事实说话,阿维塔12低风阻下有何“奥秘”

相信此时关于阿维塔12的风阻系数大家已经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毕竟权威不容挑战。说完测试之后,我们就来聊聊,为何阿维塔12能够实现如此低的风阻呢,我的答案是其采用了一系列先进且精细的技术措施。

比如在车身设计上,阿维塔12运用了复杂的空气动力学造型设计理念,其车身高度仅1450mm,这种低趴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车辆的迎风面积,减少空气与车身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空气阻力。其溜背式造型和流畅的车身线条,有效减少了空气在车身表面的分离和涡流产生,使得气流能够尽可能贴合车身表面流动,进一步降低了风阻。

车头部分,阿维塔 12 采用了封闭式格栅设计,配合主动进气格栅技术,犹如一位智能管家,精准调控着车辆的空气动力学与热管理需求。其由 10 块动态调节 “鳞片” 组成,可根据车速与散热需求自动开闭。当车辆高速行驶时,进气格栅完全闭合,减少前舱气流涌入,降低空气扰流,有效降低风阻;而在低速行驶或车辆需要为三电系统散热时,格栅则按需开启,确保车辆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种智能调节机制,在不影响车辆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优化了空气动力学表现。

在零部件设计上,低风阻轮毂通过独特的造型设计,将轮毂表面的凹凸程度和边缘形状进行优化,有效减少了空气在轮毂周围的乱流。电子外后视镜的形状经过多轮优化,其表面的曲率和角度都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确保在减小风阻的同时,不影响后视视野。而空气悬架在高速行驶时自动降低车身高度,让整车与地面的间隙减小,减少了空气下洗现象,进一步降低了风阻。

综上所述,阿维塔 12 的低风阻技术是设计美学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晶。从车身造型到功能部件,再到底盘细节,每一处设计与技术应用都经过精心雕琢,为用户带来了更高效、更舒适、更具科技感的出行体验,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空气动力学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公道自在人心,中国汽车品牌崛起之路势不可挡

其实,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中,车企被黑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比如我们熟知的福田汽车因康明斯发动机排放问题陷入舆论风波、享界S9飞坡事件、方程豹豹5扳手事件以及比亚迪大油箱等问题。虽然被质疑不断,但在当今全球汽车产业大变革的浪潮中,中国汽车品牌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品质,从市场份额到品牌影响力,中国汽车品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曾经,我们或许会盲目迷信国外汽车品牌,觉得外国的月亮格外圆,认为它们在技术、品质等各方面都远超中国品牌。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从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刷新续航纪录,到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引领安全革命;从华为鸿蒙智能座舱重新定义人车交互,到蔚来换电技术解决用户补能焦虑,这些成果无不彰显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硬核实力,我们也是时候从新认识中国汽车品牌了,而不是有个风吹草动就来质疑。

事实也证明,任何诋毁与抹黑都无法阻挡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的步伐,反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与强大的创新能力。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无数中国汽车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个别抹黑行为,无法阻挡中国汽车品牌前进的步伐。

总的来说,本次阿维塔风阻系数的这场争议,看似是一场短暂的舆论风波,实则是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极具研究价值的典型样本。毕竟面对争议时,阿维塔并非一直辟谣,而是依托国家级风洞实验室,将测试流程、技术参数等细节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这种以技术实证为盾、以数据透明为矛的应对策略,不仅有力回应了外界质疑,更为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公关层面提供了教科书级范例。

回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从早期的技术引进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从传统燃油车时代的追赶者,到新能源领域的引领者,中国汽车行业始终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突破技术壁垒。这场关于风阻系数的争议,恰似中国汽车产业进阶路上的一次 “压力测试”,我们有理由相信,已经实现换道超车的中国汽车品牌,未来必将取得更出众的成绩,值得我们期待!

来源:汽车很听话

相关推荐